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用“開心辭典”的方式問過他:“諸葛恪啊,你說說看,是你爹聰明優秀呢,還是你叔叔諸葛亮聰明優秀?”孫權這個題目出得有點兒損,什麼意思啊,非讓諸葛兄弟二人評選出一個傻瓜來?為什麼讓人家諸葛兄弟二人對決呢?你怎麼不說你孫權與孫策誰更聰明優秀呢?這是個難題,怎麼回答都不對。可是諸葛恪馬上回答了:“這道題容易啊,孫領導啊,這還用問嘛,當然是我爹聰明了。您別急,不是因為是我爹我就向著我爹,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爹知道為誰服務,我叔叔不知道啊。換句話說,我爹知道您是好領導啊,我叔叔諸葛亮不知道啊,他還跟著那個破劉備整天瞎幹呢。要我看啊,他那一肚子書真是白讀了。”孫權高興了,“嘿嘿,諸葛恪,你回答得好啊,給你加十分。”諸葛恪真是答對了?答對什麼啊?就衝諸葛恪這個答案,就值一百個大耳光子!諸葛恪這就是拍馬屁嘛!為了取悅孫領導,不惜貶損他的親叔叔諸葛亮。再有一次,孫權的兒子(太子),大概也看不慣了諸葛恪了,當麵罵他:“諸葛恪啊,我看你小子就是吃馬糞的。”這話太難聽了,吃馬糞的人還是人嗎?這孫領導的兒子也真是仗勢欺人,你對諸葛恪有意見,你可以提嘛,正常的批評與自我批評都可以,你怎麼能張嘴罵人呢?或許也是諸葛恪真把太子惹急了,否則,太子也不會罵這樣的髒話,這種髒話罵到誰頭上也得生氣。你猜諸葛恪怎麼樣,他一點兒也不生氣,他還笑嘻嘻地回答:“孫少爺,您說的沒錯啊,我就是吃馬糞的,那您就是吃雞蛋的。”孫權在一旁聽著奇怪了:“哎,我說諸葛恪啊,你怎麼回事呢?你怎麼聽不出好賴話呢?太子罵你吃馬糞長大的,你怎麼說他吃雞蛋呢?”諸葛恪就等著問呢,他笑了:“孫領導啊,您想啊,這兩種東西都是從一個地方出來的嘛!”得,又把孫權給逗樂了。太子肯定氣得肚子都疼轉筋了,行了!服了!諸葛恪這小子真能腦筋急轉彎啊。這種例子還有許多,足以證明諸葛恪是一個腦子活,心眼兒多,而且嘴上不吃虧的人。這樣的人真的不吃虧嗎?
古話講“大智若愚”,意思是說,人聰明可以,但是不可以表麵上也聰明,生活中聰明人要適當裝得傻一些,這樣好生存。老百姓講,聰明不可以使盡,也是這個道理。隨便打個生活上的比方,您如果上菜市場買大白菜,一棵白菜才幾個錢兒一斤啊,如果那錙銖必較的菜販子精得跟鬼似的,嘴皮子呱唧呱唧的倍兒能說,枰杆子上耍得不僅是斤斤計較,都跟你兩兩計較了,秤杆子剛剛高了一點兒,他就嚷嚷得驚天動地:“哎呀,我賠了!我都賠得底兒掉了!我們這生意還怎麼做呢?”你如果還想讓他饒上你一頭蒜,一棵蔥,那你是做夢呢。他更得喊了:“哎呀,你還讓我活嗎?我這都賠死了,我們也得吃飯啊,你們這買菜的以為我們容易啊?”得,您買他一棵白菜,他能跟你矯情一火車廢話,你還想買他的菜嗎,或者說,你還樂意跟他打交道嗎?
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凡是這種仗著自己的小聰明處處要占上風頭、話裏話外、處處讓別人難堪的人,肯定招人忌恨啊,你想啊,周圍的同事都恨你這張嘴。就你能說?就你反應快?行了,別著急,有你哭的時候。這種人啊,很難長久。談歌的朋友老李講過這麼一位,說他們單位就有這麼一位副科長,嘴皮子太溜了,您說什麼,他都能接上下句,甭管接得對與不對,甭管驢頭還是馬嘴,比如,你說原子彈,他就插嘴說茶葉蛋;你說布什,他就說洗衣粉;你說你兒子昨天結婚了,他就敢插嘴說他家的哈巴狗昨天剛剛生了一窩兒;你說你家老爺子明天過生日,他就敢說薩達姆沒活到七十就被絞死了……總之,他嘴裏全是說辭,常常弄得你下不來台。他能說會道啊,十八個郭德剛捆在一起,也杠不過他。久而久之,大家都煩他了,誰也不願意跟他搭腔,是啊,話頭話尾,誰也別想占他的便宜。高低,有一年年底考評,大家把他選下去了,副科長的位置也丟了。老李說,這個人就是嘴上太缺德了,招了眾怒嘍。唉!犯得上嗎?再舉一個外國的例子,說有一位先生上飛機,之前去了一趟洗手間,有人閑說話,說這洗手間裏有監視器,藏在誰也找不到的地方,他不服:“什麼?找不到?那是你們笨!看我的!”於是,東找西找,四下裏搜尋,終於在某一個不起眼的地方,被他發現了,他得意極了。“哈哈!怎麼樣?就沒有我找不到的。”結果,服務生告訴他:“先生,很遺憾,您乘坐的航班已經起飛了。”這種人跟上邊說的那位副科長一樣,已經超出了聰明的範疇,屬於逞強好勝之徒了,經常耽誤正事兒啊!比如,光顧誇獎他的水杯了,水喝了,藥片忘吃了;再比如,飯桌上,隻顧上講他胃口好,從來不便秘、不拉稀,把別人的胃口都倒了。這種人,談歌真見過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