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過去傳為禹、益所作,現在一般認為非一人之作,大約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巴蜀地方的人所作,西漢劉歆校書時合編。全書共18卷,分《山經》5卷、“海經”8卷,“大荒經”4卷,“海內經”l卷,約30餘字。其中以山經的地理價值最大。它以山嶽為綱,以方向、道裏為緯,記載山的位置、水係、動植物、礦產、醫藥、宗教、民族、神話傳說等。
005《水經注》,中國古代的一本地理名著
《水經注》是中國古代地理名著,北魏酈道元撰。
《水經注》在《水經》(舊傳三國時人桑欽著)基礎上擴充成書。酈道元以《水經》為綱,作了大量的補充與發展。全書共40卷,文字超過《水經》的20倍。
它以河川為綱,記述中國及部分鄰國的地理,特別是水文地理、地貌和生物地理、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和農業地理更為翔實,此外還有不少沿革地理和地名資料。
作者摒棄了《水經》枯燥的、純說明性的記載方法,而是采用了文學藝術手法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述,寫水著眼於動態,寫山則致力於靜態,語言清麗,描繪生動。被稱為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散文的集錦,神話傳說的薈萃,名勝古跡的導遊圖,風土民情的采訪錄,在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006《徐霞客遊記》是怎樣完成的?有什麼影響
《徐霞客遊記》是一部以日記體裁為主的地理名著,作者徐霞客(公元1587~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別號霞客,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他出生於有文化素養的地主兼手工業家庭,自幼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愛讀奇書,喜歡旅遊,從二十二歲開始旅遊,直到去世,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
經過30年的考察,徐霞客寫成了《徐霞客遊記》,開辟了地理學上係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徐霞客遊記》係統地考察了祖國的地貌地質,同時也描繪了華夏風景資源,在國內外具有深遠的影響。近年,視徐霞客為“遊聖”,步徐霞客足跡,遊覽祖國大好河山已成為中國旅遊界的嶄新時尚。
007《海國圖誌》,最早介紹世界地理知識的著作
《海國圖誌》是我國曆史上最早係統介紹世界地理知識的專著,清代魏源撰。魏源(公元1794~1857年),原名遠達,字默深,祖籍江西,道光二十五年進士,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和地理學家。
當時,清政府麵臨內憂外患的社會危機,特別是外敵人侵,使得一些有誌之士迫切要求了解西方國家的政治、曆史、地理狀況,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在這種情況下,林則徐編譯了《四洲誌》。在鴉片戰爭中被革職查辦後,林則徐把《四洲誌》交給魏源。
《海國圖誌》即是在《四洲誌》的基礎上編寫成的,以介紹世界各國地理為主,兼及各國曆史、宗教、曆法、軍事、科技狀況,內容豐富,涉獵廣泛,對渴望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具有啟蒙意義,是一部世界知識百科全書。
《海國圖誌》不同於以往的地理誌,它突破了“中國是天下中心”的傳統觀念,代之以近代意義的世界觀;傳播了當時較為先進的地理知識,如地球形狀、潮汐理論、雷電成因、四季成因等;介紹了全新的世界地理知識。
中醫養生
001何謂“養生”
“養生”一詞最早見於道教經典《莊子》內篇。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的意思;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
身體是我們生活的根本,健康的身體不僅是我們健康人生的基礎,也是長壽的先決條件,而每個人的健康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賴於他所生活的環境。一切生物都要適應環境而生存,人類不但要適應環境,而且還要利用、支配和改造環境。這樣人才有可能“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因此,養生就是根據生命的發展規律,達到保養生命、健康精神、增進智慧、延長壽命的目的的科學理論和方法。
002岐黃、懸壺、青囊、杏林各是什麼意思
岐黃。相傳黃帝和他的臣子岐伯都會治病。黃帝曾與岐伯論醫而作《內經》,他們被認為是醫家之祖,後來便以“岐黃”為中醫學術的代稱。
懸壺。據《後漢書·費長房傳》載,東漢方士費長房見“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於座,市罷,跳人壺內”。這裏說的是賣藥,但因古代醫藥不分家,就把“懸壺”作為行醫的代稱,稱頌醫生“懸壺濟世’。
青囊。據史書記載,三國時名醫華佗在被曹操殺害之前,曾將一個裝滿醫書的青囊交給看守的獄吏。華佗死後,靠青囊使一部分醫術保存、流傳了下來,因而“青囊”也成了醫術的代稱。明代沈繹詩曰,“白發至親惟叔嬸,青囊傳世有兒孫”,即用此典。
杏林。三國時醫生董奉,隱居江西廬山。他為人治病不取酬金,隻要求:重病者治好後在山上植杏樹五株,輕病者治好後植杏樹一株。數年後,“愈人無數,得杏樹十餘萬株,蔚然成林”。後來,遂以“杏林”代稱中醫界。
003望、聞、問、切“四診法”
望、聞、問、切是中醫傳統診斷疾病的基本方法,又稱為“四診法”。《素問·脈要精微論》說:“診法何如?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髒有餘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可見診法就是對人體進行全麵診察的方法,借以判斷人的健康與疾病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