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酒店管理基礎(3 / 3)

二、法製理念

市場經濟的積極因素為自然經濟和計劃經濟所缺乏,但它也有消極性和局限性,市場經濟是法製經濟,企業經營者應具有很強的法製觀念,為了調節 市場中相互作用的各種關係,必須運用法律的權威。

1 依法經營的意識

酒店作為市場交易活動的主體,必須遵守市場經濟的遊戲規則,依法經營。酒店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應參照和引用規範一般市場主體行為和權利的法律法規,如《企業法》、《破產法》、《公司法》、《知識產權法》等來規範經營行為,維護合法權益。

2 重合同守信譽的意識

合同是一種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是為保證交易條件、交易秩序,使交易順利進行的法律文書。酒店的交易活動必須按照經濟合同來進行。酒店必須完成訂有書麵協議的交易,對大量的未簽訂書麵協議但已經形成契約關係的交易,也要保質保量如期完成,這就是酒店企業重合同守信譽的意識。

3 公平競爭的意識

市場經濟中普遍存在競爭,這是市場主體為了獲得更高利潤和市場占有率所采取的行為,但是不道德的競爭會帶來惡性後果,危害市場中的每一個主體,所以競爭一定要正當公平地進行。反不正當競爭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規對競爭進行了法律界定,酒店經營者必須遵守這些法規所規定的原則和義務,開展公平正當的競爭。

三、人本理論

酒店業是“人”的行業,人在酒店經營管理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酒店業的所有活動都應圍繞著人來展開,這是因為:一方麵,酒店產品的生產主要是由人來完成;另一方麵,酒店產品質量的高低也是以人的主觀感受來評定。

1 員工第一的意識

酒店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同步或幾乎同步進行,酒店員工對酒店產品的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許多酒店提出“員工第一”的口號,認為“沒有滿意的員工,就沒有滿意的賓客”;有些酒店還一反慣例,在組織結構圖上把員工放在最上層以示對員工的重視。這些觀點和做法,都是對酒店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因素——員工的全新認識。

2 使用和培育並重的意識

勞動密集型的酒店業,需要大量員工。酒店不僅不應把使用員工看成是簡單的雇用,而是必須考慮員工的發展,要不斷地對員工進行理論教育和實踐培訓,使員工的自我實現和酒店的發展結合起來,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激發其潛能。

3 賓客至上的意識

如前所述,酒店產品的質量高低是以賓客的感受來評價的,因而酒店必須樹立“賓客是上帝”、“賓客至上”的經營意識,認真研究賓客的需求和消費心理,提供適銷對路的服務和產品,讓理、讓利於賓客,不斷提高服務質量,使酒店品牌和知名度提升。

四、服務理念

在酒店行業中,樹立牢固的服務理念十分重要,因為酒店產品是一種組合產品,由酒店的設施設備、食品飲料等具有實物形態的物質產品和酒店員工所提供的非實物形態的各種勞務服務所組成。勞動服務在酒店產品構成中占的比重較大,起著主導作用。

1 質量意識

在有形產品的生產、銷售、消費諸環節 中都可以對產品的質量進行檢測和把關,即使是銷售後在消費過程中發現的質量問題也可以通過售後服務進行彌補。但酒店產品的無形性特點及其生產、銷售和消費的同步性特點決定酒店產品不存在事後彌補的機會。酒店產品的無形性、非物質化的特點決定了酒店產品的質量不可能像工業產品那樣通過儀表儀器加以測定衡量,從而定出量化標準。酒店通過建立服務質量管理體係,製定和執行質量目標、質量標準、服務規程等來控製酒店服務產品的質量,使酒店能夠滿足客人對酒店產品的共性需求,酒店的管理者一定要嚴格按照質量標準以及服務規程進行管理和服務,努力提高酒店服務質量。

2 時間意識

時間是酒店管理和服務中一種極其重要的要素。一方麵,酒店管理者不僅要重視人力、物力、財力等有形資源的組合和利用,還要注意時間要素的節 約,既不能倉促決策,造成失誤,更不能遲疑不決,延誤機會。另一方麵,酒店服務具有非常強的時效性,酒店要給客人提供準時和適時的服務。所以酒店服務首先要做到準時,盡量減少賓客等候時間,同時還應講究適時,即應該根據賓客情況,把握最適當的時機為賓客服務,做到準時、適時、優質,時時處處講究效率。

3 專業化意識

隨著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酒店管理中運用了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酒店的設備設施越來越先進,酒店業務和管理也已普遍采用計算機進行操作控製和信息處理,對各種專業人員、技術人員的需求越來越明顯。另一方麵,酒店服務本身是一種非常專業的工作,對人員的素質和技能有相當高的要求。一份專業技術的工作,對人員素質和技能有相當高的要求,一位技術熟練的專業服務人員對酒店來說是十分寶貴的財富。正因為如此,要十分重視和提高酒店的專業化意識。

五、戰略理論

現代酒店企業的管理者不僅應是個戰術家,同時還應是個優秀的戰略家,應該具備全局意識、信息意識、風險意識、超前意識等戰略理念。

1 全局意識

在市場經濟中,“看不見的手”這個價值規律在指導著一切,實現完全競爭,優勝劣汰,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但市場經濟也有自身無法克服的缺陷,如某些領域調節 不靈,出現無政府狀態等,這時隻能由國家通過經濟管理職能加以幹預和調控。全局觀念是酒店管理者應具有的意識,不能把國家調控看成階段性和突發性政治運動,而必須既按照市場規律製定酒店的經營計劃,又自覺地服從國家對市場的調節 。

2 信息意識

信息作為反映客觀世界的符號一直伴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普及和通信技術的進步,目前人類已進人信息時代,信息的流通成了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手段。酒店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與外界存在著廣泛的物質和非物質的交換關係,大量的信息交換也存在於酒店內部各生產環節 之間。酒店不斷向外發送產品質量、價格、促銷活動等信息,外界也不斷向酒店提供需求、供給、競爭、消費偏好、國家調控等信息。經加工和分析的信息,可以促進酒店內部各部門之間、酒店與外部環境之間的關係調整,為經營決策提供依據,保證酒店經營活動的有序開展。酒店管理者要特別重視信息的作用,加強管理,提高獲取、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並且保證信息渠道的通暢,保證信息反饋的真實。

3 風險意識

作為市場經濟中獨立主體的酒店業,實行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承擔經營風險。一方麵,酒店的發展與員工的收入、福利都和酒店的經營效益密切相關。經營好,酒店不斷壯大,員工待遇不斷提高;經營不好,酒店會走入困境,甚至破產,員工將會麵臨下崗。這就是市場經濟的風險。另一方麵,由於酒店是滿足人們非基本需求的服務企業,對大多數消費者而言酒店產品可有可無,酒店產品可替代程度高、競爭激烈,使得酒店經營存在較大的風險。所以,酒店管理者不僅要具有極強的風險意識,還要建立風險防範機製,如加強市場調查、市場預測、民主管理,吸收員工參與決策,擴大經營範圍,開展多種經營等,從而使酒店抗風險能力增強。

4 超前意識

與我國目前的生產力水平和人民群眾的消費水平相比,酒店業明顯的超前性,不僅表現在酒店一般都采用較先進的設施設備,以保證其服務功能在相當時間內不落後,而且還表現在與國際市場緊密銜接,以國際標準為依據從事經營管理。酒店業的超前性不僅要求酒店管理者具有先進的經營理念、管理方法,充分了解國際上酒店發展的新動向,認識酒店業的先進特性,還要求員工具備超越一般企業員工的素質,不斷研發新產品,滿足日益成熟、變化多樣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