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8章 典故·軼事(1)(1 / 3)

成語典故

001南柯一夢

唐代李公佐作傳奇小說《南柯太守傳》,敘述生活十分落魄的淳於棼夢見自己來到大槐安國,受到國王召見。國王見他有大將風範,下旨把金枝公主許配他為妻,他頓時成了大槐安國的駙馬。從此淳於棼便過起錦衣玉食的生活。

國王十分器重他,不久就升他為南柯郡太守。他上書推薦自己的兩個朋友來做他的助手,國王也都一一答應。他上任之後,一切順利,政績突出,百姓擁戴,國王也更加信任他。

正在官位顯赫、生活美滿得意之際,鄰國檀夢國突然舉兵入侵,而他們攻打的第一站就是南柯郡。大槐安國國王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就立即降旨給淳於棼,讓他統帥南柯軍民抵抗敵軍。

接到聖旨後,他急忙帶兵出戰,不料卻打了一場大敗仗。在戰役中,他的妻子金枝公主不幸去世,軍民死亡也很多,國王因此也就不再信任他。不僅免去他的官職,而且還軟禁了他很長時間。

最後國王又下令送他回家,臨走時,沒有一個隨從送他,坐的是一輛破舊不堪的車子。淳於棼回到家中,心情十分不快,剛踏上台階,被台階絆了一下,便突然醒悟,原來是一場夢。

醒來後,他根據夢中光景尋找,發現所夢大槐安國原來是門前大槐樹樹洞中的螞蟻窩,槐樹南枝下的另一個蟻穴,就是他做太守的南柯地方。

其後,人們就以“南柯夢”泛指夢境,或慨歎人生如夢,富貴無常。

002名落孫山

宋朝吳地人孫山,素喜滑稽詼諧,某年,到外郡考舉人,同鄉托他把自己的兒子也帶去同考。同鄉的兒子名落金榜,孫山考中了最末一名,就先行返回。

同鄉問孫山,他的兒子是否考中,孫山不直接回答,而是仿照歐陽修《踏莎行》詞中“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句子,念了這樣兩句:

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孫山兩句仿詞是說:榜上最末一名是我孫山,您的兒子還在我的後邊呢。言外之意是說您兒子沒有考上。從此人們就把榜上無名稱為“名落孫山”,後來的這個成語,就從這個故事而來。

003牛衣對泣

原指睡在牛衣中,相對涕泣,後喻夫妻共度貧困生活,常用此語。典出《漢書·王章傳》。

王章,字仲卿,少時為諸生,求學於長安,與妻共居。一日,王章得病,因貧無被,睡於麻編之牛衣中,自料必死,與妻訣別而泣。

其妻斥之日:“仲卿!京師朝中貴人無一超乎君?今貧病交迫,不自發奮圖強,反而啜泣,無誌氣也!”

004漱石枕流

孫楚年輕時想去隱居,對好友王濟說:“我想以山石為枕,以清流漱口。”卻錯說成“以山石漱口,以清流為枕。”

王說:“流水可以作枕頭,石頭可以漱口嗎?”

孫有急智,巧妙地解釋說:“所以用流水作枕頭,是想用清溪水洗耳,學習許由的榜樣;所以要漱石,是想用山石來磨礪牙齒。”

005上下其手

“上下其手”喻指玩弄手法,串通做弊。典出《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國派兵侵略鄭國。以當時楚國那麼強大,弱小的鄭國實在沒有能力抵抗,結果,鄭國遭遇到戰敗的厄運,連鄭王頡也被楚將穿封戍俘虜了。戰事結束後,楚軍中有楚王弟公子圍,想冒認俘獲鄭王頡的功勞,說鄭王頡是由他俘獲的,於是穿封戍和公子圍二人發生爭執,彼此都不肯讓步,一時沒法解決,於是他們便請伯州犁來評判。

伯州犁表示,要知道這是誰的功勞,最好問問鄭王頡。於是命人帶了鄭王頡來,伯州犁便向他說明原委,接著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公子圍,用下手指代表穿封戍,然後問他是被誰俘獲的。鄭王頡因被穿封戍俘獲,很是恨他,便指著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圍所俘虜。於是,伯州犁便判定這是公子圍的功勞。

006騎虎難下

“騎虎難下”,現在用來比喻做事中途遇到困難,迫於形勢而又無法中止。典出《晉書·溫嶠傳》。

東晉成帝的時候,大臣溫嶠組織了一支聯軍去討伐叛亂的蘇峻。戰爭剛開始時,有幾路聯軍連續失利,軍中糧食也快吃光了。這種境況很讓主帥陶侃著急,他生氣地對溫嶠說:“你動員我來時,說一切都已安排妥當,現在交戰不久,軍糧就快完了,如果不能馬上供應軍糧,我隻有撤軍。”

溫嶠聽後,對陶侃說:“自古以來,要想在戰爭中取勝,首先就得內部團結。現在我軍雖然缺糧,處境困難,可如果馬上就撤軍,不僅會讓人恥笑我們,而且也會使叛軍更加囂張。我們目前的處境,正如騎在猛獸的身上,不把猛獸打死,怎麼能夠下得來呢?咱們隻有一鼓作氣堅持到底呀!”

陶侃接受了溫嶠的勸說,率軍奮勇殺敵,終於將蘇峻的叛軍打敗了。

007呆若木雞

“呆若木雞”,原指訓練好的雞,能鎮定自若,跟木雕的雞一樣。後形容呆笨或因恐懼、驚訝而發愣的樣子。語出《莊子·達生》。

從前,有一種名叫鬥雞的賭博遊戲,這種遊戲在各國的宮廷裏十分流行。帝王將相們在酒足飯飽以後,無所事事,常常用鬥雞來消磨時光,比賽輸贏,從中取樂。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國王特別愛好鬥雞這種賭博遊戲,他雖然也飼養一些鬥雞,卻因為馴養得不好,總是失敗。於是齊王便下令張榜招募馴養鬥雞的能手,紀沽子是一個專職馴養鬥雞的專家,遠近聞名,他應招去給齊王馴養鬥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