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黃金市場出現的空前大風暴,明顯地反映了投機心理和價格預期對期貨價格的影響力。1979年11月金價僅每盎司400美元左右,1980年1月21日已暴漲至838美元的曆史高峰。其暴漲原因是多方麵的:經濟方麵,石油輸出國組織宣布大幅度提高油價;政治因素,蘇聯入侵阿富汗,伊朗劫持美國人質,美伊關係惡化,美凍結伊在美資產等。而一些大金商肆意渲染、哄抬金價所造成的投機心理更是金價暴漲的重要原因。當金價漲到最高峰時,有謠傳美國政府將在1月份拍賣大量存金,這使投機者心理突然逆轉,競相拋售黃金期貨。1月22日當天金價下跌103美元,到3月份即跌到460美元。這次金價的大起大落,除了經濟和政治因素的影響外,投機心理因素也起了巨大的推波助瀾作用。而到5月份,黃金市場風浪基本平息,人心轉趨看淡,金價疲軟。盡管出現一些小的刺激金價上漲的因素,但仍未能改變人們的心理預期,無法促使金價回升。因此,在預測價格走勢時,必須結合各種因素分析大多數交易者的心理預期。
以上列舉的大戶操作和投資心理都是影響期貨價格的一些重要因素,實際中的影響因素則要複雜得多。為了更好地預測期貨價格走勢,把握有利的交易時機,期貨交易者必須注意及時而廣泛地收集有關因素的準確而詳盡的信息資料;綜合地分析各種因素可能帶來的影響,並注意與定量分析工具以及技術分析方法結合起來加以綜合應用。
期貨市場的各種風險對比現貨市場有風險放大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下列五個方麵:
(1)參與期貨交易的商品通常是價格波動較為頻繁的商品,期貨價格易與現貨價格產生強烈的共振,擴大風險麵,加劇風險度。
(2)期貨交易具有“以小搏大”的特征,投機性較強,交易者的過度投機心理容易誘發風險行為,增加了風險產生的可能性。
(3)期貨交易不同於一般的現貨交易,期貨交易是連續性的合約買賣活動,風險易於延伸,引發連鎖反應。
(4)期貨交易量大,風險集中,造成的盈虧大。
(5)期貨交易具有遠期性,未來不確定性因素多,預測難度大。
作為期貨市場的投資者,特別是新進入期貨市場的新手,在進行期貨交易時對於風險的防範,最主要的要注意下列四個方麵:
(1)嚴格遵守期貨交易所和期貨經紀公司的一切風險管理製度。如若違反這些製度,將使投資者處於非常被動的地位。
(2)投資的資金、規模必須正當、適度。如果資金渠道有問題,一旦抽緊,勢必影響交易;而交易規模如果失當,盲目下單、過量下單,就會使投資者麵臨超越自己財力、能力的巨大風險。切記,期貨市場是風險投資市場,絕不是賭場,不要把自己降格為一個賭徒。
(3)要有良好的投資戰略。根據自己的條件(資金、時間、健康等),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不斷充實自己,逐步形成自己的投資戰略。
(4)關注信息、分析形勢,注意期貨市場風險的每一個環節。期貨市場是一個消息滿天飛的地方,要逐步培養分析能力,充分掌握有價值的信息。同時,時刻注意市場的變化,提高自己反應的靈敏度。記住,市場永遠是對的。
市場風險是不可預知的,但又是可以通過分析,加以防範的。在這方麵,投資者要做的工作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在入市投資時,首先要從自己熟悉的品種做起,做好基礎工作,從基本麵分析做起,輔之以技術分析。千萬不能逆勢而為,初期一定要設好“止損點”,以免損失不斷擴大,難以全身而退。
總之,期貨市場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但風險又是與機遇並存的,在直麵風險的同時,機遇也在向我們招手。成功永遠青睞於勇敢者,而智慧與勇敢則是投資成功的雙翼。
