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哲學·思想(3)(1 / 3)

他又說:接受天命的君王,天道會在他身上得到大大的彰顯。因此委屈百姓從而伸張君王,委屈君王而伸張上天,就是《春秋》所表現的大義。從中可看出董仲舒的君權神授和神道設教觀念,一方麵抑製地方諸侯勢力,從而樹立天子的權威;另一方麵用天道來製約天子的權力,使之奉行儒家仁政。

在西漢當時的社會曆史條件下,董仲舒借重國家宗教觀念和《易傳》的“聖人以神道設教”思想來表達他的政治理想,是值得重視的人本內容。

018魏晉玄學是否“玄之又玄”

玄學是魏晉時期的一種學術思潮,因盛行於魏晉時期,故亦稱“魏晉玄學”。所謂玄學,並不是指一種“玄之又玄”、“神秘莫測”的學問,而是指中國古代以解說、闡述、發揮三玄(《老子》、《莊子》和《周易》)為主要形式,以探求事物之所以產生、之所以存在、之所以變化的根據為主旨的一種學說。

東漢王朝瓦解後,統治思想界的儒學失去了以往的魅力,人們對荒誕的讖緯之學、繁瑣的漢代經學及為統治者服務的綱常理倫深感厭倦,於是轉而尋找精神新的歸屬,正是這一特定背景,讓玄學走到了前台。

玄學思想的骨架是老莊思想,但又糅合儒家經義。其中心論題是本末有無——宇宙最終存在的根據;目的在於解決名教與自然的關係問題,從而調和儒道。

玄學的代表人物有魏晉時期的何晏、王弼、嵇康、郭象等。其發展又可分為四個階段:正始玄學、竹林玄學、西晉玄學、東晉玄學。

正始玄學出現於曹魏正始年間,屬玄學的開創階段。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主張貴無,以老子學為主;竹林玄學,以阮籍、嵇康為代表,主張超越名教而任其自然,以老子、莊子學為特征,是貴無向崇有的過渡時期;西晉玄學,以郭象為代表,主張獨化,自生,崇有,以莊學為主;東晉玄學,張湛是其代表。張湛綜合崇有、貴無學說,把世界和人生視為無常,主張采取“肆情任性”的縱欲主義人生觀。

東晉以後,玄學與佛學趨於合流,張湛《列子注》,顯然受佛學影響:般若學各宗,則大都用玄學語言解釋佛經。於是佛學漸盛,玄學漸衰。

019理學因何受到曆代統治者的推崇

理學,產生於北宋,盛行於南宋與元、明時代,理學家們認為,合乎自己願望的事物就是“理”,就是一種自然。在這一點上,“理”與老莊學派的“道”有點相近。

理學認為理不僅是自然界的最高原則,同時也是人類社會的最高原則。很多理學家將“理”規定為宇宙萬物本原,認為自然界及人類社會一切都是從“理”而來,這個“理”是自己存在的,是永恒的,它“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不生不滅,不增不減。

封建的倫理綱常也是“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實際上就把封建倫理關係神聖化、絕對化、永恒化。所以理學為宋以後的曆代統治者所推祟,成為占統治地位的哲學思想,強迫人們信奉。

理學流派紛紜複雜,主要包括以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為代表的客觀唯心主義和以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主觀唯心主義。前者認為“理”是永恒的先於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實體,世界萬物隻能由“理”派生;後者提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認為主觀意識是派生世界萬物的本原。

趣味鏈接:宋初三先生

“宋初三先生”指北宋初年三位有影響的學者,即胡瑗、孫複、石介。他們繼唐代歐陽修、韓愈以後,開始重新探討儒家學說,樹立儒家思想的權威。

他們繼承了韓愈的道統說,以儒家經典《周易》、《春秋》為依據,提倡道德性命之學。他們“以仁義禮樂為學”,提倡文人寫文章要弘揚仁義忠孝之道,從而形成一種風氣,揭開了理學的序幕。

020道學提倡“道統”說嗎

道學又稱“程朱理學”,為理學的一派。其代表人物是宋代二程、朱熹,因其思想體係的核心是“理”,故稱程朱理學。該學派肇端於北宋的周敦頤,奠基於二程,完成於南宋的朱熹,是理學中最大的學派,影響極為深廣。

“道學”之名始於北宋,然而早在唐代時,就已有了“道統”的說法。韓愈在《原道》中雲:“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一不得其傳。”就講述了曆聖相傳的道統,且自漢代以來的儒學都已非聖賢真傳。

韓愈為文有其特定的背景,當時佛、道二教盛行,唐憲宗一度還要迎佛骨入朝。韓愈的文章有為儒家說話,與佛、道二教抗衡之意。

北宋時,大儒們如法炮製,亦拋開漢唐繁瑣的考據注疏,要直接上承孔孟德千載不傳的道統,如此一來,開辟了儒學發展的一片新天地。這一時期的學者名家輩出,像周敦頤、邵雍等。

程顥、程頤早年受業於周敦頤,接受其道德性命之學。他們又自家體會出“天理”二字,認為“天下隻是一個理”,就是君臣、父子、夫婦等人倫道德之理。他們以理為最高範疇,建立自己的思想體係。在理學的發展過程中,二程以洛陽為中心,形成了一個學派,即洛學。

到了南宋,朱熹集諸儒之大成,對北宋以來的理學思潮進行了一次全麵總結,將儒學的發展送至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