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剔除浪費術,馴服公司“最凶惡的敵人”(1 / 3)

老板忙得焦頭爛額,員工卻閑著沒事做;天天講質量第一,不時地又冒出次品和廢品來;一心想著追求速度,多出產品,庫存卻越來越多,商品堆積如山……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公司中的浪費實在是太驚人!

浪費是公司“最凶惡的敵人”,多數浪費又是隱藏著的,讓人防不勝防。如何協調人力,整合資源,從整體上提升公司的效率,是小公司管理者時刻要注意和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

7種浪費,你的公司裏有多少

參觀豐田工廠的人可以看到,它和其他工廠一樣,機器一行一行地排列著。但有的在運轉,有的都沒有啟動,很顯眼。於是有的參觀者疑惑不解:“豐田公司讓機器這樣停著也賺錢?”沒錯,機器停著也能賺錢!這是由於豐田汽車公司創造了這樣的工作方法:必須做的工作要在必要的時間去做,不必做的工作就不要在不必要的時間去做,以避免生產過量的浪費,避免庫存的浪費。

原來,不當的生產方式會造成各種各樣的浪費,而浪費又是涉及提高效能增加利潤的大事。豐田公司對浪費做了嚴格區分,將浪費現象分為以下7種:

①等待造成的浪費;②搬運的浪費;③不良品(次品和廢品)的浪費;④動作的浪費;⑤加工的浪費;⑥庫存的浪費;⑦製造過多、生產過量的浪費。

1.等待的浪費

由於生產原料供應中斷、作業不平衡和生產計劃安排不當等原因造成的無事可做的等待,被稱為等待的浪費。生產線上不同品種之間的切換,如果準備工作不夠充分,勢必造成等待的浪費;每天的工作量變動幅度過大,有時很忙,有時造成人員、設備閑置不用;上遊的工序出現問題,導致下遊工序無事可做。此外,生產線勞逸不均等現象的存在,也是造成等待浪費的重要原因。

2.搬運的浪費

搬運是一種不產生附加價值的動作,而不產生價值的工作都屬於浪費。搬運的浪費具體表現為放置、堆積、移動、整列等動作浪費,由此而帶來物品移動所需空間的浪費、時間的浪費和人力工具的占用等不良後果。

國內目前有不少公司管理者認為搬運是必要的,不是浪費。因此,很多人對搬運浪費視而不見,更談不上去消滅它。也有一些公司利用傳送帶或機器搬運的方式來減少人工搬運,這種做法是花大錢來減少工人體力的消耗,實際上並沒有排除搬運本身的浪費。

3.不良品的浪費

所謂不良品的浪費,指的是由於公司內出現不良品,需要進行處置的時間、人力、物力上的浪費,以及由此造成的相關損失。這類浪費具體包括:材料的損失、不良品變成廢品;設備、人員和工時的損失;額外的修複、鑒別、追加檢查的損失;有時需要降價處理產品,或者由於耽誤出貨而導致工廠信譽的下降;市場份額萎縮。

4.動作的浪費

動作的浪費現象在很多公司的生產線中都存在,常見的動作浪費主要有以下13種:兩手空閑、單手空閑、作業動作突然停止、作業動作過大、左右手交換、步行過多、轉身的角度太大,移動中變換“狀態”、不明技巧、伸背動作、彎腰動作以及重複動作和不必要的動作等,這些動作的浪費造成了時間和體力上的不必要消耗。

5.加工的浪費

加工的浪費也叫過分加工的浪費,主要包含兩層含義:第一是多餘的加工和過分精確的加工,例如實際加工精度過高造成資源浪費;第二是需要多餘的作業時間和輔助設備,還要增加生產用電、氣壓、油等能源的浪費,另外還增加了管理的工時。

6.庫存的浪費

庫存是生產過程中停滯物料的總稱。庫存可以按照種類、位置、庫存成因、庫存用途等分成若幹類,但今天我們研究浪費,為簡便起見,隻把它分為原物料、在製品、成品三大類。

過量庫存會占用過多的庫位,產生空間和保管成本,以及長期積壓產品損耗的浪費。庫存的升高還可能導致現金斷流,引發公司的經營風險。

7.製造過多的浪費

製造過多,提前用掉了生產費用,不但沒有好處,還隱藏了由於等待而帶來的浪費,失去了持續改善的機會。有些公司由於生產能力比較強大,為了不浪費生產能力而不中斷生產,增加了在製品,使得製品生產周期變長、堆放製品的空間變大,還增加了搬運、堆積的浪費。此外,製造過多,生產過量,會帶來龐大的庫存量,利息負擔增加,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貶值的風險。