期貨投資的誤區
老李在上海辛辛苦苦打工十幾年,賺了30萬元錢。後來聽說做股指期貨能賺錢,於是把這30萬元全部投在期貨交易上,想著能翻一倍,之後就可以在上海買套房了。
“這是一輩子的積蓄呀,不可馬虎!”進行股指期貨交易時,老李時常會這麼想,結果越想越緊張,以至於控製不了自己的情緒,做了多頭:大勢往上跳一跳,臉上立刻笑一笑;價位往下走一走,眉頭馬上皺一皺。賺到一段價位,歡天喜地;出現若幹浮動損失,寢食難安。情緒起伏波動,沒做多久,老李就因過度緊張病倒了。
期貨交易是一項高風險的投資方式,股指期貨交易者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案例中的老李賭全部家當做期貨交易,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負擔,這是炒期貨新手的誤區之一。另外,炒期貨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如下。
一、把期市當賭場
具有賭博心理的期貨投資者,總是希望一朝發跡,恨不得捉住一隻或幾隻期貨,好讓自己一本萬利。他們一旦在期貨投資中獲利,多半會被勝利衝昏頭腦,像賭棍一樣加注,恨不得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押到期貨投資上去,直到輸個精光為止;當期貨投資失利時,常常不惜背水一戰,把資金全部投在期貨上,這類人多半落得個傾家蕩產的下場。所以,期貨市場不是賭場,不能賭氣,要分析風險,建立投資計劃。尤其是有賭氣行為的人買賣期貨時一定要首先建立投資資金比例。
二、撿便宜吃大虧
追漲殺跌當然會給投資者帶來不理想的後果,但一心一意想賺點便宜有時不見得就一定有好的收益。“便宜的東西,往往不是好貨。”當然也有例外。在期貨市場中,有很多投資者持有這種“嫌貴貪低”的心理,隻想到要買進一些持倉小,波動小的期貨,而不考慮買入那些價格會大幅度波動的期貨合約,認為這種投資風險太大,殊不知,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的關係。比如小麥便宜,但何年連續幾個月橫盤卻使得很多貪低入市者手中持有的期貨,成了永遠拋售不出的蝕本貨。
三、猶豫不決,貽誤戰機
一些投資人事先已經訂好了投資的計劃和策略,但步入現實的期貨市場時,卻被外界的環境所左右。例如,投資者事前已經發覺自己手中所持有的期貨價格已經獲利豐厚,是拋出期貨的時機,同時也作出了出售期貨的決策;但在臨場時,聽到他人你一言我一語與自己看法不同的言論時,確定的決策馬上改變,從而放棄了一次拋售期貨的大好時機。或者,投資者事前已看出某隻期貨價格很低,是適合買入的時候,並作出了趁低吸納的投資決策。同樣地,到臨場一看,見到的是賣出期貨的人擠成一團,紛紛拋售期貨,又臨陣退縮,放棄了入市的決策,從而失去了一次發財的良機。還有一種情況是,事前根本就不打算進入期貨市場,當看到許多人紛紛入市時,不免心裏發癢,禁不住這種氣氛的誘惑,從而作出了不太理智的投資決策。還有一些人是一直要等到更便宜、更實質的期貨價格才出手,認為目前所有的合約(即使是在大勢上漲時)也不值得購入,應更廉價才可以入市。於是乎,越等價越高,越等越不敢入市。結果是期價連續暴漲,白等了全過程。錯誤地分析形勢和錯過買賣時機,兩種錯誤密切相關。正由於錯誤地估計了形勢,投資者往往會坐失良機。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經常會給期貨投資帶來影響。
