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篇 趨勢投資煉金術——拜彼得·林奇為師(3)(1 / 3)

《幸福》reference_book_ids\":[702552540195483139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投資工具要用活

無論哪個國家的股市,在幼稚期的發展階段,對於投資策略的選擇一般是時機決策勝於工具品種決策。而一旦進入成熟期,工具品種決策就比時機決策更重要!處於轉型期的中國股市,雖然時機決策仍必不可少,但是工具品種決策能力對個人投資績效的影響將越來越大。

1. 五種類別投資工具

(1)儲蓄。包括活期存款、貨幣基金、國庫券,以及定期存單等。這些都屬於短期投資工具,優點是非常安全,缺點是回報率非常低,有時候所拿到的利息不足以彌補通貨膨脹所帶來的損失。

(2)把錢投資在收藏品上。比如古董、郵票、舊幣、書畫等等。收藏是一門非常專精的學問,一般人難以做好。另外,收藏最怕天災人禍,比如失竊、火災。對於有心收藏的人來說,務必要明白的一點:買一輛新車絕對不是投資。

(3)投資在不動產上。房屋是最佳的投資工具。相對其他投資工具來說,有兩大優點無人能及:一是你自己可以住在裏麵;二是房子在你進住的同時還能增值,不管你是不是借錢買來的。

(4)購買債券。事實上,債券就是借條。基本上,債券和國庫券、定期存單差不多。

(5)購買股票。股票是除了房屋之外,所有投資工具中的最佳選擇。因此,在你決定進行股票投資之前,應該先購買一套房屋;其次,當你決定選擇股票而不是債券投資,你就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當然,這是指你是一個長期投資者,並且跟定了股票。

根據林奇的統計,在這五種投資工具中,長期而言,股票的報酬率是最有利的。這裏所說的長期投資,是指20年以上的投資年限,也就是說你的錢可以在股市上放置20年而不著急他用。因此,林奇建議:“如果你的錢在未來1年、3年或者5年內可能抽出作他用,那麼你一開始就不應該投資股票。因為沒有人能預測股市未來幾年內的走勢,如果你剛好碰上股市的回檔整理或者熊市,那麼你的股票投資很可能是賠錢的。”

林奇說:“雖然專家們反複強調要從長遠考慮,但是每一次市場波動時投資者所看到的千篇一律的評論使得他們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到短線操作上。如果投資者能不理會針對最近股市波動所作的陳腐評論,而是像查看汽車裏的汽油那樣每隔一段時間查看一次股票的價格,他們可能會更輕鬆地作出決定。公司收益遲早會影響到證券投資的成敗,而今天、明天或者未來一周的股價波動隻會分散投資者的注意力。”

這些話都是成功投資的真諦,卻總是被大眾投資者忽略或者輕視。

在美國股市,一隻股票上漲100倍(微軟),甚至480倍(思科公司),都是有可能的。因此,隻要你抓住其中的一隻,你所獲得的收益就足以抵消那些在差股上所遭受的損失。林奇雖然錯過了這些上百倍漲幅的股票(因為他不了解網絡和電腦),但是在他掌管麥哲倫基金的13年裏,他抓住了一些上漲10倍、20倍的股票,他在這些股票上獲得的收益遠遠高於在其他股票上失誤造成的損失,因此他最終成功了。

在中國股市,好像還沒有出現過上漲百倍的股票,但是出現過上漲10倍的股票,在幾年時間裏上漲一兩倍的股票也不罕見。

可以相信,隨著我國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股市製度建設的逐步完善,今後我國股市中也會出現漲幅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股票。

2. 如何辨認出漲幅很大的股票

(1)必須會辨別股票質地的好壞,也就是選股的功夫。因為股票具有跌幅有限(跌到零為極限)而漲幅無限(相對而言)的特點,所以,林奇說:“在資產組合中如果有60%的個股能夠賺錢,就是一個令人非常滿意的資產組合了。”

(2)必須是長期投資。股價不可能是直線上漲(比如上海機場從3.79元漲到16元就用了6年時間),如果你熬不住中途的顛簸而出局,可能就會出現“差之毫厘,謬以千裏”的結果,如林奇所言:“即使你賣出了股票避開了股市下跌的行情,你也不一定能在下一輪的股市上漲行情中及時入市。”即使入市,也不一定買回你曾經賣出的股票。

在對股市的長期趨勢判斷上,林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死多頭”。他做股票不靠市場預測,不迷信技術分析,不做期貨期權交易,不做空頭買賣。和巴菲特一樣,他奉行的是價值投資哲學,“要投資於企業,而不要投機於股市”。

