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剔除浪費術,馴服公司“最凶惡的敵人”(3 / 3)

BE\\u003dFC\/(SP-VC)

BE表示盈虧臨界點的業務量;FC表示固定成本;SP表示單位產品售價;VC表示單位產品變動成本。公司業務量如低於此點,就發生虧損;如高於此點,則取得盈利。

4.產品出產進度安排

編製生產計劃不僅要確定全年的產量任務,而且要把全年的生產任務具體安排到各月。產品出產進度安排的方法,依據公司不同特點而有所不同,生產任務飽滿或市場需求比較穩定的公司,可實行均衡安排,具體形式有四種:平均分配、分期遞增、小幅度連續增長、拋物線形遞增。產品需求具有季節性的公司,有三種安排方式:均衡安排方式、變動安排方式、折中安排方式。多品種生產的公司,在產品出產進度安排的同時,還要進行品種的合理搭配。

5.設備和生產麵積的負荷平衡核算

核算的方法就是首先要計算出車間現有機器設備和生產麵積的生產能力;然後,和生產任務對比。如果能力不足,要采取措施,克服薄弱環節,使生產任務和生產能力平衡;如果能力有餘,也要采取措施使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6.編製生產作業計劃工作的內容

生產作業計劃的工作內容主要有:編製全廠和車間內部的生產作業計劃;編製生產準備計劃;進行設備和生產麵積的負荷核算和平衡;日常生產派工;製定和修改期量標準。它的作用是建立公司正常的生產秩序和管理秩序的重要手段;是落實生產計劃的重要環節;是組織均衡生產的重要保證。

7.生產準備工作和設備負荷核算

生產準備工作的內容有:技術文件的準備,原材料和外協件準備,機器設備的檢修準備,工藝裝備的設計和製造,人員的調整和補充。關於設備和生產麵積的核算方法,與編製生產計劃時的負荷核算方法是一樣的。

8.日常生產派工

這既是作業計劃的最後完成,也是生產作業控製的開始,它的內容主要是兩部分,即作業準備和作業開始。

目視管理:產品缺陷的“照妖鏡”

由於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方麵的原因,在生產中要做到產品的零不良率是很難的。在實際生產中經常反複出現一些質量缺陷,加上發生產品不良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出現了不良品,除非是已經被列為報廢品,否則這些公司還是會以重新加工的方式加以修補。大多數公司將判定產品品質的部門和重新加工的部門分開。而既然不良品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麵的,負責品檢和執行重新加工又分屬不同單位的人員,所以當品檢人員在判定品質時,如果沒有將不良品按照原因給區分得很清楚的話,重新加工的人員勢必得再花一次時間,對那些不良品進行不良原因的判定工作。這種再花一次時間的行為,在管理上就是一種成本上的浪費。

實施目視管理就可以減輕這種無謂成本的支出,它可以讓員工自覺地認識缺陷、分析缺陷、預防缺陷產生,從而提高產品質量。

1. 目視管理的品質管理要點

(1)防止因“人為失誤”導致的品質問題。方法:合格品與不合格品分開放置,用顏色加以區分,類似品采用顏色區分。例如,白色膠帶表示等待檢查,紅色膠帶表示不合格,綠色膠帶表示合格,通過膠帶顏色即可判斷出物料狀況。或者可用紅色標簽標記待料,這樣通過看顏色就可以知道庫房中過期原料的數量。

(2)設備異常的“顯露化”。方法:重要部位貼附“品質要點”標貼,明確點檢線路,防止點檢遺漏。

(3)能正確地實施檢查。方法:計量儀器按點檢表逐項實施定期點檢。

2. 目視管理的品質管理常用方法

在目視管理中,產品質量管理的具體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有“QC工具看板”“質量狀況看板”、設置不良品暫放區。

(1)“QC工具看板”。即指針對典型的產品質量缺陷或因操作失誤而造成的質量事故,運用QC工具展開分析討論,將討論結果整理後放在易看到的地方,讓每個人都知道發生質量事故的原因、預防措施、大家在工作過程中應注意的地方,以提醒防止發生同樣或類似的問題,而且大家隨時可以提出新的建議並進行討論修訂。運用“QC工具看板”進行管理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對提出建議的參與者,不論建議最終是否被采納,都要給予中肯的表揚,以提高員工參與的積極性,激發員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防止問題發生的工作熱情和潛能。

