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白描”,一種完全用線條來表現物象的畫法
白描是中國畫中完全用線條來表現物象的畫法,有單勾和複勾兩種。以線一次勾稱為單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據不同對象用濃淡兩種墨勾成。複勾則光以淡墨勾成,再根據情況複勾部分或全部,其線並非依原路刻板複疊一次,其目的是為加重質感和濃淡變化,使物象更具神采。複勾線必須流暢自然,否則易呆板。
物象之形、神、光、色、體積、質感等均以線條表現,難度很大。因取舍力求單純,對虛實、疏密關係刻意對比,故而白描有樸素簡潔、概括明確的特點。中國古代有許多白描大師,如顧愷之、李公麟等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042為何古代繪畫中山水畫影響最大
在我國古代繪畫各科中,山水畫是最重要的一個科目,也是影響最大的。
我國山水畫的曆史可追溯到戰國以前,那時人們在生產勞動中,將大川河流的形象廣泛用於工藝裝飾,於是山水畫也隨之逐漸崛起,如南商周銅鼎上的山雲紋等。
魏晉六朝盡管山水畫有所發展,但繪畫中的山水還隻是作為人物故事的陪襯出現在畫麵上的。以表現景物為主的山水畫,大約始於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展子虔筆下,山水成了構圖的主體,並且注意到客觀物體之間遠近、大小、高低的比例關係。它的出現,是山水畫成為獨立藝術的標誌。
到唐朝時,山水畫出現了青綠和水墨兩種不同的表現手法和審美風格。青綠山水,也就是用礦物質石青、石綠作為主色的山水畫,筆法工整,著色濃重,金碧輝煌。代表人物有展子虔和大小李將軍(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等;水墨山水是當時創立的新興畫派,其特點在於以墨的濃淡變化和層次交融來展現大自然的空間深度及韻致。主要代表人物有張桑、王維等。王維將詩的意境熔鑄在繪畫之中,是和他在創作技法上的創新分不開的。傳說他的傳世作品有《雪溪圖》。
山水畫創作的全盛時期是五代和北宋,當時湧現出不少名畫家。以他們所處的不同地區,劃分為兩大畫係:北方畫派以荊浩、關仝、李成、範寬為代表,作品較多表現出雄壯峭拔的風格。此外,還出現了以潑墨為法,追求“意似”之“簡”的米芾、米友仁父子,他們畫山畫樹重在墨法,墨中見筆,以渾然之水墨來寫空蒙雲霧中的煙雨景象,達到“滿紙淋漓障猶濕”的境界,開創了山水畫創作的新的藝術境界。
元代出現了許多山水畫家,其中成就很大的有錢選、趙孟頫、高克恭和“元末四大家”即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尤其是元末四大家,他們的水墨寫意山水畫在題材選擇和審美意識上都表現出文人擺脫仕途煩惱,思想孤高,隱逸山林以尋求內心平衡的心態。
明代,初期有以戴進為代表的浙派,明中期則有被稱為“吳門四大家”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他們打破了以往畫家拘守一科的局限,既畫山水也畫花卉、人物,雖然審美風格各有特點,但總的傾向是注重抒發文人瀟散淡逸的意興,發揚光大了文人畫的傳統。
清代山水畫的代表人物是“四畫僧”,即漸江、石溪、八大山人和石濤。他們在藝術創作上的共同特點,是反對當時複古的風氣,主張師古而不囿於古,強調“師造化”,即以自然為師。石濤更明確提出“我自用我法”,在藝術上要有自己的創造。
043古代人物畫的特點
以人物形象為主體的繪畫,是中國書畫中的一個大科目,通常就稱為“人物畫”。
在中國古代繪畫各科目中,人物畫是較早出現並較早趨於成熟的。1949年長沙楚墓出土的《人物龍風帛畫》,是至今見到的最早的具有獨立意義的繪畫作品。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漢墓壁畫中,也有不少人物作品。
魏晉時期,一代宗匠顧愷之,是一位傑出的人物畫家。他提出了“以形寫神”等藝術見解,為人物畫的創作奠定了理論基礎,對後世影響很大。代表作品《洛神賦》、《女史箴圖卷》等,至今舉世聞名。
人物畫在唐代發展到高峰。閻立本、吳道子是唐代人物畫的傑出畫家。閻立本的許多人物畫作品都是奉唐太宗之命創作,其中有不少是肖像畫。傳世的《步輦圖》是閻立本的代表作。吳道子被人們譽為“古今獨步”的“畫聖”,主要從事壁畫創作,題材以釋道人物為主。傳世作品有《天王送子圖》。
唐代值得一提的還有以張萱和周祗為代表的宮廷仕女畫。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搗練圖》和周祗的《簪花仕女圖》,著意描繪的是民間社會的女性,體態豐腴,體現了唐人的審美觀點。
五代、兩宋以後,人物畫轉而以社會實踐為內容,在人民生活中,產生了很大影響。
044古代花鳥畫的特點
花鳥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其淵源可上溯到7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的彩陶上有植物形紋飾以及鳥、魚、花、草類的圖案。商周銅器、戰國秦漢的漆器上,更離不開花鳥。花鳥在那時因負有與上帝神祗交通的使命而更具神秘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