強化執行力,消除等待的浪費

管理和生產中的等待浪費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等待上級的指示

上級不安排工作就坐等,上級不指示就不執行,上級不詢問就不彙報,上級不檢查就拖著辦。你多幹事多吃虧,出了問題怎麼辦?聽從指示沒有錯,再大責任可分擔。很多工作的完成,是在幾次檢查、催辦下完成的,造成極大的浪費。

2.等待外部的回複

我已與你聯係過了,靜待回音,什麼時候回複不是我能決定的,延誤工作的責任應該由對方負責,我隻能等。等待其他部門或其他人的聯係。你不找我去協助,我就可以躲避,總有原因可以找,就說情況不清楚。對其他相關工作不關心,沒興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就等吧,沒啥了不起。

3.等待下級的彙報

任務雖已布置,但是沒有檢查,沒有監督。不主動去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隻是被動地聽下級的彙報,沒有核實,然後擅自決定或向上級彙報,瞞天過海沒有可信度,出了問題,責任往下級身上一推。

4.等待生產現場的聯係

較嚴重的等待是生產現場對於技術、品質、資材等部門服務、指導、指示、供應的等待,“三現主義”的缺乏是等待中的最致命原因之一,嚴重影響生產現場工作的及時解決。

等工,閑著沒事,等著下一個動作的來臨,這種浪費是毋庸置疑的。

造成生產現場等待的原因通常有:作業不平衡、安排作業不當、存貨用完、停工待料、整批處理延遲、機器設備停工、產能瓶頸、品質不良,等等。

以裝訂工序等待配套為例,由於封麵、內文印刷未同步,或印後整飾、書芯、封麵加工進度不同步等,下一工序都不能進行生產,有可能無法按期交貨,而當能夠配套後,為了加快進度又需要加班,可能會出現不能按工藝要求的放置時間,等待加工半成品的定型而帶來質量問題。

5.“監視機器”的浪費

一些速度快、價格高的聯動生產線,為了使其能正常運轉或其他原因,例如,排除小故障、補充材料等,通常會在一些機器旁另外安排人員,站在旁邊監視。所以,雖然是自動設備,但仍需人員在旁照顧,這就是“閑視”的浪費。

6.其他等待浪費

例如,在生產中發生一些問題時,設備部門和質量部門由於不能及時解決問題而需要現場人員長時間的等待。

上述情況,在工作中是經常出現的。等待就是閑著沒事,等著下一個動作的來臨。這種缺乏工作責任心、主動性和工作積極性,滿足現狀、消極怠工的情況引發的浪費所造成的危害很大,直接的結果就是導致生產效率低下,危害公司的正常運行。

要消除公司中的等待現象,管理者可從以下兩個途徑著手:

一是明晰員工的任務和責任,強化執行力。要對每個員工的工作任務做出明確的安排,量化標準,責任到人,加強任務執行力度。對敷衍了事、拖延怠工的員工給予批評、警告、責罰,以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

二是積極協調,加強各個工序間工作的配合。要合理安排每道工序的工作量,多與員工溝通,引導每個崗位上的員工與其他同事搞好配合,自覺做好工作的前後銜接,確保整體工作環環相扣、有條不紊、保質保量地完成。

合理布局,消除搬運的浪費

搬運是一種無附加價值的動作,本身就是一種浪費,理想的情況應該是材料從進入車間第一個工序做完,直接流向下個工序,中間不需要人力或設備(如叉車等)的運輸、搬運。

比如,工序之間直接用傾斜的管道輸送,既不需要人力也不需要機械設備或電力。如果需要搬運,則必須有人力和機械設備,還必須有材料或零件的臨時放置區域,這些都是浪費。所以在設計倉庫和車間之間的關係,以及車間與車間之間的關係的時候,必須考慮到其中搬運或轉移的距離,以最小距離為優先考慮。

在不可能完全消除搬運的情況下,應重新調整生產布局,盡量減少搬運的距離。搬運物品的工作既單調勞動強度又大,在整體布局的時候就應該盡量避免搬運工作的產生。小公司管理者可以結合自己公司的具體生產布局,考慮如何規劃才能把搬運中的浪費降到最低。