因此,在投資期貨投資時,不能光重視期貨投資動態,還要密切注視當地和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動向。把對形勢的估計和對期價走勢的技術分析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及時捕捉買入或賣出信號,作出該買時買,該賣時賣的實際行動。
四、不敢贏
請記住,進入期貨投資,首先應當自信。許多投資者買期貨,買進後待價格上升一段時間,便迫不及待地要賣出去獲利。他們相信,隻有把錢裝進口袋裏才算安全。可是他們卻忽略了期貨的合理價值。一般說來,期貨的市場價格不一定能完全反映現貨的真實價值。所以有些投資人賣出期貨後,期價依然持續不斷地上升。而且往往表現為賣出後的價格挺升幅度比賣出前的上升幅度還大。因此不能見好就收,見漲就賣,要結合基本麵和技術麵的多重因素基準,作出平倉的決策。當然,有的期價已經過度上升,一旦買入後,期貨價格肯定要下跌,而大多數投資人在這種情勢下又會堅持死守下去。許多人投資期貨,往往賺到的非常有限,虧蝕的卻非常多,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敢贏的心理在作怪。
五、不必要的恐慌
有些期貨投資人因受某些環境因素和“馬路消息”的影響,對期貨投資或某些合約的前途失去信心,感到恐慌,於是就拚命拋售手中的期貨。許多期貨投資上的經驗表明,不必要的恐慌往往是虛驚一場。當然發生在非常時期(如戰爭、經濟危機等)似乎是在情理之中。但在一般的情況下,不少拋售風往往是由一些大戶或其他人故意放出的。不利消息,目的是引起拋售打壓或拉升期價然後趁機買進,或賣出。一般的投資者,若產生不必要的恐慌,大量拋出手中持有的期貨,肯定會受到損失。所以,作為投資者,要在不利消息麵前保持鎮定,仔細分析消息的可靠性。若證明確有其事的話。還要看這種消息所產生的影響是長久性的,還是暫時性的,若是後者,那就沒有必要拋出手中的期貨。
六、漠不關心
買入期貨以後,就不聞不問,聽其自然發展下去。有時甚至全權委托自己的親朋好友或經紀人操縱,自己很少介入。在期貨市場中若遇到負責任的經紀人這種做法還可以賺點錢,但如果碰到隻會炒單的人後果可就難以預料了,搞不好甚至會血本無歸。做了期貨,你就是期貨市場中的一員,應時時關注期貨市場的動態,關心自己的持倉。市場風險是不可預知的,但又是可以通過分析加以防範的,投資者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積極關注、了解市場信息,根據信息作出正確的判斷。要相信自己,要有自己的判斷。
七、不敢輸
在充滿競爭,充滿風險的期貨市場裏,既沒有長勝的將軍,也沒有常敗的士兵。關鍵是要隨著期貨市場行情的變化,采取靈活的應對策略。當期貨價格方向走反時,不要被損失所糾纏,而應當當機立斷,忍痛割愛。一些投資人總存在“不敢輸”的心理,做對了方向,賺了差價,興高采烈;一旦方向做反,總盼望價格能快點回來,主觀上則沿著自己選擇的方向去思考,而絲毫不去分析期價為什麼會走反。這樣做隻會自欺欺人,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
第二十七章信托:貴族遊戲,舍我其誰
信托業的應用範圍可以與人類想象力相媲美。——斯科特
逆反行為和從眾行為一樣愚蠢。我們需要的是思考,而不是投票表決。不幸的是,伯特蘭·羅素對於普通生活的觀察又在金融界中神奇地應驗了:“大多數人寧願去死也不願意去思考。許多人真的這樣做了。”——沃倫·巴菲特
信托是怎麼回事
信托計劃、信托理財現在是人們關注和談論的話題,但從眾人追捧的“香饃饃”,到隻有大戶才能參與的“貴族遊戲”,再到各式各樣的非資金信托計劃,信托究竟是什麼?它有什麼特點?人們應該如何選擇和投資呢?
