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三十四年代的中國新詩,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實在乏善可陳,誌摩、望舒等都僅有幾首好詩,胡適一開始寫的詩,那跟白開水似的,遠不及他的古典詩,但他要帶個頭。而魯迅先生就不帶這個頭。畢竟新文化運動剛起步,而中國兩千多年的古典詩傳統,難道說破就破了?所以那樣一種新詩,能寫到望舒這樣的水平,實在是了不起的。白話小說從古典小說那裏的繼承,還好有一個過渡,像紅樓夢金瓶梅等,新詩缺乏過渡,台灣詩歌可能更注重古典的意味,但我們從今天看來,又有點做作。像現在當紅的方文山,是歌詞大王,周傑倫的最佳拍檔,但僅從詩藝來看,尚未成大家氣候,但是他解決了一個新詩歌詞化或歌詞新詩化的問題,所以少男少女喜歡他。
兩年之後,三十而立的戴望舒海歸回國,此時施姑娘並未履行自己的諾言,是的,本來就談不上愛情,所以用今天的觀點來看,也不是什麼移情別戀。據說詩人出國不久,施姑娘便愛上了一個冰箱推銷員。很可能,這個職業在當時是新興行業,比起寫詩來要實用許多。為此,施蟄存隻能瞞著這個朋友。可是回來之後什麼都瞞不下去了,據說一怒之下的詩人曾當著很多人的麵給了施姑娘一記耳光。
一記耳光,耳光響亮,刮走了第一位丁香一樣的姑娘。
這個時候又是朋友出來說話了,這個朋友就是穆時英,當時也是著名的現代派小說家,他對詩人說,你要娶同學的妹妹,我有一個,而且比施姑娘更漂亮更年輕。這個妹妹就叫穆麗娟,比詩人整整小一輪年紀,她對詩人則完全是仰著臉看的那一種,在哥哥的安排下,還替詩人抄寫手稿等。第二年也就是1936年,詩人與穆美女結婚,當時的男儐相是是詩人徐遲,是個大帥哥,四十多年後卻以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而著名,晚年他留下一部回憶式的作品《江南小鎮》,最後以82歲的高齡跳樓告別這個世界。注意,徐遲是中國作家中,最早使用電腦寫作的幾個人之一,據說為電腦曾走火入魔。
這第二位丁香一樣的姑娘,很有點得來全不費工夫之感,沒有寫情詩猛攻啊,也沒有單膝下跪啊,更沒有玩自殺的行為藝術。新婚燕爾,詩人躊躇滿誌。一般來說,詩人的問題總是出現在結婚以後。如果照常人來看,這是一段很美滿的婚姻,但正如得不到的才是最香的一樣,熱情過後,一切便被打回原形。詩人還是忙於自己的事務,很少關心,更談不上疼愛妻子;而穆麗娟呢,也終於看到了詩人的本性和常態,她大概屬於要先結婚後戀愛的類型的,她的年紀還處於要人疼要人愛的,可是詩人的腦子裏卻還是第一個丁香——施絳年。後來由於上海淪陷,詩人又不願像大舅子穆時英那樣在日偽機關裏做事,他和妻子便定居到了香港。當時是有個別軟骨分子賣身投靠了,如張愛玲的老公共胡蘭成。大舅子做了漢奸,這也多少成了一種夫妻之間的裂痕,後來穆時英在上海被國民黨特務所暗殺,妹妹得到消息之後痛哭流涕,戴望舒就像當時給施姑娘一個耳光一樣,當著眾人的麵說她妻子:“你是漢奸妹妹,哭什麼勁?”
詩人總是做出有背常情的事。哥哥死了,哪怕是個漢奸哥哥,做妹妹的哭幾聲也屬正常的。
於是這一次妻子回上海奔喪後,在母親家呆了很長一個時期。逃到娘家去,這是自古以來妻子反抗丈夫的一種辦法,當時滬港兩地,交通極為不便,詩人也沒法去抓她。再後來,丈母娘又去世,詩人怕妻子又一去不返,所以又瞞著死訊,等到妻子知道真相之後,一切為時已晚。
料理完母親的後事之後,穆麗娟便滯留在上海了。期間一朱姓青年天天給穆麗英送花,搞得來很是浪漫而傳奇。當時是穆與戴的姐姐在一茶樓喝茶,被旁邊三個大學生所看到,他們為穆麗英的美貌而著迷,結果盯哨至穆家門口,其他兩個大學生走了,隻留下一朱姓青年,他堅持不懈地寫信求愛,每天送一束鮮花,終於打動了穆,於是便開始了約會。對於茶樓,鬱達夫說過一句名言——女人的跟人逃走,大半是借茶樓出發地的。這在今天也多半是這樣,隻不過咖啡館、酒吧和舞廳也是出發的多發地點。朱的求愛,這讓當時才23歲的穆感受到了戀愛的快樂,於是她寫信給丈夫提出了離婚的要求。當戴知道後火速從香港趕到上海來勸說朱姓青年,結果這小子識大體懂大局,據說後來他從此走上革命道路,說是進大別山打遊擊去了。
由此看,革命有愛情有著一些相似之處的,或者說他們是互為因果的。
大學生走了,而穆的離婚要求不改。於是他又使出了當年對施姑娘的撒手鐧,又威脅著要自殺了,戴給穆寫出一遺書,上麵寫道:“從我們有理由必須結婚的那一天起,我就預見這個婚姻會讓我們帶來沒有完的煩惱。但是我一直在想,或許你將來會愛我的,現在幻想破滅了,我選擇了死。離婚的要求,我拒絕,因為朵朵已經五歲了,我們不能讓孩子苦惱,因此我用死來解決我們間的問題。它和離婚一樣,使你得到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