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內瑞拉學者達易理擅長禪意書畫,對易學興趣尤深,他專程來台從師研習易經,經南師親炙及嚴格考試後,獲南師親自簽署之適任海外易學教授證書一紙。達易理欣然返國,執教於委內瑞拉國立大學,專任中國周易課程。
出身《紐約時報》名記者的美國禪宗巨子卡普勒,法號大心淨圓,其弟子遍及五大洲,為尋禪宗之根,卡普勒率弟子貝克先生及般森女士特來參訪南師。兩夕徹夜長談,卡氏心悅誠服,受益良多,臨行緊緊擁抱南師,激動地一再說我不能不再來。回國後,卡普勒極口稱讚南師是一位現代難得的開悟者,一位了不起的當代禪宗大師,並常介紹他在歐美等地的禪門弟子,不斷到南師處訪談求教。
以一部《中國科技文明史》而聞名於世的英國學者李約瑟博士對道家學術極為推崇,在寫這部巨著時,曾專程赴台訪求有關道家學術方麵的學識和資料。陳立夫先生陪同他來南師處訪談,相見之下,晤談甚歡,談了三個多小時仍興致盎然,慶幸自己如入寶山,迭獲寶藏,終不虛此萬裏迢迢之行。
1985年,南師避走美國,在華盛頓成立了東西學院,致力於東西方文化溝通,弘揚中華固有之學術凡三載。旅美期間,幾乎每天都有不少客人來訪,其中有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亦有日本人、埃及人和美籍華人、旅美僑胞……多數為學者、教授,也有將軍、議員、政要及工商巨子,他們不但來請教中國文化和佛學方麵的知識,話題亦時常涉及經濟、哲學、宗教及國際關係等等,來時虔誠、尊敬,走時喜悅、滿足,無不傾心於南師的學識、修養和無窮的魅力。來看南師的還有一些小職員,小餐館的老板、做臨時工的黑人等,南師與他們歡坐一堂,妙語迭出,笑聲不斷,他們說:聽老師講話真開心,我們在聽笑話中便懂得了許多道理。春風化雨,百草沾恩,南師教化凡五十餘載,其著作惠及當世,亦將澤被後人,有幸銜法乳之惠者,又豈可以數量計?
1997年,彼得·聖吉尋找到南師,請教如何進一步提升自己。彼得·聖吉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其專著《第五項修煉》曾轟動西方管理界,被譽為現代管理學大師。中國近年來提倡的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社會的概念,就源自於他。
南師教彼得·聖吉堅持每天坐禪一小時,同時介紹《大學》《中庸》《管子》三部中國經典讓他修習,說其中包含人類最高的管理哲學和政治哲學,也是個人修養、立身處世的寶典。彼得·聖吉深受啟發,說:真正找到了東方文化的老師。
十五年來,彼得·聖吉每年都來向南師求教,並多次率團聆聽南師授課,也獲得了紮紮實實的收獲與成長。南師辭世後的10月12日,他特地從美國趕來大學堂。因我當時正在采訪楊麟,因此錯過了與彼得·聖吉交流的機會,他發願要把南師的學問和著述《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上下冊、《原本大學微言》中的重要章節、段落翻譯成英語,出版小冊子,傳到西方去,傳到世界去。盡快送到美、英和歐洲主要國家的精英手中,從高級官員到專家學者,讓他們都能了解南師解決當前世界所麵臨危機的高度東方智慧。這對世界政治、經濟、文化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南師的部分作品,早已被翻譯成英、法、韓、日、意、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羅馬尼亞等多國文字在海外出版,影響廣泛。
三
7月初,南師在美國的學生包卓立來看老師。
包先生畢業於胡適先生的母校康奈爾大學,是工程學和臨床營養學碩士。南師初到美國時,包卓立認識了李傳洪,並通過李先生在華盛頓餐廳裏認識了南師。
包卓立說:從8歲開始,自己就有一些靈修。當然不是佛教的,也不是南師這一派的,我見到老師後,人們告訴我,老師希望收我為徒,老師要求我,你跟我學儒釋道。在大的房子裏麵,給了我一間房間,總是說:下來、下來。過來、過來。
南師教授包卓立就像教其他人一樣,談話,然後總是會有一個人翻譯。包先生追隨近三十年,還是得用英文交流,就像現在,我與他的交流,還是得借助牟容瑢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