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不僅是管理者的事,財務人員的事,也是公司全體成員的事。利潤的變動,成本的升降,效益的增減,都與員工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效率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員工“賣力”工作,工作效率高,公司的利潤會增長,反之會下降。
小公司管理者要一手抓財務管理,一手抓員工管理,逐步實現成本管理由財務部門控製向全員控製的轉變,強化員工的效率和執行意識,以推動公司利潤的穩步增長。
實施全員成本控製,追求整體利益
在一個公司當中,每個部門、每個員工都是利潤創造者,又都是成本控製者。成本管理不單純是管理者和財務部門的事情,而是公司所有人員的事情。小公司管理者要讓公司所有成員明確:不能隻追求自身和部門的利益,而要追求整個公司的利益。
R公司是一家減價會員店,不斷削減成本是該公司一貫奉行的原則和理念。為此,該減價會員店削減了中間商、售貨員和多餘的包裝處理,用一切辦法為自己和顧客降低成本,如果有哪一個顧客購買了大批量貨物,那麼該顧客就能從會員店這裏得到很實惠的折扣價。這樣一來,一個多贏的局麵就在該公司、顧客與供應商之間形成了。
因為減少了產品的包裝,給供應商減輕了很多負擔,也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人工成本,這樣就使產品的價格大大降低了。如果供應商拒絕低價供貨,就不購進其貨物。因此,顧客在購買過程中始終有一種發現超低價商品的喜悅。可能顧客需要的商品並不總是有貨,不過一旦有貨,就非常劃算。這種方式運作良好,使減價會員店根本沒有存貨費用。商品進行一次大量訂貨,一般幾個星期就會銷售一空。
每當進駐一個市場,該減價會員店就會將大量的會員卡銷售給消費者和未來的顧客,銷售會員卡所得來的這筆資金可以先用來支付會員店的建設費用,確保會員店可以低成本運營。
隻要你有機會降低成本,就不要錯過這次機會,不但不讓你自己錯過,也不要讓你的員工錯過。任何降低成本的措施都非常重要,隻有將成本降到最低,出售的產品才最具有競爭力。因此,小公司應該樹立全員的成本觀念,讓每位員工都應該擁有清楚的“成本意識”概念,包括降低經手的各項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製造費用、營銷費用,等等。
樹立全員的成本觀念,管理者就需要想方設法地培養員工的成本意識,使他們能夠從老板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比如說,錢從哪裏來?應該怎麼用才能最節省?要讓全體員工意識到成本控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從而在日常工作中時刻牢記成本控製的準則,在工作過程中努力提高效率,減少時間和錢財上的浪費,自覺地為公司縮減成本。
隻有當公司全體員工都樹立起成本意識,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切實把握好成本的控製,才能達到增強競爭力和擴大市場份額的目標,繼而實現公司的預期利潤。
大力強化員工的效率意識
單位時間內完不成相應的任務,就不能更好地體現本來或預期的價值。也就是說,隻有高的員工效率才有可能產生高的公司利潤。
那麼,小公司管理者應該如何強化員工效率意識,增加公司利潤呢?
