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鳳眼裏的人民公社(3 / 3)

什麼叫逞強好勝?就是不服氣啊!天底下什麼事兒,他都不服。這還能有好嗎?諸葛瑾或許想到了這一點,才替寶貝兒子擔心的。

有人講過,凡是神童,大多沒有好下場。為什麼?社會對這種孩子太嬌生慣養了,他們根本就不知道生活的曲折與艱辛,隻是一味地逞能較勁,還能不撞南牆嘛。如果隻是撞撞南牆也就罷了,頂多弄幾片創可貼的事兒,可是如果撞厲害了,就得把小命搭進去了。與諸葛恪同時代的還有楊修和孔融二位,也是神童啊,聰明!後來也都讓曹老板給殺了。往後再數,明朝出過一個名叫解縉的,也是從小“神童”就被破格提拔起來了,朱元璋很喜歡他,真把他當成了人才,當下沒用他,讓他回家歇著去,意思是給下一任皇上儲備人才。新皇帝上台了,他可是受到重用了,可是他仗著自己的聰明,絕不能“埋沒”自己啊,到了皇宮裏就給皇上亂出主意,還摻和皇上家裏的爛事兒,天天在皇上的耳根子底下亂說:“皇上啊,我看誰可以接您的班兒,誰誰不行。您可千萬得聽我的,我說的不會錯。”結果呢,讓人家在雪地裏活活給埋了。就因這一張破嘴,把小命兒都搭進去了,這值嗎?

咱們接著說諸葛恪,他後來真是受到重用了,當了吳國太傅,帶著兵攻打魏國,他倒是建功立業心切,可是九分人算,還有一分天算呢,攻打了人家幾個月,他硬是打不下來。是啊,你嘴上能說,但未必能打仗啊,還中了人家的計,丟人啊。諸葛恪肯定想,我這麼聰明的人怎麼能吃這種虧呢,我這麵子也丟的太大了。不行!我得接著打!這仗打到這個時候,有點像賭博了。可是他運氣不好,把把不開和,不僅沒有取勝,他自己還中了一箭,這就更丟人了。按說到了這般時候,他就應該撤兵了。士兵們水土不服,多數都鬧病,這還叫部隊嗎?簡直成疫區了。這應該是他下台階的好時機啊,回去也有理由啊。“皇上,可不是我諸葛恪無能,主要是咱們的將士不適合那兒的氣候條件,藥品也供應不上,我隻好先撤兵了。您別著急,咱們下來再說,我肯定得把魏國攻打下來。”他如果這麼說,皇上能說什麼呢?“行了,諸葛恪啊,我也知道,你也盡力了。這次戰爭失利,責任不在你,你先回去好好休息休息吧。你也外出這麼多日子了,夠辛苦的了。”可是諸葛恪顧麵子啊,他就是不肯下這個台階,堅決不撤兵,接著打!士兵們可受不了啦。“行了,咱們別再跟著諸葛恪在這裏瞎泡著了。”就開始紛紛地開小差兒了,各級幹部也沒有鬥誌了,他看著實在不行了,這才灰溜溜地回來了。回來之後怎麼辦呢?還有一個台階,如果他能學習他叔叔諸葛亮,趕緊寫份檢討,主動要求上級處分,上級還能真處分他嗎?上級肯定會說:“好了,諸葛恪同誌啊,勝敗乃兵家常事嘛,你不要太往心裏去。你先休息幾天,咱們再分析、研究我們輸掉這場戰爭的原因。”可是這位神童要麵子啊,他大概覺得沒臉見人,回來之後就請了病假,什麼檢討啊,承認錯誤啊,他一律不會,他還不上班了,躲在家裏,還得讓領導和同事們一趟一趟到家裏來看他。這還不算,他還讓人私下打聽呢:“你們去給我聽聽,看誰講我壞話了,都給我記下來。”結果,還真聽到了不少議論,能有好議論嗎?你打個敗仗還不讓別人議論?諸葛恪的臉上就掛不住了,把議論他的人關的關,殺的殺,處分的處分。寫到這裏,真是感慨,諸葛恪這種人搞政治也太“八卦”了。

這一下就招惹了公憤。那些暫時沒有被他處理的幹部,也擔心害怕啊,行了,咱們先下手為強吧。大家一商量,就去找第一把手了,這時候喜歡諸葛恪的孫權已經死了,第一把手現在是孫亮了。孫亮說了:“哎呀,你們怎麼才說啊,我早就恨上他了。他眼裏還有我這個一把手嗎?行了,我批準了,殺了他吧。記著,早點兒動手,別超過今天晚上!”結果,就把諸葛恪給殺了,還被滅了門。唉,真讓諸葛瑾給說中了啊。

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凡是把別人看成蠢豬的人,他自己距離豬圈就不遠了,而且他一定先把自己趕進去。並且這些人,多數都是聰明人,是根本看不起別人的。

諸葛亮啊,家門不幸,出了這麼一個蠢豬式的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