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8章 典故·軼事(1)(2 / 3)

紀沽子馴養鬥雞十天,齊王便迫不及待地催問說:“馴養成了嗎?”

紀沽子回答說:“還不行。這雞沒有什麼本領卻很驕傲,仗著傲氣,躍躍欲試。”

又過了十天,齊王又問:“怎麼樣?現在成了吧?”

紀沽子說:“還不行啊!它聽到其他雞的叫聲,見到其他雞的影子,反應得特別迅速。”

齊王說:“怎麼,反應迅速還不好嗎?”

紀沽子說:“反應迅速,說明它取勝心切,火氣還沒有消除。”

又過了十天,齊王再一次問道:“怎麼樣了?現在難道還不成嗎?”

紀沽子說:“現在差不多了。別的雞雖然鳴叫著向它挑釁,它好像沒聽到似的,神態自若,毫無變化。不論遇到什麼突然情況,它都不驚不慌,一幅呆頭呆腦的樣子,好像木頭做的雞,它已具備了鬥雞的一切特性了!別的雞看到它這副模樣,沒有敢與它鬥架的,遇到它掉頭就逃跑。”

齊王把這隻鬥雞帶到鬥雞場上,果然每鬥必勝。

008夜郎自大

“夜郎自大”,這個詞常用來比喻人無知、妄自尊大。語出《史記·西南夷列傳》。

古時候有個夜郎國,在今天貴州的西北部。夜郎國國土很小,僅僅和漢朝的一個縣差不多大。人口少,出產少,牲畜也不多。但是夜郎國國王自以為統治著一個很大的國家。

當時,漢武帝派使者出使印度,使者到達南方的時候,去拜見到滇國國王和夜郎國王。宴會上,夜郎國王問漢朝的使者:“漢朝和我們國家相比,哪一個大?”漢朝使者聽了不禁啞然失笑,想不到一個小小的夜郎國的國王。竟然不知漢朝的地方有多大。

009信口雌黃

“信口雌黃”原作“口中雌黃”,指隨口亂說不恰當的話。雌黃,是指一種名叫“雞冠石”的黃赤色礦物,古時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做的顏料塗抹掉再寫。語出《晉書·王衍傳》。

王衍,晉代琅玡臨沂人,字夷甫,喜好清談,有高名,當過尚書令、太尉。他聰穎明慧,極有才華。

王衍人才美貌、聰慧如神,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子貢(衛國人,端木氏,名賜。善辭令)。加上聲名顯赫,當世人都傾心向往他。王衍極善於辨析經義名理,但他隻談論《老子》和《莊子》。隻要聽到別人說經義名理有不妥當之處,王衍馬上進行更改。王衍隨口更正經義名理中說得不恰當的話,如同用雌黃塗改錯字一樣。因此,人們就稱他是“口中雌黃”。

010青梅竹馬

“青梅竹馬”,現在用來形容小兒女天真無邪,嬉戲之狀,也指兒時就認識的伴侶,此語一般用於男女之間才屬恰當。

在這一詞語中,“青梅”是用來比喻女孩的,“竹馬”則是寓意男孩。它來源於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長幹行》。

詩中寫夫妻小兩口在小時候一塊兒玩耍的歡欣、純潔、天真、可愛之情,有幾句吟詠道“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意思就是說:情郎你騎著竹馬(男孩子把竹竿放於腿下模仿騎馬的遊戲)來找我,繞著井邊(即床)追逐,把弄青梅玩耍。你和我小時候一起住在長幹裏的時候,就相親相愛,天真毫無芥蒂,哪有半點猜疑啊!

011半麵之交

“半麵之交”是指見過麵但不熟悉的人,語出《後漢書·應奉傳》。

東漢時有位叫應奉的人,聰明絕頂,記憶力非常好,事無巨細,一見便可記住;詩詞歌賦,過目成誦;認人記名更不在話下。

有一次,太守讓他去查看轄下的二十多個縣城監獄情況,他抄寫了數千囚犯的犯案資料。回太守府報告時,這位應奉不用查看記錄,竟將幾千囚犯的姓名罪狀等,背誦如流,一一說給太守,竟無一點錯漏。

應奉有個朋友想暗中考查一下他的記憶力,就在和他一起出門的路上,將看到的官員、賓客以至仆從的名字全部偷偷寫下來。後來,應奉看到了那人的記錄,笑著指出,筆錄雖算比較詳細,但是曾過“亭長胡祿”地界,漏記胡祿名字了。這位朋友這才驚得目瞪口呆,對應奉佩服不已。

還有一次,應奉去探望一位朋友,兩人在屋內交談時,一個從未見過麵的木工透過門縫,露出半邊臉來看了他一眼。沒想到,十幾年後,應奉在路上見到那位木工,竟還對他熱情地打招呼,讓那位木工驚奇不已。從此,“半麵之交”一詞就流傳了開來。

012紙醉金迷

“紙醉金迷”現在多用來比喻驕奢淫逸的安樂生活。典出宋·陶穀《清異錄》中。

唐朝末年有位叫孟斧的宮廷禦醫,四川人士。他見到宮內驕奢淫逸的豪華生活,羨慕不已。於是,他回到家裏後,就將家裏的陳設都按照皇宮的樣子裝飾了一番,沒有真金的家具,隻好全部用金紙來代替。

盂斧用金紙把桌子、椅子、書櫃、茶幾都包好展平,當陽光照射到他屋裏時,隻見滿室生輝,金光燦燦。他自己認為,生活在金紙布置和裝飾的環境內,覺得十分愜意。

孟斧的朋友到過他家以後,也被孟斧的舉措驚呆了,朋友們驚詫地對外人描述道:“此室暫憩,令人金迷紙醉。”意思就是說,如果在孟斧的房屋內休息一會兒,就會讓人沉迷在金光燦燦之中,陶醉在紙張裝飾裏了。

“金迷紙醉”由此傳了開來,又寫作“紙醉金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