1.選擇合適的人進行工作決策
在做工作決策時,應該把決策權交給有相當技術能力或業務能力的員工。一些員工由於技術或經驗的欠缺,在進行決策時,會對工作進行錯誤的指導。如果方向錯了,做再多的工作也沒有意義。
2.給員工思考的時間
公司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如果管理者沒有認真地進行思考,這件事情就不會幹得非常出色。員工的工作也是如此,如果管理者不給員工一些思考的時間,也很難讓他們做好自己的工作。管理者要鼓勵員工在工作時多動腦子,勤於思考。用大腦工作的員工肯定比懶於思考的員工有更好的工作成績。
3.共享工作成果
有時管理者會發現,自己做的工作可能是其他員工已經做過的。有時查找一些資料,辛辛苦苦查找到了,結果發現另一位員工以前已經查找過了,如果當初向他谘詢,就不必費這麼大的勁了。將員工的工作成果共享,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管理者可以利用部門的辦公例會讓大家介紹各自的工作情況;另外,對一些工作資料要妥善分類和保管,這些都能達到工作成果共享的目的。
4.讓員工整體把握工作
讓員工了解工作的全部情況,有助於員工對工作的整體把握。員工可以更好地將自己的工作與同事的工作協調一致。如果在工作中出現意外情況,員工還可以根據全局情況,做一些機動處理,從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5.強調工作結果
管理者在對員工進行表揚時,應該表揚其工作結果,而不是工作過程。有些員工工作很辛苦,管理者可以表揚他的這種精神,但並不能作為其他員工學習的榜樣。否則,其他員工就可能會將原本簡單的工作複雜化,甚至做一些表麵文章,來顯示自己的辛苦,獲取表揚。從公司角度而言,公司更需要那些在工作中肯動腦子的員工。所以,公司應該鼓勵員工用最簡單的方法來達到自己的工作目標。總之,工作結果對公司才是真正有用的。
杜絕拖延、懈怠的不良風氣
員工的拖延和懈怠會造成時間成本的增加,管理者必須對這類情況加以控製。
員工之所以無法按時完成工作,可能不是因為不懂得如何管理時間,而是一些心理因素導致的。要解決這類員工的問題,不是告訴他們如何有效率地運用時間,而是要了解他們內心的焦慮或是懼怕,設法幫助他們化解這些負麵的情緒,這樣才能真正地產生效果。
這些員工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小公司管理者可以把員工做出相應分類,對症下藥,從而杜絕拖延、懈怠的風氣:
1.單槍匹馬型
這類員工非常有紀律性,一般會要求自己一定要在規定的期限之前完成工作,甚至是大幅地提前完成。他們不喜歡團隊合作,因為他們感覺團隊裏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會讓他們很沒有安全感。他們的眼裏永遠隻有自己,往往不顧他人的感受或是團隊的需求。不喜歡混亂、不確定或是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但也因此缺乏彈性。很多時候提早完成工作的行為,也會引來同事的不滿,認為這是他們用來邀功、拍馬屁的計謀。
對於這類員工,管理者可以讓他們直接麵對內心那些混亂或不確定的懼怕。可以試著放權給他們,讓他擔任某個項目的負責人,學習怎樣為他人著想、如何為別人承擔責任,強化處理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或臨時插入項目的臨時處理能力,讓他們變得更有彈性。
2.“大胃王”型
這種類型的員工對於別人的要求經常是來者不拒,因此嚴重耽誤了自己的工作進度。這種類型的員工缺乏自信,希望能夠做得更多,贏得別人的肯定和喜愛。結果每當進行跨部門的項目時,這類型的員工經常不懂得拒絕來自其他部門的要求,做了太多不是自己分內的工作。
對於該類型的員工,管理者必須時常注重這些人的工作情形。一旦發現上述的情形,一方麵主動找其他們部門的負責人厘清彼此的工作職責;一方麵讓部屬知道這樣做是不必要的,他們有權拒絕這些不合理的要求,但不需要指責部屬。另一方麵,也應該多多給予鼓勵或是讚美,增加他們的自信心,這樣他們也不需要借由做得更多,來得到他人的肯定。
3.力求完美型
這類員工總是追逐著心目中完美的目標,幾乎沒有哪項工作能夠如期完成。而且他們認為追求完美是理所當然的,因此非常害怕被批評,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對其個人的否定。所以一定要做到最好,才肯罷手。
