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無名氏:斯人一生都在戀愛(3 / 3)

正如黃昏戀就是初戀似的,詩人一生都在戀愛。更為希罕的是,我們現在讀無名氏各個時期的文字,特別是他晚年的文字,覺得他八十歲寫的文字跟二三十歲時寫的文字沒有什麼區別,除了經常提醒自己已經垂垂老矣之外,他的抒情還是一如既往地洶湧澎湃,所以我以為讀他的小說,最好是青春期去讀,人到中年之後,他的文字就很難再看進去了,他的那種華麗恣意,他的浪漫氣質,我不敢說空前,但似乎是絕後的了。比如他寫過一文,曾經談到兩百年後杭州的生活。當時無名氏曾往返於海峽兩岸,跟各地出版社談出版事宜,而且他都已經打算在杭州買房定居了,因為他覺得杭州這個地方相對比較安靜,適合他的寫作生活。在他的想象中,兩百年後的杭州一半都是花園,人都住在半空中的房子裏,人們都過著一種帶著電子芯片的生活……

這位一生都在戀愛的作家,與馬福美結婚時除了高喊“結婚萬歲”時,還曾當場賦詩——她是一條船,悠悠駛入我的港灣;這一刻,宇宙像一朵玫瑰,靜靜在我心園裏開放;這一刹,幸福像一道閃電,悄悄亮在我身邊……這至少是席慕蓉的水平吧。無名氏喜歡用“宇宙”一詞,他寫的愛情故事乍看之下帶有濃重的言情色彩,如鴛鴦蝴蝶派一路的風格,然而他又確實不是鴛鴦蝴蝶派。深究他的整體風格和追求,那是有著濃重的思想家般的追尋和探索的,他的兩百六十萬字的《無名書》就是在探索他的宇宙觀,隻是筆者也沒有完全能讀完他的書,因為實在是讀不下去的。他特立獨行又自視甚高,在他看來,中國現代文學史和當代文學史,沒有人能超過他的了。夏誌清教授說“《無名書》是毛澤東時代單一作家完成的最輝煌的作品”,更有學者說這是新文學誕生以來最偉大的小說,也有說他的《無名書》可與但丁的《神曲》和歌德的《浮士德》媲美……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他的作品看不下去是有道理了,因為我現在也還看不懂《浮士德》。

曆史自會評說。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和他同時代的作家相比,他不拿國家一分錢,不管在什麼時代和環境裏,他都堅持寫作,包括他曾在杭州的尼姑庵裏苦行寫作,1949年到1982年,他也曾在杭州坐牢和下放勞動,但都不放棄寫作——從這一點上來說,無名氏比起那些體製內的作家要獨立多了。據說他寫《無名書》用了十五年的時間,其書稿也曾被抄家抄去過,但後來竟然奇跡般地被發還回來了。他當時曾經懇求來抄家的人,不要把那些“廢紙”拿走,因為他是要用來發煤球爐子的。這些“廢紙”就是他數十年如一日寫作的心血,然後又是不間斷地偷偷寄給香港的兄長,據說曾經用過十幾個不同的地址。如是這般,他的二百六十萬字的《無名書》才得以陸續出版。

直到1981年,他被浙江省文史館聘為館員,每月工資六十元,但他還是不願無功受祿。因為其兄弟等在港台等,他自然也成了統戰對象,當有關方麵負責人找他談話時,他有過六點意見,第一他堅信自由創作;第二他認為過去並未且從未犯過錯誤;第三他不想做國家幹部;第四他也不想拿政府的錢……

所以無論從哪方麵來看,無名氏都是一個奇人。1949年後他自己沒有經濟收入,但是他不願為五鬥米折腰,有教幼兒園的妻子時,他用妻子的工資,然後他就靠海外兄弟的接濟,雖然我們無法知道他的生活境況,但從他留下的文字中,家裏僅一桌一凳一煤球爐子來看,生活還是如當時的普通居民般清貧的,但是在清貧的生活中,他保持著清潔的精神。

倒是後來,在他海外拿的稿費越來越多時,他的精神可能起了質的變化。至少他對錢的態度,發生了質的變化。

無名氏去世後,人們對這位一生都在戀愛的作家褒貶不一,包括他的好朋友也說他人生有三大悲劇的因子,一是好名,二是好利,三是好色,這似乎講得都有道理,包括他為稿費的事情,後來都跟兄長反目;而針對龍應台等人對他作品的不佳評論他更是跳暴如雷。但是你仔細想想,我們普通的凡人能逃脫好名好利和好色這三項嗎,而詩人作家更是在名利場中滾打的人,又豈能免乎?至少無名氏身上,他對名和利,對色的追求從來就沒有放棄和掩飾過,當然,他的大半生都是落魄的,一代情聖的晚年有過幸福但也有過悲哀,隻是他還沒有來得及考慮自己的後事,就突然離世了。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天,他還在忙於跟各劇組聯係,洽談影視改編等事。其實早在幾十年前,他的《北極風情畫》和《塔裏的女人》都被搬上過銀幕,隻是現在很難找到這些片子了,或許以後會在碟市上找到DVD的版本。

詩人一生都在戀愛,換句話說,可能詩人一生都沒有長大,他的一生都是青春期——這是我對無名氏的最直觀的印象。至於他的作品,既是他本人的羅曼史,又是人類羅曼史的一個章節吧。至於說人一寬臉就變,忍得住寂寞又忍不住榮華,在什麼地方說什麼話,或者說說話不算數,這大概也都是文人的毛病吧。環境寬鬆了,也就不當一回事情了;如果什麼都拔高來看,那麼無名氏蓋棺也未必能安耽的。

而且一生都在戀愛,跟一生都在創作,其中肯定有著必然的關係。好多評論者說,中國作家的成名作一般也都是初女作,一般作家過了三十歲之後就難出好作品了,且不要說到六七十歲還創作長篇小說的,評論者也說到了體製等問題,但是我想,這跟一個作家體內荷爾蒙是否有關呢?一生都在戀愛,說明其荷爾蒙的活躍和蓬勃,反之隻靠寫寫回憶錄和工作報告那是不需要激情的。創作是需要欲望的需要動力的,戀愛就是其中的一大動力。所以一生都在戀愛的人,也等於說一生都在創作,無名氏就是這樣一個作家,這樣一個男人。

在漢奸悖時的當口,張愛玲嫁給一個地地道道的漢奸;在資本主義的國度,她嫁給了一個曾經的共產主義信徒。實際上,她的兩次婚姻,都隻是嫁給了兩個文人,而且漢奸在任何時代都是不恥於人類的,至於說信仰之類的,於人家老外可能並不是終身製的。所以我的結論是:文人不可靠,一個女文人嫁一個男文人,尤為不可靠;而老男人則更不可靠,雖然老男人很可愛,但是你得準備好,他會隨時抽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