第二,要把造成產品質量事故的原因公之於眾,讓大家明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還有哪些原因會產生相同或類似缺陷,讓員工學到解決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員工解決問題、預防問題產生的技能,以便在以後的工作中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第三,要設置產品缺陷改進記錄本,將“QC工具看板”取得的成績、解決質量問題的措施記錄下來,作為以後製定質量文件和工藝文件的重要參考依據,同時也使之成為提高員工素質和公司技術水平的重要途徑。

(2)“質量狀況看板”。即指將產品分為優等品、正品、次品、廢品4大類,或將缺陷分為嚴重缺陷、次要缺陷、無缺陷3大類,以這些指標為橫坐標,以產品數量或百分比、評定係數分等為縱坐標,將各班組或各車間的質量狀況以圖表的方式表現出來,把圖表放在人員集中、容易觀察到的地方,讓員工不但知道自己部門的產品質量情況,也知道別的部門質量情況,從而給員工營造一種競爭的氛圍,製造一些有形或無形的壓力,激勵員工的競爭意識,找出差距,迎頭趕上,這樣有利於工作的開展。

(3) 設置不良品暫放區。設置一個按照不良原因區別的不良品暫放區,這個暫放區可以依物品的性質設計成架子式或櫃子式,讓品檢人員在判定產品不良的同時,順便做好分類的工作,這樣,重新加工人員就很容易通過這個不良原因區別的不良品暫存區,了解到這些待重新加工不良品的問題點,就可以減少重新判定不良原因的時間。

6項措施,嚴把產品質量關

沒有對質量控製點進行嚴格把關,沒有充分的數據和一定的信息工具支撐,就沒法對質量問題進行追溯,追查責任源,從而造成低劣產品的產生。

為保質保量地完成,公司一般可以運用以下“六項措施”嚴把產品質量關:

一是加強製度建設,製定關於加強質量管理、工作例會製度等一係列規範指導性文件,規定每兩周召開一次生產工作例會。

二是積極組織生產技術、監理等方麵的培訓。通過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集中學習、現場參觀,交流對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個性問題的解決方法、措施,切實提高專業人員的技術水平。

三是深入生產現場檢查指導,及時指出並幫助解決存在的問題,保證及時發現、及時糾正、及時上報、及時解決。

四是嚴格執行月檢查評比製度,嚴把產品質量關。

五是建立質量問題追究機製,執行班組長負責製。

六是強化員工質量意識,鼓勵員工積極對產品質量建言獻策。

質量就是公司的生命。很多公司在市場競爭中被迫倒閉停產,其中最為主要的因素就是產品質量差,不能滿足用戶需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慘遭淘汰。而怎樣才能保證產品質量,怎樣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這就需要公司上下團結一心,共同進取,按部就班地完成好每一項工作,消除每一個環節的隱患,時刻勞記產品質量就是公司的生命,首先做到在公司內部把好質量關。

而在一些公司中,部分員工總誤認為產品質量是質量保證部門的事情,是銷售部門的事,是公司管理者的事,這一錯誤觀念在持續侵害著公司,直至葬送公司的明天。因此,公司管理者要強化員工的質量意識,在公司內部導入市場化動作機製。在公司內部供應鏈之間、部門之間、生產上下序之間實現完全市場化運作,一個員工就是一個市場,就是一個用戶,上序質量有問題,下序可以拒絕接收,每個員工都有權對不合格產品說“不”。不接收不良品,不發出不良品。樹立市場意識,按市場規則辦事,生產優質產品,才能使公司永遠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選擇產品方向,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

產品不合消費者胃口,推銷員哪怕說得天花亂墜,也沒有消費者願意去嚐試購買。因此,選好產品生產方向,是每一個小公司管理者在公司創建之初就應該做好的,並且在生產過程中應根據市場狀況和消費需求適時調整。

