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省錢擠錢術,幹毛巾也要擰出水來(1 / 3)

“吃不窮,穿不窮,不會算計一世窮。”居家過日子講究勤儉節約,精打細算。經營公司更是如此。再大的公司,如果開銷沒有計劃,不懂節製,錢財就會白白流失,家底也會被敗光,何況財務有限的小公司呢?

就像富蘭克林說的:“注意小筆開支,小漏洞也能使大船沉沒。”小公司要“節約鬧革命”,用好每一分錢。涓涓之水,彙成江河,長期的節約就能彙集成一筆可觀的利潤。

利潤是掙來的,也是擠出來的

你能想到嗎?一家在全球行業領先的公司,接待貴賓的咖啡杯居然是普通的粗瓷碗!對,就是豐田公司。外界都說豐田人吝嗇,是的,豐田公司拒絕浪費,他們大方承認:“幹毛巾也能擰出水”就是豐田的“吝嗇精神”。

公司如何才能創造更大的利潤?很多管理者認為:公司創造利潤的方式就是銷售額的提升,卻忽視了在經營管理中,還有一個被忽視的利潤來源:節約開支,減少浪費。在微利時代,節約成為公司麵臨的一種必然選擇,很多世界頂級公司的管理者都深刻了解節約開支對於公司的意義,他們認為:節儉是一種永不過時的品質。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節儉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成功的資本,一種公司的競爭力。不斷地追求低成本,做到物美價廉,是王永慶的經營信念。他曾說過:“經營管理,成本分析,要追根究底,分析到最後一點,我們就是靠這一點吃飯。”

有一次,公司開會討論一個塑膠椅子。做報告的人把接合管多少錢、椅墊多少錢、尼龍布和貼紙多少錢、工資多少錢,都算得很清楚,合計550元(新台幣)。而且,把每個項目的花費在成本分析上統統列出來了。

但王永慶看過之後又馬上追問:“椅墊用的PVC泡棉1公斤56元,品質和其他的比較起來怎麼樣?價格如何?有沒有競爭的條件?”

對此種問題,報告人顯然沒有研究過,因此他答不出來。

王永慶再問:“這PVC泡棉用什麼做原材料?”

“用廢料,1公斤40元。”

“那麼大量做的話,廢料來源有沒有問題呢?”報告人又不知道。

“賣給別人裁剪組合,在裁剪後收回來的塑膠廢料1公斤多少錢?”

“20元。”

“那麼成本1公斤隻能算20元,不能算40元。使塑膠發泡的發泡機用什麼樣的?什麼技術?原料多少?工資多少?消耗能不能控製?能不能使工資合理化?生產效率能不能再提高?”

結果這些問題報告人也不知道,他根本沒有分析。這麼一大堆工作沒有做,在王永慶看來,是絕對不行的。

所以王永慶一再強調,要謀求成本的有效降低,無論如何必須抓住在影響成本的各種因素中最本質的東西,也就是要做到單元成本的分析,隻有這樣徹底地將有關問題一一列舉出來檢討改善,才能建立一個確定的標準成本。

王永慶不僅要求員工在公司主要產品上降低成本,即便是對待日常的辦公用品,他也要求員工要盡量降低成本。一次,他發現本公司生產並自用的公文夾的成本是1.2元,而美國生產的同樣的產品成本隻有0.5元,於是他要求南亞公司研發中心就這一問題進行研究,務必將成本降至美國同等水平甚至更低。為此,研發中心以近兩年的研究,將公文夾的成本降至0.5元,每年都為整個集團減少了許多支出。

王永慶就是這樣從一點一滴做起,力爭最大限度地節約成本,不多花一分錢,實現公司的合理化經營。

小公司家當小,錢財少,如果開銷沒有計劃,不懂節製,大手大腳,公司的大量錢財就會白白流失,公司財政就會入不敷出,經營難以為繼。小公司管理者在平時的工作中就要奉行節儉原則,在公司中提倡節儉的風氣,不要等到開支超過盈利的時候才想到要節省開支,縮減開銷。

