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時:釋、儒、道。他最重要的著作是《論語別裁》,大家對《論語》理解得比較多,隻不過南老師是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來理解它。對佛經理解的人就很少了,他給我們講《達摩禪經》,也是一樣,那是晉代的語言,都是五字一句的偈頌,一般的人,特別是沒有修證過的人很難理解。我相信中國找不出第二個人能把這個經理解得這麼深刻,所以我做了很多的筆記,我想的是再也沒有人可以解釋得這麼好。你也知道,現在中國的佛教界也比較亂,所以我後來有一個發願,就像你寫的一樣,我就是想把四川佛教界的青年領袖們,請一些來,在南老師這裏得到一些感染,至少得到我的感受,知道佛經難在什麼地方,知道應該從哪裏入門去學習它,結果我隻把宗性法師請過來,還有好幾個我都請過,結果都是這個事那個事,沒有來。你也知道,到這裏來,也不容易,所以都沒有成行。以至於我這次到峨眉山去,我見了他們的文物局長、博物館長,他也知道我的努力,我在峨眉山、樂山等大寺院,請他們的住持去,都沒有去,他也覺得不好意思。
王國平:他們錯過了這種千載難逢的機緣啊。
朱清時:對,他們沒有意識到這個事情的重要性,他們現在完全能對付,因為現在的佛家都停留在表麵,大家都是拜拜佛,說兩句偈子,信眾都對他們很佩服了。現在有誰能夠把一部經講透講到底啊,很少了,沒有人能及了。造就南老師這樣的高度有幾個原因:第一,他本人是個天賦很高的神童,很年輕的時候,智力就很高,在溫州地區是很有名的神童。第二,他十八九歲就入川,當時,全國文化界人都在四川避難,所以用他的話說,本來他隻能仰視的人,現在都可以做朋友了。他從他們這裏學到了很多,而且,也有很多條件,比如這些人帶來了很多經書和資料,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這種機緣。都是天造就的,這些條件要同時具備的機會太少了。第三,他在四川很快就厭倦了當官,他曾經做過少將參議、中央軍校政治教官。他在當政治教官之前,有一段曆史很重要。那就是他在涼山屯邊墾荒的曆史,這一段相當精彩。他1937年入川後,曾經餓飯,沒有飯吃,當時他住在一個廟子裏,廟裏的和尚是彭州人。這個和尚出家前很有才,和地主的女兒戀愛了,可是受到家庭的阻撓,後來兩個人就私奔了,不久就被地主家的人抓回去了,抓回以後,就把女的活埋了,男的就痛不欲生,既想複仇,又想自殺,都沒有成功,後來經人勸說,他就拋棄紅塵出家了。出家之後,他的母親就跟著他,服侍他。這個時候,南老師正寄住在廟裏,所以這個母親既服侍兒子,也做飯給南老師吃。所以南老師一直很感謝這對母子,後來,大陸開放以後,南老師要報答恩人,首先要找的就是這兩人,一直沒有找到,這段往事是南老師最刻骨銘心的事情。還有南老師在到中央軍校之前,曾經在大小涼山地區領導一個大小涼山墾殖公司,他自任總經理兼自衛團總指揮,也就是司令官。這個隊伍裏有土匪、軍閥和招募來的兵,他確實有這種才華,二十多歲就當司令,自稱北漢王,那個萬人矚目服從的滋味很迷人,但他很快就警醒了。後來,南老師認為這條路不可為,就放棄了兵權,掛印而去。此後有一段時間曾經很潦倒,跟隨他的兩三個人中有人生病了,大家錢花光了,沒飯吃。南老師就到一個報社去找工作。那個時候報社很小,總編輯說:你能來幹什麼?南老師:我能打掃衛生。總編輯說:那你做做看。他就做衛生。總編輯看他的氣質,判斷他是讀書人,就講出來,請他寫篇文章,一看,寫得不錯啊,就留下來,不做衛生了,做了真正的編輯,他熬夜的習慣就是由這個時期的工作習慣而來的。後來,溫州同鄉張衝(張淮南)介紹他到成都中央軍校(黃埔軍校後身)學習,然後任政治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