1.在選擇產品方向前,應首先明確以下問題

(1)生產什麼產品。按公司行業特點,確定符合公司生產經營條件的產品類別。例如,是生產機械產品還是生產化工產品;是生產輕紡產品還是生產建材產品;等等。

(2)產品為誰服務。即滿足社會哪方麵的需求。例如,是為國內市場服務還是為出口服務;是為生活消費服務還是為生產建設服務;等等。

(3)產品如何發展。即按什麼途徑來發展擴大公司產品生產經營領域。例如,是產品密集式發展還是產品多元化發展;是水平一體化發展還是垂直一體化發展;等等。

2.弄清楚產品的消費需求

(1)產品是否為需求產品。需求產品是指公司用需求詳細規格說明書定義的產品,主要描述了產品應具有的使用價值和服務承諾的總和。它的定義過程與定義的基本原則為:公司從自身的根本市場利益出發,為了滿足特定人群需求,在產品開發全生命周期過程中的最前端的需求層次上,考慮到公司可開發性的條件下,用需求詳細說明書描述的公司目標需求的載體。如果要開發的產品不算是需求產品,那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是成功的產品發展方向。

(2)產品是否以消費需求為出發點。新創公司要從研究和分析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出發來決定自己的經營方向,按照消費者的需求製定產品標準。產品質量符合標準,那麼標準是不是符合市場呢?是不是符合客戶需求呢?很多公司錯就錯在標準不符合市場、不符合客戶的需求,是公司主觀上製定的標準,然後把它作為目標去完成,結果雖然生產了所謂的合格品,卻不能贏得市場,獲得利潤。根據這樣的標準生產的合格品,可以說毫無意義,完全是一種資源浪費。

(3)產品是否是在滿足需要的基礎上獲取利潤。在市場營銷觀念支配下,公司在決定生產之前要首先了解這種產品或服務對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最終效果,然後根據需求的被滿足程度來確定公司的盈利。消費者需求被滿足的程度越大,公司的盈利就越多。

3.小公司選擇產品方向的具體策略

(1)盡可能選擇對顧客必不可少的產品或勞務。小公司所選擇的產品,應是顧客不可缺少的。大多數成功的小公司,都不會去生產一種對人們可有可無的產品。

(2)選擇的產品應是較大型產品中的一部分。小公司應以大公司為依托,把最終產品賣給顧客。這正是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這樣做的好處是:第一,與大公司搞協作關係,可取長補短,以小公司加工小零件之長補大公司之短;反過來,以大公司生產成套設備之長補小公司之短。第二,可借助大公司的實力和名聲,逐步加強自己的實力,提高自己的聲譽。第三,生產大公司所需要的配套零部件,直接為大公司供貨,可節省直接對消費者的零銷費用。

(3)選擇設計費用和原材料加工費用最少的產品。由大公司來設計產品和進行原材料加工,由小公司來組裝或精加工。這樣做,最適合本小利微的小公司。

(4)選擇服務性強和重複使用率高的產品。大公司針對的是一個大群體,而小公司針對的是一個個具體的人,更有利於與顧客建立密切的關係。而且小公司船小好掉頭,生產迅速,可以調查分析消費者重複使用率高的產品,隨時調整產品方向。

(5)選擇生產周期短的產品。小公司的生產周期往往都比較短,雖然這樣利潤較小,但更容易保持較低的庫存,減少產品的積壓,加快資金流通速度,提高生產率。

(6)選擇小批量生產的產品。大批量生產,對生產設備和生產技術的要求非常高,這正是小公司的薄弱點。而小批量生產對這些因素要求不高,由於生產量少,大公司往往對此不屑一顧,其生產布局也很可能不適合生產小批量產品,這樣小公司就可趁機搶占這一美差。

(7)選擇的產品需要有很高的專門技術。要求設計人員和生產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能,保證每一工序、每一環節都有良好的品質,這樣一來,雖然小公司生產的數量有限,但其產品穩定性卻成了公司在競爭中獲勝的法寶。

(8)選擇不需要大量生產資金的產品。小公司應揚長避短,千萬不要選擇占用大量生產資金的產品。庫存要占用大量流動資金,小公司尤其要注意降低庫存。

總之,選擇什麼樣的產品方向,直接影響到公司的總體發展,而產品方向的正確與否,最終需要通過市場來檢驗。因此,小公司應重視市場的調查預測,把握好產品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