皇帝死後不光有奢華的陵墓和陪葬品,其禮儀的繁瑣也是令人瞠目結舌。不僅朝廷內外官員,皇親國戚要著孝服,而且宮中的宮女、太監、民間百姓都要服喪。皇帝死後百日,民間禁止嫁娶和一切娛樂活動。這些製度都是不合理的。
皇帝的葬禮隆重而繁瑣,其中最為殘酷的部分是以宮中婦女殉葬。野蠻的人殉習俗本是奴隸社會的產物,卻為封建帝王原封不動地繼承下來。秦始皇落葬時,二世胡亥命令“先帝後宮”中沒有生育的嬪妃全部“從死”殉葬,實際執行情況更駭人聽聞,為了防止陵墓機密的泄露,大批建墓工匠和送葬夫役全被殺害在陵墓內。據《漢書》記載,這次殉葬的人數多達萬人。
秦亡以後,曆代帝王於殉葬之事多所隱諱,但披露於史料的仍舊不少,明朝公然將殉葬定為“天子”喪葬製度的一部分。朱元璋死後,後宮婦女葬者達46名,其中有11人是活埋的。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和明景帝的喪葬也都用婦女殉葬。《朝鮮李子朝世家實錄》記載了永樂二十二年逼殉宮女的悲慘情景:“帝崩,宮人殉葬者三十餘人。當死之日,哭聲震殿閣……”
趣味鏈接: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明十三陵是中國曆代帝王陵寢建築中保存得比較好的一處。而且建築雄偉,體係完整,具有較高的曆史和文物價值。
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十三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稱十三陵。景區已開放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等。
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遊世界之最評選委員會評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016“報生禮”有什麼講究
所謂“報生禮”,就是嬰兒出生後,父親和家人以不同方式到嬰兒外公外婆家、親朋鄰居家報告喜訊的禮節。我國疆域廣闊,各地流傳的報生禮也不盡相同。
嬰兒誕生後,首先要去外婆家報喜,這俗稱為“送喜果”,是我國古代普遍流行的一種習俗,今天大部份農村仍保留有這種習俗。有新生兒父親去報喜的,常會攜帶荔枝、龍眼、花生及染成紅色的雞蛋(俗稱“紅蛋”或“喜蛋”)等禮物,但以紅蛋為主。紅蛋的數目,生男為單,生女為雙,有的地方生女不送紅喜蛋。
外婆家接到禮物後,會準備喜蛋、衣裙等物送還。接到外婆家所送的喜蛋,要按照男單女雙的數目分送親友,而親友則以火腿、桂圓饋贈,現在社會生活中的“發喜糖”、“發紅蛋”的習俗,就是這種“送喜果”習俗的沿襲和繼續。
從我國古代的報生禮儀中,還可以看出一種明顯的“男尊女卑”思想。舊時,生男被稱為“弄璋之喜”,璋是佩玉,表示富貴、尊貴,要大慶賀;生女被稱作“弄瓦之喜”,瓦是紡錘,表示女工,慶賀從簡。
在“報喜”時也一樣,小孩出世時,如果是男孩,接生婆就會對生母大叫“大喜”,如果是女孩,接生婆則不說話。一些地區或一些少數民族,若生女孩,娘家的賀生禮物會明顯少於生男孩。
017“三朝禮”有什麼講究
嬰兒出生三日後,要舉行三朝禮。在清末,三朝要燒太均紙。燒此紙是為了拜謝太均娘娘送子的恩典。
三朝要為嬰兒舉行洗三儀式。清崇彝的《道鹹以來朝野雜記》中有錄:“三日洗兒,謂之洗三。”洗兒時,浴盆中放上喜蛋和金銀飾物等。洗完後,取喜蛋在嬰兒額角摩擦,以避生瘡。用金銀飾擦之,以免嬰兒受驚嚇。然後,取嬰兒父親的鞋一隻,碎缸片一塊,肉骨一根,與嬰兒合稱,俗稱“上稱”,取意為嬰兒長大後有剛(缸)骨,繼承父誌。這一日,還要用紅帶將嬰兒雙手係上,以象征孩子將來必定安靜,不會胡為。
018“滿月禮”有什麼講究
滿月禮,即是在孩子滿月時舉行的禮儀,很隆重也很熱鬧。隨著嬰兒的滿月,很多禁忌也隨之解除,所以主人要請親朋好友來喝滿月酒。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宋朝的小兒在滿月時,主家會在盆中燒上香湯,親友來時,就將錢撒在湯中,稱“添盆”。這是一種獨具特色的饋贈儀式。
另外,滿月時還有剃胎發、出門遊走等儀俗。剃胎發是滿月禮中的一項重要儀俗,多由舅舅主持,是母係社會人際關係的某種遺留。剃頭時額頂要留“聰明發”,腦後要蓄“撐根發”,眉毛則要全部剃光。剃下的頭發還要收藏好。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
滿月遊走,也叫滿月逛街,是一種為嬰兒祈求吉祥的活動。據《東京夢華錄》載,宋代在滿月禮落胎發之後,便“抱牙兒入他人房”,一般是由外婆或舅舅抱去禮節性地小住,謂之移窠或挪窩。目的是讓嬰兒能象征性地見見世麵,以便將來能有出息、有膽識,成為一個精明能幹的人。
019“百日禮”有什麼講究
百日禮又叫百啐,《東京夢華錄》有言:“生子百日置會,謂之百啐。”啐,嬰兒周歲之謂也。又稱百歲,明沈榜《宛署雜記》說:“一百日,曰嬰兒百歲。”所以過百日也叫過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