現在很多的公司車間都是按功能來設計的,比如衝壓車間、機加工車間等,但以工藝流程的觀念來看,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設計機器設備的放置位置,保證搬運的距離最小,而不是為了管理的需要將相同功能的機器放到同一個區域。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零件先要衝壓,然後經過磨光等幾個工序,然後還要經過衝壓工序,如果按功能設計車間的話,則這個零件要來到衝壓車間兩次,要比按工藝流程設置機器設備要多搬運很長的距離,因為按工藝流程設置的話,會有衝壓機放置在做磨光等工序後麵最近的地方。這樣基本就不需要搬運了。

倉庫與倉庫之間、倉庫內部及倉庫與車間之間、臨時存放地與倉庫之間、臨時存放地與車間之間的搬運都屬於浪費。所以在設計倉庫及倉庫中各類物料應擺放在倉庫的什麼位置時,都應考慮搬運的快捷、方便。

推行“零返修率”,消除不良品的浪費

不良品(次品和廢品)的浪費大家都會比較理解,關鍵是引起足夠的重視,減少不良報廢品和返修品的產生。因為這些問題又會帶來新的更大的問題,比如因為不良品的產生,供應部門要采購更多的材料來預防缺料,這樣一來就帶來上麵第五點講的庫存的浪費。返修品多了,則需要多配備返修人員,人工的浪費又來了;返修還需要浪費水電氣和輔料等成本。因為不良品和返修品太多,有些工廠已經將其納入正常的預算範圍,認為這些不良率是合理的,沒有意識到需要改進,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問題。

任何修補都是額外的成本支出,因此要盡早發掘次品、廢品,尋找、確定次廢品的來源,從而減少次廢品的產生。減少次廢品浪費的關鍵是第一次就把商品做合格。隻有一開始就做好,才能在生產的源頭就杜絕次廢品,杜絕不合格原材料、半成品流入生產後道工序,追求零廢品率。

任何的製造現場,都不會將種種浪費自動地展現出來。若要使全部浪費現形,必須使生產過程中出現的異常現形於表麵。發現異常並消除它,隻靠少數專家和管理者是遠遠做不到的,必須依靠全體員工。

所以創建人人都能發現異常的現場是去除浪費的關鍵。當今眾多優秀的公司不但在現場運用各種可視化的手段暴露問題,還采用光、聲、停止動作聯合作用的警示燈作為異常問題的“照妖鏡”。

小公司要用一切辦法來消除、減少一切非增值活動,例如檢驗、搬運和等待等造成的浪費,具體方法就是推行“零返修率”,必須做一個零件合格一個零件,第一次就做好,更重要的是在生產的源頭就杜絕不合格零部件、原材料流入生產後道工序,追求零廢品率。

訓練員工操作技能,消除動作的浪費

動作上的浪費在公司尤其是小工廠中最常見,不少管理者可能習以為常,不以為然。然而由此造成的浪費加起來卻是驚人的。以下種種動作上的無形浪費,你的公司是否存在?

1.兩手空閑的浪費

由於某些機器運行的原因,工作人員僅僅在開始和結束時進行操作,當中的時間一直處於空閑狀態。例如,將作業表放在複印機上複印,每張複印20頁,放稿以後,作業者就等待機器複印,等機器複印完後將原稿取下。在機器工作時他處於雙手空閑的狀態。

2.單手空閑的浪費

有的機器隻需工作人員一隻手即可操作,另一隻手就處於空閑狀態,這也是一種浪費。

3.作業動作停止的浪費

觀察作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身體是否在做每個動作時都要停頓一下。如有,就是屬於作業動作停止的浪費,因為停止、靜止狀態等於是在浪費時間,應設法讓動作迅速連貫地進行。

4.作業動作太大的浪費

動作從左到右或從上到下幅度太大,距離過長,超出了最佳角度或高度,造成了勉強。動作幅度過大必然耗用的時間過長,多個這樣的動作加起來就是很大的浪費。

5.拿的動作交替的浪費

由於操作習慣上的原因,有的工作人員不自覺地會用左手拿過來遞給右手然後才安裝,這些習慣性的轉換動作其實是一種浪費,有人稱為“前置”。

6.步行的浪費

從這一個動作結束到下一個動作開始需要步行去連接,說明兩個作業點之間距離太遠。

7.轉身角度太大的浪費

作業點與操作人員之間角度超出適合範圍,需要配合轉身動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