管理者可以鼓勵他們在完成工作之前,盡量和其他同事討論,或隨時隨地做進度報告,請別人給予一些改進的建議。這樣一方麵讓他們學會接受別人的意見,避免產生抗拒的心理。另一方麵,也可以讓他們及早做出調整,以免等到最後完成時,發現結果不符合要求,挫折感更大。
壓一壓逃避責任的歪風邪氣
有些員工一直有逃避責任的作風,他們不知道尋找借口雖然可以一時推卸掉責任,但是卻因影響了執行而給他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這樣下去工作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長此以往,這類型員工的執行力也將大打折扣。管理者必須讓員工明白:隻有迎難而上,積極應對,認真分析問題,找出解決的方法,並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才是正確的工作態度。管理者可以讓員工閱讀一些相關的書籍,鼓勵他們虛心向上司及有經驗的同事請教,讓員工在一次又一次的攻克難關的過程中,積累起豐富的實踐經驗,增強個人的執行力和自信心。
還有一些員工,為了逃避責任,在問題麵前不做任何決定,事事請教上司。一旦出現差錯,他就會理直氣壯地說,是上司讓我這麼做的,言外之意他是服從領導、絕對執行的好員工,一切責任都應該由上司負責,至少也應該由上司負主要責任。對於這樣的員工,管理者要點破這樣一個事實:在其所謂的服從領導、絕對執行的背後,隱藏著能力低下和缺乏主動工作精神的問題。要讓他們明白沒有一個上司喜歡這樣的員工。管理者應當鼓勵員工有問題就問,對於員工的遇到的問題,要不厭其煩地指導他;但是當遇到同一問題重複請教時,就要進行批評教育。因為這樣事事請教,也會浪費上司的時間和精力,打亂上司的工作安排,也會滋生逃避責任的風氣。
當管理者遇到隨意推卸責任的員工時,就要抓住這個典型,懲一儆百,壓住這股逃避責任的邪氣。讓這樣的員工為他們不負責任的行為付出沉重的代價。巴頓將軍為此說過:“自以為是而忘了自己責任的人,一文不值,遇到這種軍官,我會馬上調換他的職務。一個人一旦自以為是,不負責任,就會遠離前線作戰,這是一種典型的膽小鬼的表現。唯有負責任的人,才會為自己從事的事業心甘情願地獻身!”
逃避責任,會葬送一個公司。其實,一個人在工作中犯錯是很正常的事情。工作一時出現差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認錯誤,找借口推卸責任。一個人懼怕承擔責任,就不會有勇氣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改正錯誤並更好地完成任務。必須認識到,承認錯誤並改正錯誤,也是負責的表現。管理者要學會及時澄清一汪濁水,壓住逃避責任的風氣。
為每個員工確立工作指標
人在無壓力的情況下,很容易放縱自己,因此,確立指標是極其重要的。小公司管理者要知道如何給下屬員工下達指標。指標確定了,才能指導未來的具體行動。
1.指標的確立應遵循以下6個原則
(1)明確。指標必須是清楚、直接、可定義的。
(2)具體而詳盡。指標都應該是詳細具體的。華而不實的指標不能產生最佳的工作成績。隻有具體指出行動的內容,才能獲得較高的業績。如果你吩咐自己的下屬“盡力去做”某件事情的話,那麼他們根本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做些什麼。應該從成本、時間、質量等各方麵綜合考慮,對實施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要做到具體而詳盡,
(3)可衡量。指標必須可以衡量,可以評估員工的工作完成情況。
(4)適合。一般來說,較好的激勵目標應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這對員工是一種鼓舞,但同時也是一種壓力。但指標的製定一定要與員工的實際能力和個人情況相適合,這點非常重要。否則,不但員工無法完成任務,還會挫傷其積極性,有些員工甚至會玩手段欺騙領導。要解決這個問題,管理者平常就要和下屬多進行溝通,因為指標的實施和員工的年齡、工作經驗、潛力、責任心等都息息相關。但隻有談話是不夠的,管理者還要搞清楚下屬員工的能力,並據此為他們製定適合的工作標準。以目前員工的努力標準來看,已具備了多大銷售能力或者是生產、處理其他業務的能力?這叫標準工作量。如果稍微施加壓力,還能達到什麼水準?這是增加的工作量。通過製定和下達指標對下屬施加適當的壓力,主要是要看一下他們到底能承受多少壓力,注意不能把壓力增大到超出他們的承受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