其實,公司各方麵的開支都有節省的餘地,而想要最大化地節省開支就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麵:

(1)建立產品成本控製目標和生產責任製,並直接落實到個人。力求減少廢、次品,這樣在大大提高了產品質量的同時,也降低了成本。

(2)杜絕“湊整”。看到以整千、整萬數字形式出現的支出賬目,作為一位精明的管理者,一定要對其再核查一遍。因為很多時候相關人員是為了“湊整”,才把費用提高的。

(3)把公司的經費縮小到合理費用的最低限度,並進一步要求做出更好的成績來。

(4)引導職工養成節省的好習慣。隨手關水關燈等看起來是小事,但日積月累對公司來說,就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5)管理者在必要時要對員工進行督導和訓練,久而久之,公司的節省就會成為一種習慣。

做個“小氣”的小公司老板

現在,不少公司管理者認為“增加收入最重要,靠節支太守舊了”。這種觀點認為隻要能增加收入就行了,至於節約並不是什麼利害攸關的事,多賺比節約更重要。

這種想法不能說不對。要是公司能日進鬥金的話,在微小開支上確實可以不用過多花費精力。但是,大部分公司是不能“日進鬥金”的,或者是不能長時間“日進鬥金”的,對於小公司來說尤其如此。

對於家庭來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對於公司來說,則是“放開花費易,控製開支難”。不少國有公司,工資成本雖低,但人們不太愛惜公司財產,缺乏節約意識,物資浪費嚴重,這些隱性成本的流失往往是非常高的,天長日久,公司財產虧損嚴重,不堪重荷,隻得停產整頓,甚至關閉。

公司要努力增加收入,但也要盡力節省開支,增收和節支兩手抓,二者不可偏廢。管理者應當警惕公司中的各種浪費現象,帶頭養成良好的節儉習慣,做公司中的節儉模範,同時要製定相關的規章製度,防微杜漸,杜絕各種浪費行為。

許多成功公司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對物資、金錢的使用都有計劃,能做到計劃開支。這不能說它們是太小氣,而應該說它們有“惜物”的好習性。有一個優秀的大公司是從作坊式的小工廠發展而來的。有一次,友人去拜訪該公司的董事長,看他正在把玩一個回形針,友人問他在幹什麼。他笑著回答:“窮人的習慣,到死也改不了。在辦公室地板上看到這個小東西,非撿起它不可。”正是這個“小氣”的老板把公司辦好了、做大了,公司的商品甚至暢銷到海外。該公司的財務製度非常健全,工人的工資待遇也很高。

也許有人會說:“對於小事情過於關心和吝嗇,這樣的人是不是做不了大事情?”成功者的回答是:“不是!不細心,不去關心小事情,也做不了大事情,即使做了,也會失敗。”

這正是古人說的“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雖然,對於這個公司來說,浪費幾百個回形針也不值一提,並不會影響這家公司的成長。但是這位董事長所怕的是失去比它更大的東西。一枚回形針沒有多少價值,它所代表的其實是一種公司文化,一種管理層的思維習慣。還有一個優秀公司有這樣的信條:“可怕的是日日輕微的損失,可喜的是日日輕微的收益。不要怕一時的損失,最可怕的是一時的收益。”這個信條值得所有的小公司借鑒。

杜絕浪費公司的一分一厘

小公司的經營者,大多是白手起家,奮力打拚才開拓出了一番事業。公司的一點一滴都是逐步積累的,因此,對於這些苦心得來的財富,沒有理由不去珍惜。

公司每天都在花錢,可是,你想過如何節省著花錢嗎?如果你僅僅關注的是公司如何掙錢,如何發展,而對每天的花費開支毫不在意,甚至大手大腳地花錢,那麼再多的收入也會被支出所抵銷。更重要的是,支出的浪費,不僅損失了財富本身,還會給公司的整體凝聚力和戰鬥力帶來致命的打擊。