信托起源於英國,是一種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財產所有者出於某種特定目的或社會公共利益,委托他人管理和處分財產的法律製度。信托製度在財產管理、資金融通、投資理財和發展社會公益事業等方麵具有突出的功能,尤其是在完善財產製度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已經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所采用。就個人信托而言,發展到現在,其功能已相當廣泛,包含財產移轉、資產保全、照顧遺族、稅務規劃、退休理財、子女教育保障等。我國正處於信托觀念啟蒙期,推出的信托產品還隻局限在投資型信托。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信托這種安全有效的財產管理製度必將得到更加廣泛地應用。
“信托”一詞的一般意義,是指將自己的財產委托他人代為管理和處置,即我們俗稱的“受人之托、代人理財”,涉及委托人、受托人、信托財產、信托目的和受益人。我國《信托法》將信托的含義定義為:委托人基於對受托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故信托是由財產的被移轉或處分,及當事人間管理、處分義務的成立等兩部分結合而成。這種法律行為與其他法律行為相比較,具有其獨特性。這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1)信托成立後受托人原則上不能變更受益人或終止其信托,也不能處分受益人的權利。
(2)受托人雖為信托財產所有人,但並不能以任何名義享受信托利益,也不得將信托財產轉為自有財產或於信托財產上設定或取得權利。
(3)信托關係除因信托行為所定事由發生或因信托目的已完成或不能完成而消滅者外,原則上並不因自然人的委托人或受托人死亡、破產或喪失行為能力,或法人委托人或受托人解散、合並或撤銷設立登記而消滅。
關於信托產品
從理論上來講,信托可以對資金、有價證券、動產、不動產、知識產權等各類財產和財產權進行管理、運用和處分,又可從事投資、貸款、出租、出售、同業拆放、項目融資、公司理財、財務顧問等多方麵的業務。因此,信托是一種綜合性的理財工具。自我國信托法頒布以來,信托公司開發的信托產品如雨後春筍般湧出,成為投資理財市場上的一個亮點,在這些信托產品中,大部分都是投資型自益信托產品(即委托人和受益人是同一個人),主要包括如下。
一、資金信托
資金信托是指委托人基於對信托投資公司的信任,將自己合法擁有的資金委托給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按委托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的管理、運用處分的行為。資金信托業務又包括:單一資金信托業務(即信托投資公司接受單個委托人委托、依據委托人確定的管理方式單獨管理和運用信托資金)和集合資金信托業務(即信托投資公司接受兩個或兩個以上委托人委托、依據委托人確定的管理方式或由信托投資公司代為確定的管理方式管理和運用信托資金)。
目前,國內信托投資公司發行的信托產品均屬於集合資金信托。這種資金信托的操作流程如下:
(1)信托公司(受托人)製定信托計劃,並向廣大投資者(委托人)發售,彙集信托資金,投資者為信托財產的受益人;
(2)信托公司作為受托人將信托資金投入到信托計劃描述的項目中,信托財產從現金形態轉化為股權(股權投資)或債權(向項目貸款)形態,即將資金委托給信托投資公司,信托公司按照委托人意願並以公司的名義進行投資。
例如,上海愛建信托投資公司推出的《上海外環隧道項目資金信托計劃》,就是將眾多個人和機構的閑散資金集合起來,形成一定投資規模和實力的資金組合,以資本形式投資於上海外環隧道建設經營。愛建信托公司作為資金的受托人,通過受讓上海外環隧道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股權,獲取上海外環隧道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的分紅,再向收益人支付信托收益。
二、證券投資基金
證券投資基金也稱共同基金,就是將眾多投資人的資金集合在一起,由專業機構負責投資管理的一種理財方式。基金與其他理財工具相比,最大的特色在於兼具儲蓄和投資雙重特性。一般來說,投資最大的期望就是財富的累積,最不想發生的情況就是本金的虧損,而基金即是以穩健投資創造獲利為原則,專為沒錢理財、沒空理財的人所設計的金融產品。當然,基金也與其他理財工具一樣,存在著如風險、獲利和變現等不同程度的影響因素。
三、不動產信托
不動產信托是以出賣、管理房地產為主的信托,其收益主要來自於房租或地租。投資房地產等不動產已成為老百姓們熟悉的、繼將錢存銀行和買股票之後的第三大塊投資領域。上海新近出現的“房屋銀行”即為典型的不動產信托業務——將多餘的房產“存入銀行”,由該機構負責其租賃和日常維護等事務,並向儲戶支付受益。
四、貴重物品信托
貴重物品信托是信托投資公司的一項附加業務,由於信托公司一般都具備良好的保安措施,具有堅固可靠的金庫和保險箱,信托公司可以應要求為客戶保管貴重物品。
五、知識產權信托
不僅個人合法所有的財產可以信托,預期的財產權也可信托,如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部分可以委托進行抵押融資等相關管理和處分活動。
除了以上介紹的個人信托產品外,還有如人壽保險信托、遺囑信托、子女教育信托、退休保障信托等,這些產品將隨著相關條件的成熟而陸續登台,相信將給人們的家庭理財和財產規劃帶來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