林奇認為:“股市的基本走勢一直是在往上漲。”美國股市的曆史告訴我們,市價的回落(下降10%或者更多)每隔幾年就會發生一次,熊市行情(下降20%或者更多)每隔6年就會出現一次,而市場崩潰的行情(下降30%或者更多)從1929~1932年的大崩潰之後出現過5次。但是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公司利潤已經上漲了55倍,同時整個股市的市值也上漲了60倍。其間發生過4次戰爭、9次經濟衰退、換了8位總統,並且有一位總統遭到彈劾,但這一切都未能改變股市不斷上漲這一事實。

“股市的基本走勢一直是在往上漲。”這才是股市的大趨勢。每當悲觀失望、信念動搖的時候,看看上麵的話,或許會對自己有所幫助。

另外,這就是為什麼世界上多數一流的投資大師們都拒絕做空的根本原因:做空意味著在和大趨勢作對。

“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那時也是當小公司的股價徘徊不前時,大公司的股價卻在持續上揚。然而在1973~1974年的熊市時期,50家一流公司的股價竟下跌了50%~80%。但是,如果你擁有這50家公司的股票並且25年來大多數股票你都沒有賣掉(最好是你處在一個渺無人煙的荒島上,永遠沒有收音機、電視機或者雜誌之類的媒體告訴你應該賣掉這些股票),那麼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這50家一流公司的資產增長速度超過了1974年以來道?瓊斯指數和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的速度。即使是以1972年最高價位買的這50家公司的股票,你仍會大賺一筆。”

投資與投機相結合

在資本市場上,最難區分的概念恐怕非投資和投機莫屬了。投資和投機的界限已經變得越來越模糊。人們似乎已不太看重投資與投機的區別,在許多情況下,投資和投機兩個概念經常是互相換用。林奇在投資與投機之間也有獨特的理解。

林奇是與巴菲特、索羅斯齊名的世界級投資大師,他對投資基金的貢獻就像喬丹對籃球的貢獻,他把基金管理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將選股升華成一門藝術。林奇認為,股市的下跌對投資者來說是最佳投資機會的開始。

1. 如何麵對股市的下跌行情

(1)不要恐慌而全部低價拋出(在股市崩潰或股價出現暴跌行情中大量“割肉”會讓投資者置身於另一種危險——踏空,即在股市飛漲的時候手中沒有股票)。

(2)對持有的好公司股票要有堅守的勇氣。

(3)要敢於趁低買入好公司的股票。

針對股市上一些流行的說法,林奇持批評態度,他認為這些說法雖符合大眾心理,但卻是最愚蠢、最危險的說法。

2. 大眾心理

(1)“既然股價已經跌了那麼多,不可能再往下跌了。”

林奇:股價的底線是零,零以上都存在下跌的可能。

(2)“黎明之前總是最黑暗的。”

林奇:大自然是如此,股市並非如此,最黑暗的時候並不意味著黎明即將來臨;同樣,你也不能信奉“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3)“等它回升到10美元時就拋出。”

林奇:股票操作貴在根據情況伺機而變,守株待兔式的刻板操作絕非製勝之道,許多人正是在自己劃定的框框裏失敗的。

這幾點可以稱得上是投資經典智慧,投資者一定要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要在實戰操作中予以貫徹執行,用大師的智慧武裝自己。

堅持自己的買賣標準

大牛盛市更需理性投資,真正成功投資者都是堅持獨立的買賣標準,不被所謂熱點所惑。巴菲特是這樣,林奇亦如此。

林奇在選擇投資行業的時候,總喜歡低迷行業而不是熱門行業,原因在於低迷行業成長緩慢,經營不善的弱者一個接一個被淘汰出局,幸存者的市場份額就會隨之逐步擴大。一個公司能夠在一個陷入停滯的市場上不斷爭取到更大的市場份額,遠遠勝過另一個公司在一個增長迅速的市場中費盡氣力才能保住日漸萎縮的市場份額。

由於低迷的行業環境使得幸存下來的公司具備頑強的生命力,而且由於市場份額的擴大而具備了一定的壟斷性。這樣的公司同樣也符合巴菲特的核心競爭力和成長性原理。

林奇對於這些低迷行業中的優秀公司總結了幾個共同特征:

(1)公司以低成本著稱。

(2)管理層節約得像個吝嗇鬼。

(3)公司盡量避免借債。

(4)拒絕將公司內部劃分成白領和藍領的等級製度。

(5)公司員工待遇相當不錯,持有公司股份,能夠分享公司成長創造的財富。

他們從大公司忽略的市場中找到利基市場,形成獨占性的壟斷優勢,因此這些企業雖處在低迷的行業中,卻能快速增長,增長速度比許多熱門的快速增長行業中的公司還要快。

留心身邊的金礦

零售業是基金的寵愛之一,雖然機構投資者善於用非常精密的財務分析來選擇成長性的零售業公司,但林奇卻告訴普通投資者逛街同樣能夠很準確地選到成長性優異的零售業品種,而且在林奇的實踐性投資中,通過逛街選股的方法確實尋覓到了大牛股。

林奇通過研究發現許多股價漲幅最大的大牛股,往往就來自數以百萬消費者經常光顧的商場,包括家得寶、蓋普服飾和沃爾瑪。隻要在1986年投資上述的公司,持有5年到1991年年底就會上升5倍的市值。中國正在處於一個由外需向內需轉變的過程中,不僅是現在境內股市已有的零售業公司,今後在境內上市的零售業公司中也非常可能出現具備高成長性的公司,因為這一階段的中國零售業公司正處在發展到加速發展的過程,再度產生類似蘇寧、大商等零售業大牛股概率仍然很高。

對於 Lebitz 家具公司,林奇從頭到尾看到其股票上漲100倍的全過程。這樣的零售連鎖公司讓人知道雖然並不是所有的零售公司都能取得成功,但至少我們都可以很容易地在購物的同時觀察它們的發展進程。當你耐心觀察一家零售連鎖店,看它首先在某一個地區獲得成功後,然後開始向全國擴張,並且用事實證明在其他地區同樣能夠複製原來的成功,這時候投資也不遲。蘇寧上市之初就是像 Lebitz 家具公司那樣,我們普通投資者在其剛上市的時候無法看清其未來的發展狀況,但隻要發現它之後在全國的擴張成功就應該可以肯定它的模式是成功的。

普通投資者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去尋找未來的金礦,畢竟中國股市黃金十年,機會將很多,關鍵是掌握方法,不要讓機遇從您的指間溜走。天上雖然不會掉餡餅,但機遇向來會青睞勤奮者。

在利空下尋寶

境內大盤自衝過6100點之後經曆了一個相對較長又比較劇烈的調整,其中有流動性短暫不足的影響,也有境外股市動蕩的影響。但投資者不必過多地擔心,如果一個股市平靜如水又如何能在其中獲利呢?如果股市一直上漲,從價值理論上講就無法很容易地買到被低估的股票。

很多投資大師每逢遇到調整和股市大跌都會特別的亢奮,因為這時候他們就可以像禿鷲一樣俯瞰滿地的屍體尋找食物。林奇說過,要想在股市中超越別人,就得有膽量為人所不能為,要善於從利空中尋寶。

當然利空中尋寶同樣需要投資者用價值理念來分析,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研究上市公司。林奇的麥哲倫基金曾經買過 Pierl 公司。這家公司主要從事房屋裝飾品的銷售,在20世紀70年代就是牛氣衝天的超級大牛股,但到了1987年大崩盤的時候,股價從原來的14美元慘跌到隻有4美元,後來股價又回到12美元,海灣戰爭時期股價又一次暴跌,跌到隻有3美元。但林奇再次關注這隻股票的時候,它的股價已經反彈到10美元,後又調整到7美元。而此時市場對於房地產市場的悲觀情緒一度泛濫,使得本來就處於低位的房地產指數再次遭遇下跌。Pierl公司因此進入調整。林奇此時兩度去該公司調研發現,這家公司在外部環境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仍然盈利,而且每年新開25~40家分店。雖然在經濟衰退打擊最嚴重的地區單店收入有所減少,但全美其他地區實現了增長;雖然存貨有所增加,但是為新開店鋪備貨所用。所有的表麵不利現象通過這樣的研究分析已經無法掩蓋這家公司的高成長性,而所有的一切就隻等房地產行業的複蘇,果然這隻股票在經濟複蘇的環境下再次牛氣衝天。

從林奇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由於經濟周期的變化,股市的大部分股票都會隨著上漲或下跌,其中很多股票還會被退市,這些在境內股市短短的曆史中已經屢見不鮮了。那麼怎樣通過價值分析來降低風險獲利呢?就要通過反經濟周期的操作方式,在利空的環境下尋寶,而尋寶就要靠投資者對於上市公司的認真研究。如果一家公司在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還能夠增長,那麼在經濟複蘇的周期中必然會成為大牛股。

目前全球十大市值公司,境內大盤藍籌股已占了半壁江山,此時再度深挖藍籌股的價值,已不合時宜,藍籌股需要的是通過產業購並來夯實估值;借鑒林奇利空尋寶經驗,應該在股價經曆充分調整的中小市值成長股中進行價值挖掘。