任何資金的浪費都可能會帶來如下後果:它會損害公司的財富,造成公司健康資產的流失;它會破壞公司的製度;它會打擊團隊的凝聚力,容易使員工變成一盤散沙;它會使計劃因散漫而不能正確執行;它會使敬業愛崗的精神麵臨挑戰。

珍惜財富的最好方法是杜絕浪費。對於公司的每一筆開支,支出前都應自問:這筆錢究竟用在什麼地方?不用可以嗎?能用得了這麼多嗎?能否通過借助分期付款或信貸等方式來實現?能否通過建立規章製度來減少開支?如果經常思考這些問題,資金的利用效率就會大大增加。

為了避免浪費,管理者可以采取以下幾點措施:

(1)可以把不必要做的事情徹底地減掉。

(2)製定出獎懲分明的製度規範,並且嚴格地加以執行。

(3)設置財務監督部門和人員。

(4)重新設計某些設備的操作,確保浪費被降到最低。

(5)更新生產技術,減少資金和人員的投入。

(6)精確測定原料需求量,進而避免采購環節的浪費。

(7)削減公司高額的交通費與招待費。

(8)不要讓機器設備長期閑置不用。

(9)辦公室的空調、電腦、電燈等電器無人時確保關閉。

小公司的經營者要身體力行,以實際行動感召公司員工,要讓員工感覺到公司中的一切支出都是在花他們自己的錢。這樣的話,全體員工都會自覺地避免浪費。要知道,日常工作中的微不足道的小節省,彙集起來會對控製成本、減少開銷具有重大的意義。

在避免大手大腳花費的同時,經營者也要防止另一個極端:縮手縮腳,不敢花錢,特別是一些必要的開銷也去處處節省。

通常來看,在一定時期內,公司擁有的資本量是一個既定的量。經營者如果將這部分錢用在這一用途上,便不可能將它再用在另一種用途上。因此,必須確保這部分錢用於該用途的收益一定要大於所放棄用途的收益。否則,就是不劃算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經營者必須學會花錢,要認真地篩選投資項目,確保每一分投資都是用於獲利最高的項目。在支出之前,必須確定這筆錢的確有支出的必要。

總之,節約並非“一刀切”,該省的省,該花的花,對公司有利的,多花一萬也值得,對公司有害的,多花一分也是浪費。將有限的資金用在最佳的項目上,把錢花在刀刃上,就是最好的花費方法。

精打細算,花好公司每一分錢

經營成果是用數字說明的,管理者必須計算所做的事情。

與西方人相比,東方人管理中最大的問題便是缺乏數字管理的概念。我們常常聽到銷售經理這樣向老板彙報工作:“今天賣得不錯。”或是“今天賣得不如昨天。”而這樣的彙報在西方管理者眼中是不合格的。你應該說:“今天比昨天多銷售15%。”或者,“今天比昨天少銷售15%。”

作為現代社會的管理者,必須學會數字管理的技巧,要不斷計算,精打細算,花好公司的每一分錢。

換一個角度來看,公司的進步與退步也要用數字表示並衡量,感性的描述往往缺乏準確性。不斷計算的好處如下:

(1)使你明確公司的進步與退步。

(2)監督各部門員工的工作。

(3)考核公司計劃完成狀況。

(4)尋找進一步增加利潤的潛力。

(5)不被財務人員所蒙蔽。

(6)給各部門分配新的任務。

(7)決定員工獎懲。

事實上,公司管理中會接觸各種各樣的數據。過多的數據,常常會使管理者們感到頭痛。而隻有看到重要數據時,管理者們才會表現得很興奮。換句話說,你並不需要一大堆數據來幫你管理。實際上,你所需要的是常識性的措施來幫你規劃將來會怎樣。這些措施應保留在你的記憶中,並且最好加以數字說明。一般應計算的重要數據包括如下:

(1)每月的銷售收入。

(2)單位產品的成本。

(3)銷售的毛利率。

(4)應收賬款的比例(占總銷售收入的)。

(5)每月平均繳納的稅金。

(6)員工的變動數。

(7)會議上的缺席人數。

(8)客戶對產品的投訴比例。

(9)公司的資產負債率。

(10)平均資金報酬率。

(11)每日的固定成本支出(房租、水電費、通信費,等等)。

管理者千萬不要隻沉溺於複雜而又無關緊要的數據中,而應使自己計算的數據簡潔化並且有說明的價值和意義。

將某些數據公布於眾,也會有利於管理。比如,將一些曆史和當前數據製作成圖表,張貼在管理部門的辦公室及車間,顯示商品被退回的次數,機器出現故障的次數,廢品的比例及成本的升降狀況等數據,以激勵各個部門和每個員工各負其責,提高工作效率。

還有一點,你必須時刻提醒自己:判斷數字的來源是否真實。為了應付上司的監督與考核,很多的員工及職能部門習慣製造虛假的數據來欺騙上司。作為一名精明的管理者,你必須具備判別虛實的本領,切不可被虛假數字所蒙蔽。

謹記一點:要找出幾個重要數據並不斷計算,確認你隨時都對它們了如指掌並時常更新這些數據。當這些數據偏離正軌時,應采取對策加以糾正。

市場的競爭是殘酷的——成本費用不斷上升,產品售價不斷下跌,平均利潤率不斷下降。作為小公司的管理者,再也不能粗手大腳了,應該學會精打細算,花好每一分錢。

節約公司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

時下,在很多公司裏,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浪費現象:

屋外豔陽高照,辦公室內卻燈光明亮;

人離開了辦公室,空調卻依舊吹著涼風;

員工下班走了,電腦卻整夜開著;

這邊打著香皂搓手,那邊水龍頭嘩嘩不止;

各種紙張隨意使用,任意丟棄;

領用的筆記本每頁隻寫了幾個字就另轉一頁;

公司發的筆用到一半就當成垃圾丟棄;

物品使用登記形同虛設,辦公用品的任意領用;

……

一點一滴的浪費,日積月累,就會造成巨大的損耗,讓公司的錢財在不知不覺中流失。看不見的浪費不僅降低了公司的利潤率,也助長了員工浪費的習慣。

公司的財富積累不僅要靠增加收入,更要靠精打細算,勤儉節約,節約非生產性開支和管理費開支,不搞花架子。這不僅是事關公司成本效益的問題,也是影響公司作風形象的問題,更是關乎公司生死存亡的問題。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要努力幫助員工建立勤儉節約、浪費可恥的意識,讓員工自覺地愛惜公司的一財一物,珍惜公司的一水一電,合理利用辦公用品,節省公司的錢財。

公司的資金是有限的,經不起大手大腳的花費。沒有節製、天長日久的浪費是個無底洞,會把一個公司消耗得“骨瘦如柴”,直至埋葬公司。因此,公司從管理者到員工,上上下下都要有節約意識,全心全意地節約公司的錢財。該如何做到節約呢?一句話就是:從我做起,從改變日常習慣做起。俗話說“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提倡節約應該從身邊日常的小事做起,注意節約公司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支筆。

2002年,《財富》雜誌公布全球500強名單,零售業巨子沃爾瑪連鎖店將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拉下馬,以2198.1億美元的營收總額登上了美國乃至世界公司的第一把交椅。這是美國曆史上服務業公司第一次成為《財富》500強的龍頭老大。《財富》雜誌記者不無驚歎地寫道:“一個賣廉價襯衫和魚竿的攤販怎麼會成為美國最有實力的公司呢?”其實沃爾瑪的成功並無玄機奧秘,隻不過是它幾十年如一日地恪守自己的經營法則,堅韌不拔,孜孜以求,節約開支,一點一滴積累利潤,終於力拔頭籌,登上全球500強之首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