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可能很多人會以為,南師是一個飽讀詩書、學富五車的迂老夫子,隨時在紅木椅子上坐著,抱本線裝書,天天之乎者也,對傳統文化造詣精深之極,而對世界文化卻又知之甚少。
然而,非也!
我在飯桌上,經常聽見南師提及西方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哲學、科技等諸多領域,如數家珍。
了解南師的人都知道,南師豈止對儒、道、佛皆有精深造詣,精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諸學,又曾遠赴美國、歐洲等地考察講學,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理解,真正稱得上學貫中西,著作等身,在中西文化界享有巨大聲望。
南師說:我們1969年在台灣就創立了東西精華協會,我是會長,目的是溝通中西方文化,以謀求人類之和平與幸福。沙彌(郭校長小名),你下來給王國平找一點這方麵的資料。
第二天,郭姮妟給我送來了《東西精華協會中國總會紀要》。
讀過之後,我才明白,這個協會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組織。
原來,1969年9月,在一些外籍學者專家和南師學生的籌劃下,東西精華協會在美國加州成立。同年11月,在台北創立了東西精華協會總部,南師自任會長。
南師成立東西精華協會是為了做社會福利和教育兩件大事。他的設想也很具體,首先要籌建安頤別業和青少年輔導院。這是《禮記·禮運篇》裏的理想: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其次,南師要做文化教育工作,弘法傳道,把大學的課堂搬到社會上來,以此影響更多更廣的人。他計劃籌建國際文哲學院禪學進修班西洋哲學進修班美術進修班國樂進修班語文進修班和國醫進修班等,他把這些計劃都寫進東西精華協會的章程裏,他的目標很大,他想做的事情很多。可以說,他一生都在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懈努力。
協會最開始的辦公地點在台北青田街的一套三房一廳的公寓房裏。成立後的第一個講座由南師主講,題目是《易經》,聽課的人不多,隻有十幾人。
1971年初,在人財兩缺、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南師力排眾議,毅然創辦了《人文世界》雜誌,南師自己每期都要寫出四五篇文章。這份雜誌辦了近十年,他的好幾本專著都是先在《人文世界》上發表的。其中就包括《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是年5月,東西精華協會第二次遷移,搬到台北連雲街蓮雲禪苑四樓,那裏有一間較大的廳房,作為教室;學員也由原先的三十來人增加到六七十人。南老師所講的內容則從禪學擴大到傳統文化的其他領域,先後講了《論語》《莊子》《參同契》《楞嚴經》《瑜伽師地論》和中醫醫理等。協會會務繁忙,先生講學範圍又極廣,除深入淺出講述儒、釋、道三家之學外,尚有中國文化大係、曆代謀略學、中華醫藥、中國建築與園林藝術、中國企業管理,以及詩詞、書畫、星相、堪輿、卜易之學……前往聽講者極為踴躍,名流學子,販夫走卒,靡不俱備,講堂內外,均人滿為患。南先生或青衫布鞋,或西裝革履,風趣幽默,侃侃而談,聽眾每有所得,不時發出會心的微笑。
協會還從社會上聘請了學有專長的人士,開設了國樂、國畫、書法、太極拳等課程,就是在章程裏要辦的各種進修班。一時間,協會辦得生機勃勃,門庭若市。
今天,當劉雨虹老師、古國治老師、李淑君姐憶起當年協助南師創辦東西精華協會時,其情其景,恍如昨天。
二
南師之學問,集中華傳統文化之大成,其道德文章,名滿天下,引起各國人士矚目。美、英、法、德、日、韓、加拿大、比利時、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一些名牌大學的專家、學者和男女學生,仰慕中國文化,崇敬南師的人品學問,紛紛登門拜訪、學習。南師總是以誠、以禮相待,傾心傳授,不講求代價,更不要求回報,因而不少從南師學習或交往的西方人士,受中國文化熏陶,逐漸進入東方文化的人生境界,與南師有若家人父子。
一位德國來的學生學成歸國時,更向南師行中國的跪拜大禮辭行,起來時仍淚眼婆娑,依依不舍。
加拿大學子文顥儒從師南師門下,不到一年,竟比不少中國人還中國化,他謙恭有禮,敬業樂群,好學不倦,文質彬彬,堪稱西方儒者,受中國孝道影響,求學期間他還設法將寡母接到台灣觀光。學成歸國後,文顥儒出任加國文化部專員,公餘之暇,將《論語別裁》譯為法文,以廣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