玩熟周期股票

周期型股票是價值分析中比較特殊的品種,其特殊性在於:對於大多數股票而言低市盈率是好事,但周期型股票並非如此。當周期型股票業績極佳市盈率銳減時,這可能暗示著公司業績已進入景氣度高潮,此時糊塗的投資者可能還在選擇買入並持有,但聰明的投資者卻選擇賣出;反之,對於大多數股票而言,高市盈率是壞事,但對周期型股票而言卻是好事,當周期型股票業績連續數年極差時,將是極佳的買入良機。最典型的周期型股票是資源股。

林奇投資銅礦股“費爾普斯——道奇”即為經典。投資周期型股票並不是產業景氣度低迷就能買入。在很多情況下,周期型股票很難抗禦產業寒冬的考驗,在產業景氣複蘇前就已死去了。因此林奇在考慮介入“費爾普斯——道奇”時,首先研究股價,1991年時股價已從每股39美元高點回落到每股26美元,同期每股利潤也下降了50%;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價值研判依據,是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是否穩健到足以抵禦產業寒冬,當時“費爾普斯——道奇”擁有淨資產16.8億美元,但隻有3.18億美元總負債。顯然,無論銅價如何波動,公司也不會破產。隨後,林奇又對公司隱藏的客觀資產、資本支出、技術改造等各項成本因素進行計算。最終,果斷決定在業績滑坡之際投資“費爾普斯——道奇”。在1992年之後銅價逐步回升時,林奇所做的便是耐心地持有。

冷 看 熱 門 股

出於對財富的渴望,一些投資者喜歡賺快錢。據深交所統計數據顯示,超過半數的中小投資者持股時間不足3個月。若要在此短時間內獲得較好收益,唯有追逐熱門行業的熱門股這條捷徑。但林奇的投資法則中,有一種股票是他絕對避而不買的,即最熱門行業中的最熱門股票。

林奇曾以道指“漂亮30”中的施樂公司為例,這是20世紀60年代最熱門的股票,其明星地位不亞於今天的穀歌公司。施樂公司從上遊至下遊控製了整個複印行業。1972年施樂股價達到170美元時,分析師們仍認為施樂公司能持續保持高增長。然而,佳能、IBM、柯達等近20家公司也介入了複印行業,施樂公司麵臨競爭則試圖用多元化規避風險。結果,施樂公司多元化經營並不成功,股價下跌了84%,而其他公司也好不了多少。時至今日,複印行業已發展成為規模龐大的行業,需求旺盛,但複印行業股票卻未再度走俏。

類似的案例在境內股市也曾反複演繹。最初,股市中最熱門的股票曾誕生在家電板塊中,四川長虹、廈新電子、深康佳、江蘇春蘭都曾是績優藍籌股典範,如今王者卻不再歸來。而在新千年之初,網絡概念股西風東漸,海虹控股、綜藝股份股價也曾一飛衝天,但其後股價也經曆了漫漫下跌的價值回歸長路。最近的案例是赴海外上市的網遊股和海歸的中石油,巨人網絡叫好不叫座,上市不久股價即跌穿了招股價,而中石油A股則股價一步到位,開盤價即為最高價,兩者共同的特點是上市前投資者皆期望值過高。

緣何熱門股總令投資者一相情願?林奇的觀點是:當熱門股股價過快上漲後,公司基本麵的實質性內容將像空氣一樣稀薄,所以熱門股下跌的速度和上漲的速度會一樣快;而且熱門股往往是輿論關注的焦點,投資者還會禁不住強大社會壓力而買入,這在新涉市投資者中尤為明顯。

股市中冷熱門轉換亦講究“凡物皆有度”。有鑒於此,投資者在進行考慮選股策略時亦要“少追漲、勿殺跌”,股價陡峭直上時,應該謹慎對待;而即使當股價已所謂充分調整後,則也不能人雲亦雲。以中石油為例,隻要國際油價拐點未出現,股價已至強支撐區域;再以中國遠洋為例,在基本麵不變前提下,40元的股價必定比68元的價格具備安全邊際。所謂逆向思維是指股價偏冷時要善於挖掘價值,而股價沸騰時要懂得遠離喧嘩。

第20章

不以買菜心態投資

不以買菜心態投資

投資者結構中有很大一塊比重是由家庭主婦組成的,境內外股市皆如此,俗稱“太太炒股團”。據海外數據統計:牛市中“太太炒股團”整體盈利狀況要優於其他投資者群體。但太太們投資精明之餘亦有軟肋,喜歡貨比三家講究價廉物美,以買菜的心態選股,結果熊市來臨更易吃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