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馬革裹屍
東漢名將馬援有一次凱旋而歸,他的老朋友們大都來迎接慰勞他。平陵人孟冀名是位有計謀的人,在座位上向馬援祝賀。
馬援對他說:“我本指望你能有忠言相告,怎麼反而與眾人說的一樣呢?現在匈奴、烏桓還在騷擾北方邊境,我想請纓抗擊他們。男子漢理當死在邊疆的野外,用戰馬的皮包裹屍體還鄉安葬,怎能躺在床上,死在妻子兒女手中呢?”後以“馬革裹屍”比喻軍人戰死於戰場。
014草木皆兵
東晉時期,前秦苻堅自恃強盛,南下攻晉。東晉謝石、謝玄領兵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淝水一戰,苻堅被打得大敗,損失慘重,士兵死傷萬餘。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
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隻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後悔自己過於輕敵。後以“草木皆兵”比喻士兵不振、心理恐慌。
015曲突徙薪
“曲突徙薪”喻指有先見之明,防患於未然。典出《漢書·霍光傳》:
相傳,有一客人到主人家拜訪,看到主人家爐灶的煙囪是直的,旁邊還堆積著柴草,便對主人說:“把煙囪改為拐彎的,使柴草遠離煙囪。不然的話,將會發生火災。”主人沉默,沒有答應。
不久,主人家裏果然失火,鄰居們一同來救火,幸好把火撲滅了。於是,主人殺牛置辦酒席,答謝鄰人們。被火燒傷的人安排在上席,其餘的按照功勞依次排定座位,卻沒有邀請提“曲突徙薪”建議的客人。
有人對主人說:“當初如果聽了那位客人的話,也不用破費擺設酒席,始終也不會有火患。現在按功勞邀請賓客,為什麼提‘曲突徙薪’建議的人沒有受到答謝、恩惠,而被燒傷的人卻成了上客呢?”
主人這才醒悟去邀請那位客人。
016請君入甕
“請君入甕”,比喻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典出《新唐書·周興傳》:
武則天執政時,周興陰險狠毒,辦案時,常羅織罪狀,使人入獄,殺人無數。有人密告他與丘神勳合謀不軌,於是武後命令來俊臣偵辦此事。
來俊臣與周興,一邊吃東西,一邊共同推斷其他案件的案情。來俊臣問周興:“囚犯多半不願承認罪行,用什麼方法可以使他們招供?”周興說:“這簡單,找一個大甕,在四周燒炭火,叫囚犯入甕中,還有什麼事敢不承認?”
來俊臣於是叫人找來一個大甕,照周興的方法燒起炭火,然後站起身來說:“朝廷有件案子,須偵訊你,請君入翁吧!”周興嚇得跪地叩頭,承認罪狀,後來被流放到嶺南。
017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比喻為避免衝突而對人讓步。典出《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春秋時候,晉國君晉獻公寵愛妃子驪姬。驪姬還想借機讓晉獻公封她為夫人,封他兒子為太子。可是晉獻公的夫人生有申生和重耳二子,申生早被封為太子了。晉獻公左右為難,後來驪姬就想法害死了申生。重耳在楚國國君幫助下,順利逃出了追殺,在外避難十二年。
楚王問重耳:“假若日後你當了晉國君,會如何報答我呢?”重耳想了想說:“楚王各種物品一應俱全,奴隸,美女都有了,還稀罕什麼呢?”重耳又搖了搖頭說:“我現在還在難中,如何能當上晉國國君呢?萬一當上了,日後在戰場相見,我軍就以退避三舍作為回報吧。”
後來,晉國的朝綱被理順了,重耳順利當上了晉國國君。一次在戰場上相遇了,重耳果然沒食言,以退避三舍來作為報答。“舍”是古代的一種長度單位,一舍約相當於今天的三十裏。退避三舍就是退到九十裏之外。
018投筆從戎
“投筆從戎”一詞是我們經常接觸到的一個成語,它源於《後漢書·班超傳》。
班超是東漢著名史學家班固的弟弟。公元62年,他由於家庭經濟非常困難,隻好幫助人們做些抄寫工作,用來維持生計。
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書,突然把筆向地上一擲,長歎一口氣說:“大丈夫即使沒有偉大的誌向,也應當向張騫和傅介子學習,為國家建立功業,怎麼能像我這樣耍筆杆子呢!”隨後,他就從軍去了。
班超投軍以後,跟隨在大將軍竇固的麾下,屢建奇功。他奉命出使西域。克服了種種艱難困苦,為漢朝和好了50多個國家,鞏固了漢朝的政權,維護了連邊疆的安寧,因功被封為定遠侯。
後來,人們把班超投筆於地、參軍作戰的故事叫做“投筆從戎”,用來比喻棄文從武,有誌報國。
019拾人牙慧
“拾人牙慧”講的是晉朝時有一個叫殷浩的人,他愛好《老子》和《易經》,說起話來頭頭是道。殷浩有個外甥,叫韓康伯,他非常聰明伶俐,殷浩也很喜歡他。
有一次,殷浩看見韓康伯和別人議論時,顯出誇誇其談、自鳴得意的樣子。殷浩批評他說:“康伯未得我牙慧,就這樣了不起了。”
“拾人牙慧”也叫“拾人涕唾”,好比是撿了別人咀嚼後的殘渣,當作珍寶,還要冒充是自己的,向別人炫耀。
020難兄難弟
“難兄難弟”一詞最初是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難分高下。這個成語來源於《世說新語·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