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7章 國粹·技藝(7)(2 / 3)

《九章算術》的數學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麵:首次提出了分數的概念;提出了整套的比例理論;介紹了開平方、開立方的方法;采用分離係數的方法表示線性方程組,相當於現在的矩陣;引進和使用了負數;提出了勾股數問題的通解公式;提出了各種多邊形、圓、弓形等的麵積公式。

010《疇人傳》的內容及其貢獻

《疇人傳》是一部記述中國曆代天文、曆算學家的傳記,清阮元撰,凡46卷,33萬多字。“疇人”是中國古代對具有數學、天文、曆法等方麵專業知識學者的泛稱。

《疇人傳》收有自上古至清乾隆末年的天文、曆法、算學家四百多人,包括域外41人,敘述他們的事業和貢獻。內容涉及曆代天文曆法推算資料、論天學說、儀器製度以及算學等許多方麵;星占之學則未予采收。

所敘事跡、論說及著作,均摘編自有關典籍的原文。除人物姓名、籍貫、生卒年月、曾任主要官職外,其他政治與文化成就都略而不載。有些傳後附有編者的評論。曆代知名數學家及其貢獻傳入中國的外國數學家均被收人,是為研究中國天算的重要參考資料。

《疇人傳》是通過編者搜集資料、薈萃別人的作品而來。一般說來,選材精當,但其中“西學中源”說的認識片麵不足取。1898年,黃鍾駿又撰《四編》11卷,補270餘人,但所收之人或無著作,或著作失傳,影響不大。《疇人傳》在研究中國科技史方麵具有開創性、啟發性的影響,贏得了國內外學者的崇高讚譽。

011“司南”的構造是怎樣的

早在戰國時期,我國人民就利用磁鐵造成了一種指示方向的工具——“司南”,司南就是指南的意思。

司南的樣子樣子像一隻勺,由整塊的天然磁鐵琢磨而成,底圓,可以在平滑的“地盤”上自由旋轉,等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指向南方。“地盤”是用青銅做的,有的是個塗漆的木盤。這種底盤內圓外方,四周刻有八幹(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和十二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加上四維(幹、坤、巽、艮)共二十四向,用來配合司南定向。

012火藥是怎麼出現的

火藥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

火藥的主要原料是木炭、硝石和硫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掌握了伐木燒炭的技術。大約在西漢年間,我國湖南發現了豐富的硫黃礦。以後,在山西、河南等省也陸續發現了硫黃礦。硝石也是一種礦物,大約也是西漢時候發現的,出產在四川、甘肅一帶。

到了唐代初期,煉丹方士們找到了提煉硫磺、硝石、木炭的方法。他們夜以繼日地煉丹,想煉就使人們長生不老的‘仙丹’,沒想到卻煉出了有爆炸性的火藥。

唐初著名醫學家,煉丹家孫思邈著的《丹經》一書中,記載了配製火藥的方法。將硫磺、硝石的粉末放在鍋裏,然後加入點著火的皂角子,就會發生焰火。這是現在發現的最早一個有文字記載的火藥配方。據此推測,我國火藥最遲在唐朝初年就已經發明了。

火藥發明後,立即得到了廣泛的利用。到我國宋代,火藥開始用於軍事,到元代,因為有了火藥,就發明了火炮和火銃。14世紀,我國火藥西傳,在歐洲開始大規模推廣,使之發明槍、炮、彈藥等。

013印刷術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術,到了北宋仁宗時,畢升又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並由蒙古人傳到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

根據沈括《夢溪筆談》記載,活字印刷術分為三道工序。

首先,用膠泥做成一個個四方長柱體,一麵刻上單字,再用火燒硬,這就是一個一個的活字。這是活字印刷的基本工具。然後在印書的時候,先預備好一塊鐵板,板上敷一層鬆脂、蠟和紙灰等合製的藥品,鐵板四周圍放著一個鐵框,在鐵框內密密地排滿活字,滿一鐵框為一版,再將鐵板放在火上烘烤,使鐵板上的藥品稍稍熔化。另外用一塊平板在排好的活字上麵壓一壓,把字壓平,一塊活字版就排好了。它同雕版一樣,隻要在字上塗墨,就可以印刷了。這就是最早發明的活字印刷術。這種膠泥活字稱為泥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