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6章 國粹·技藝(6)(2 / 3)

書中還提到了結核病的主要症狀,並提出了結核病“死後複傳及旁人”的特性,還涉及到了腸結核、骨關節結核等多種疾病,可以說其論述的完備性並不亞於現代醫學。書中還記載了用狂犬腦組織治療狂犬病,被認為是中國免疫思想的萌芽。

另外,對於流行病、傳染病,書中更是提出了“癘氣”的概念,認為這絕不是所謂的鬼神作祟,這種科學的認識方法在當今來講,也是十分有見地的。書中對於恙蟲病、疥蟲病之類的寄生蟲病的描述,也是世界醫學史上出現時間最早,敘述最準確的。

016《千金方》,我國古代綜合性臨床醫學著作

《千金方》是我國古代綜合性臨床醫學著作,全稱《備急千金要方》,簡稱《千金要方》或《千金方》,30卷,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著。《千金方》寓意人命重於千金,而一個處方能救人於危殆,價值更當勝於此,因而用《千金要方》作為書名。

本書集唐代以前診治經驗之大成,對後世醫家影響極大。其書首篇所列的《大醫精誠》、《大醫習業》,是中醫倫理學的基礎,內容包括醫德、本草、製藥等;再後則以臨床各科辨證施治為主,計婦科2卷,兒科1卷,五官科1卷,內科15卷,外科3卷,解毒急救2卷,食治養生2卷,脈學1卷及針灸2卷,共233門,方論5300首。

其治內科病提倡以髒腑寒熱虛實為綱,與現代醫學按係統分類頗有相似之處,而其中的將飛屍鬼疰(類似肺結核病)歸入肺髒症治,提出霍亂因飲食而起,以及對附骨疽(骨關節結核)好發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與癰疽關係的記載,均顯示了相當高的認識水平。

另外,此書關於針灸孔穴主治的論述,為針灸治療提供了準繩,而“阿是穴”的選用、“同身寸”的提倡,對針灸取穴的準確性頗有幫助。

因此,《千金要方》長期以來都為後世的醫學家所重視,是一部不朽的醫學巨著。

017《本草綱目》,不朽的中醫本草學經典

《本草綱目》是我國人人皆知的一部醫學經典,明代李時珍著。

李時珍(公元1518~1593年),字東璧,號瀕湖,湖北蘄州人。他出身在一個世醫家庭,從小受到父親熏染,對醫學特別是本草學十分熱愛。他深入實際,在全國各地周遊,實地調查研究,向有實踐經驗的農夫、漁人、獵戶、手工業者了解,曾親自解剖動物、觀察動物生活習性,分析各種藥用植物的形態和培植方法。如此數十年,孜孜不倦,終於著成不朽的本草學名著《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全書共有190多萬字,52卷,記載了1892種藥物(新增374種),分成60類,收集醫方11096個,書中還繪製了1160幅精美插圖,分為16部60類。

這本藥典,不論從它縝密的科學分類,或是從它包含藥物的數目之多和流暢生動的文筆來看,都遠遠超過古代的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它的成就,首先在藥物分類上改變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類法,采取了“析族區類,振綱分目”的科學分類,把藥物分礦物藥、植物藥、動物藥,每一種底下又細分,這樣的分類法,已經過渡到按自然演化的係統來進行了。從無機到有機,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這種分類法當時在世界上都是十分先進的,尤其是對於植物的科學分類,要比瑞典著名的分類學家林奈早了200年。

此外,本書在化學、地質、天文等方麵的記錄,也都有著非常突出的貢獻,顯示了我國古代科學所達到的較高水平。

農業科技

001“五穀”、“六畜”各指的是什麼

“五穀”一詞最早見於《論語》,古代關於五穀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無稻。後來,五穀成為穀物的統稱,並不一定限於五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