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借外債幹什麼?收買議員。講個花邊消息給你聽。這些議員在北京舒服得很啊,常在妓院裏吃花酒。就像現在的應酬啊,老板動不動就請吃幾萬元一桌的大餐,全國每年多少萬啊,心痛!當年就這樣,有什麼心痛啊?記得當時批評現實的一首詩這樣寫道:燕市誰收駿骨才,昭王愛士亦堪哀。纏頭一擲中人產,浪築黃金作債台。春秋戰國時期的燕王,想體製改革,振興國家,就要招賢納士,他問手下的謀士:誰是人才啊?謀士郭隗告訴他:燕王,你要招攬天下人才,古時候有千金市馬骨,用一千斤黃金,來買一匹千裏馬的骨頭,把它供養起來,全國老百姓看見了,真的千裏馬就會來。當時中華民國的總統就是靠借外債,來收買那些滿清遺老、革命黨名宿擔任議員。
整首詩說,燕市誰來收買千裏馬的骨頭呢?昭王熱愛人才的故事也非常悲哀。每次去妓院吃花酒,一吃幾十萬,纏頭就是給妓女的小費——給你梳頭用的,吃花酒時賞賜給一個妓女的小費就相當於一個中產階級的財產。這些錢哪裏來?都是向外國人借來的。
(五)
袁世凱下台後,孫中山已經铩羽而歸,回到廣東。
此時,全國各地的軍閥,就延續了以前的單槍匹馬,割據城池,占住地盤。哪個要做總統?不知道,等候機會吧。這就分封割據了。
這個時候的國家之亂,各路英雄,霸占一方,比《三國演義》,比《東周列國誌》都還要熱鬧。四川一省的軍閥各自霸占一方,劉湘還沒有出來,第一個督軍是尹昌衡,雲南的督軍是唐繼堯,山西的督軍是閻錫山,廣東的陳炯明,廣西的李宗仁,西北有馬步芳,東北有張作霖,湖北、湖南、中原是吳佩孚,山東是張宗昌……當時四川最亂,軍閥混戰,把規規矩矩的老百姓的稅已經收到了民國一百年後,從來沒有這麼亂。
當時,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躲在廣州,誰也不想理他,名義上誰都是國民黨。這個時候太亂了。中國當時的故事,都在《三國演義》《水滸傳》裏麵轉。這些軍閥都是僥幸,時勢造英雄。
(六)
這個時候天下之亂,全國上下都知道亂,可是國民經濟依然穩定,老百姓的生活還是安定。這一點,很奇怪啊。
當時,全國通用的銀元都是袁世凱的頭像,叫作袁大頭。你看中國,滿清買鴉片,跟外國賠錢又賠了那麼多,還是很富有啊。那個時候,一塊大洋,可以換10角或者12角,一角可以換30個銅板,一個銅板可以買一個雞蛋,銅板下麵還有銅錢,方孔的,作分用。
那個時候,教授們出門,一個黃包車,人工拉的,腳下一個鈴子,看見前麵有人了,拉一下,丁零零,別人一看:哦,教授來了。兩邊趕緊讓開,氣派、威風之大,這個氣派不是官府給的,是大家對老師的尊重。
所以當時的中華民國,是政治上亂成一鍋粥,社會經濟卻相對穩定和平靜,老百姓日子相對比較安定。
(七)
到了中華民國六年(1917年),列寧回到俄國推翻了沙皇,建立了以俄國為主的、周邊這些小國聯合起來的蘇維埃聯邦政權,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共產主義國家。
中國一看,徹底傻眼了。
列寧和孫中山本來都曾在國外流亡,在英國的時候,兩個人還是好朋友,在圖書館認識的。後來有本叫《孫總理倫敦蒙難記》的書就寫的這些事。孫中山碰見列寧後,知道大家都誌同道合鬧革命,成了朋友。後來孫中山在沒槍、沒錢、沒人的情況下,口誅筆伐,把滿清推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