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教育·科舉(5)(1 / 3)

《千字文》是我國早期的蒙學課本,原名《次韻王羲之書千字》,成書時間早於《三字經》和《百家姓》,是“三百千”裏唯一一部能夠確定作者和創作時代的蒙學經典。

其編定者為南朝梁時的周興嗣。據載梁武帝命周興嗣從王羲之書帖中選出一千個不同的字,排列成文,周侍郎一夜白頭,作出“千字文”,包舉天文、地理、曆史、人倫等各方麵知識,四言成韻,對仗工整,條理清晰,義理明確,文采斐然,流傳至今。

《千字文》全書均四字一句,共250句,1000個字。《千字文》既講述了人類早期的曆史,人的修養標準和原則,還有描述上層社會的奢華、下層普通百姓的恬淡田園生活的。全書行文流暢,氣勢磅礴,辭藻華麗,琅琅上口。

該書在隋唐之際大為盛行,因流傳甚廣,以致文書編卷,常采用“天地玄黃”來代替數字。兄弟民族地區也出現了滿漢、蒙漢文的對照本字。由於曆代不少大書法家都曾書寫,更使《千字文》至今仍是學習各種書法的範本。

004《千家詩》收錄了一些什麼樣的詩作

《千家詩》,為南宋詩人劉克莊編選的詩集,他收錄唐宋律詩和絕句二百二十六首,包括了一百二十四位作者,上至皇帝、宰相、名人學士,下逮和尚、牧童、無名氏,不論門第高低,隻以內容為選錄標準。

所選詩作按時令、晝夜、百花、竹木、天文、地理等十四個方麵進行選編,通俗易懂,雅致清新,是識字教學到閱讀教學的過渡,成為流傳時間最長的詩歌基礎教材。

005《弟子規》包括哪些內容

《弟子規》又叫《訓蒙文》,是中國傳統的啟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山西絳州秀才李毓秀。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並改名《弟子規》。

全書分為“總敘”、“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五節,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弟子規》是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文體方式編纂而成的。語言淺近簡煉,易於蒙童記誦。在清代極為流行,其影響甚至一度超過《三字經》。

006《增廣賢文》,中國古代的民間諺語集

《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是一種民間諺語集,同時也是中國古代兒童啟蒙書目。

該書書名最早見之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曆年間。此後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成為今日流傳的樣本。

《增廣賢文》內容十分豐富,其核心內容講述的是人生哲學、處世之道,涉及了對人際關係,人生命運的看法,並強調了讀書的重要和孝義的可貴。

該書語句通順、易懂。所選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如“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寅”,“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等,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流傳至今。

007《聲律啟蒙》,培養兒童應對的啟蒙讀物

《聲律啟蒙》是舊時學校啟蒙讀物之一,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為康熙年間進士車萬育所著。

該書按韻分編,分為上下卷,包羅了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不一而足,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兒童可從中可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等方麵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