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流派
001諸子百家共有多少種
在春秋戰國時期,曾經出現過林林總總的不同學術流派,被稱為“諸子百家”。其實,所謂的“百家”隻是一個概數,以此形容數目之多。
這一時期,一大批聲名顯赫的思想家,如管子、老子、孔子、孫子、墨子、孟子、莊子、荀子、鄒子、韓非子等等,人們不稱其名,而是尊稱為“子”,故有“諸子”之說。“諸子”創立的學派,如道家、儒家、兵家、墨家、法家、農家、名家、陰陽五行家、縱橫家、雜家、小說家等等,又被稱為“百家”。
“百家”之名,始於《莊子》中的“百家往而不返”之語,其《天下篇》提到的有11人:墨翟、禽骨螫(墨家)、宋研(小說家)、尹文(名家)、彭蒙、慎到(法家)、老聃(道家)、尹文、惠施、桓團、公孫龍(名家)。
而《荀子》中則有“無家無所竄”之語,其《非十二子篇》提到的有12人:它囂、魏牟(道家)、陳仲、史蝤、墨翟、宋研、慎到、田駢(法家)、惠施、鄧析(名家)、子思、孟軻。
《史記·太史公自序》記司馬談“論六家要指”,六家為陰陽、儒、墨、名、法、道家。到了《漢書·藝文誌·諸子略》中,諸子開始被細分,得189家,4324篇,後者指著作,前者當指人數,即有189子。
趣味鏈接:九流十家
九流十家也是春秋戰國時期各種學術流派的概稱,其說法源於《漢書·藝文誌》。
九流亦稱九家,包括: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漢書·藝文誌》把諸子概括為十家,指出這九家是“其可觀者”。十家是在九流之上,再加一家——小說家。
以上是《漢誌》《諸子略》中所著錄的。此外,《漢誌》還有“兵家”、“術數”、“方技”三略,其中“術數”可以歸入陰陽家,兵家、方技則可各自成一家。
002儒家何以被稱為“百家之首”
儒家是春秋戰國時期最主要的學術流派,同時它也是先秦諸子中最大的學派之一,有“百家之首”之稱。
儒,本意是指古代從巫、史、祝、卜中分化出來專為貴族人家相禮的人。孔子早年曾從事過相禮,精通禮、樂、射、禦、書、數六藝。中年則聚徒講學,弟子日多,約有三千人,兼通六藝的就有七十二人。因此後世把這一學派稱為儒家。
儒家奉孔子為宗師,視其言行為最高準則,以《周易》、《尚書》、《詩經》、《禮經》、《樂》、《春秋》“六經”(也叫“六藝”)為經典,後來又加入《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以及《爾雅》、《孝經》等,成“十三經”。
儒家思想以仁為核心,政治上繼承西周以來敬德保民思想,倡導德治。強調維護君臣、父子、夫婦、兄弟之間的倫常秩序,注重倫理道德教育和自我修養,標榜仁義、中庸、忠恕等行為準則。這些都為後世儒家學說的完善奠定了基調。
在孔子之後,儒家開始出現分化,形成不同的派別,有所謂“八儒”及隨後的濂學(以周敦頤為代表)、關學(以張載為代表)、洛學(以北宋二程為代表)、閩學(以朱熹為代表)、泰州學派(以王艮為代表)、東林學派(以東林黨為主)、乾嘉學派(乾隆年間到嘉慶年間儒學的統稱)等等。
儒家思想在漢武帝時成為統治思想,從此占據中國封建社會的主導地位,成為“百家之首”。之後雖受到佛、道兩教以及其他思想的衝擊,但直到晚清其思想統治地位才開始動搖。
在漫長的思想統治中,儒家在整理、保存、闡發和推動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做出過巨大的貢獻,影響所及包括各個階層,其某些元素甚至已經內化成我們民族性格的一部分。
趣味鏈接:儒學發展概況
儒家自形成始,就開始貫穿我國的整個封建社會。而儒家本身,也經曆了一個漫長的發展曆程。
孔子死後,其門人弟子因對孔子思想的理解各執一端,形成了所謂“八儒”,相互間的鬥爭甚為激烈。戰國時期的儒家以孟子和荀子最為重要,他們和其他儒家成員共同使儒家成為當時的顯學。
其後,在秦代和漢初,儒家經曆了一段沉寂。至漢武帝時,儒家複又興盛,讀經、說經、注經、論經蔚然成風。儒學經過董仲舒的神秘化與倫理化,發展出“天人感應”與“三綱五常”,成為封建君主的統治思想。
魏晉時期玄學發達,但亦不排除儒家,儒學研究更出現了王弼、何晏等大家。
佛教在隋唐達到鼎盛,但從韓愈至歐陽修,逐步確立儒家道統說,並且突出了《論語》、《孟子》在儒家典籍中的地位。
到北宋中期,儒家道統思想發展為理學,學術名家輩出,有周敦頤、張載、二程;其後,又有南宋的朱熹等。這些理學大家建立了一套完整嚴密的思想體係,有利於維護封建專製統治,遂成為元、明、清三代的官方哲學。明代儒學雖有與程朱理學相別的陸王心學,但並未影響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
由於新的社會因素的出現和新的學術思想的衝擊,明清之際及清代晚期,對儒家思想激烈抨擊的思潮相繼出現,其統治地位開始動搖。在“五四”運動中,儒家思想受到批判,儒學開始淡出政治舞台和社會生活,轉而成為高等學府純學術研究的對象。
003墨家為何是儒家的最大反對派
墨家是戰國時的重要學派,也是儒家最大的反對派,與儒家齊名,創始人是墨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