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洛陽伽藍紀》,我國早期地區專業誌的佳作
《洛陽伽藍記》是南北朝時期記載北魏首都洛陽佛寺興衰的地方誌,“伽藍”為梵文音譯“僧伽藍摩”的簡稱,即寺廟。作者是東魏楊衙之,北平郡(今河北盧龍)人。
洛陽曾是北魏都城,當時有千餘寺廟。北魏滅亡後,該城日漸破敗,寺廟也都毀敗不堪。楊衙之親睹洛陽城佛寺興衰,感慨係之,乃撰此記。
本書所記隻有43寺。書中以興廢沿革為綱,然後按遠近次序,分城內、城東、城南、城西、城北各為1卷。其體例為先寫立寺人、寺廟防衛及建築風格,再寫相關人物、事件、傳說、逸聞等,是一部重要的佛教典籍,也保存了許多洛陽地區的掌故、風土人情和中外交流諸事,此外,其文筆生動優美,“秩麗秀逸,煩而不厭“,兼用駢儷,風格與《世說新語》相類,亦是上品文章,為我國早期地區專業誌的佳作之一。
037《明史紀事本末》,一部紀事本末體史書
《明史紀事本末》是由清穀應泰編撰的一本記載明代重要史事的紀事本末體史書。
穀應泰(公元1620~1690年),字賡虞,號霖蒼,直隸豐潤(今河北豐潤)人。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進士。十三年官至浙江學政,公餘延攬名士,藉張岱《石匱藏書》與談遷《國榷》,又廣稽博采,至十五年年末成書。
該書仿《通鑒紀事本末》的體例,取材明代典章事跡,共80卷,每卷為一目。紀事始於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朱元璋起兵,迄於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農民軍攻入北京,朱由檢自殺。選錄其中八十個曆史事件或專題,按時間順序編排,記述始末,首尾一貫,簡明扼要。卷末附有作者的史論。
該書成書較早,有一定的史料價值。但其不足也顯而易見,如多述及政治,略談經濟及典章製度;極力回避明滿關係;在部分內容上過於依據野史傳聞等。
038《貞觀政要》,被唐代皇室列為經典的專題性史書
《貞觀政要》,是一部專題性史書,唐吳兢撰,約成書於唐開元初年。吳兢(公元670~749年),汴州人,著述很多,僅存《貞觀政要》一部流傳於世,他寫作此書是借古諷今,借歌頌唐太宗時代的德政,告誡後世君王要擇善從之,以利江山穩固。
此書的體例和方法與《尚書》、《國語》相類,所記基本為貞觀年間唐太宗與魏征等45位大臣的問答,也有大臣的勸諫奏疏及政治、經濟上的重大措施。內容廣泛,對唐太宗君臣治國安邦的經驗進行了全麵總結,將貞觀年間的太平盛世展現在讀者眼前,對於唐太宗的過錯,吳兢也秉筆盲書,列舉唐太宗晚年的奢靡放縱。
《貞觀政要》問世之後,唐代皇室列為必讀經典,宋代則仿其例編撰《三朝寶訓》、《兩朝寶訓》、《仁皇訓典》及《聖政》等等政治文獻,作為皇帝、太子的講讀內容。元、明、清三朝對《貞觀政要》同樣十分重視,推崇備至,表明曆代帝王都知道從這部書中可以得到借鑒,追求政權與國家的長治久安。
039《大唐創業起居注》,我國現存最早的起居注
《大唐創業起居注》是記載李淵創建李唐王朝的編年體史書,唐溫大雅撰。溫氏是李淵大將軍府的記室參軍,此書是他隨軍記錄而成。
此書共3卷,記述李淵起兵反隋到攻克長安、廢除隋帝、正式稱為唐帝的史事,時間共357天。書中所記與新舊《唐書》及《通鑒》多有不合。《起居注》說李淵起兵出於己意,兩《唐書》則說秦王李世民首謀;《起居注》曆記李淵雄才大略,兩《唐書》則將其描述得慵懦無能;《起居注》記錄了李建成的多次戰功,兩《唐書》或歸於秦王、或不記,《通鑒》雖間或記錄也不提建成之名。由此可知李世民即位後纂修史書,不無抑揚;也可見《起居注》保存資料的可貴。
《大唐創業起居注》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起居注,也是清代以前唯一傳世的起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