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一百年來春夢痕(2)(2 / 3)

(十一)

五四運動是民國八年發生的,此時中華民國成立八年了,卻連政體都沒有搞清楚,必然形成天下大亂、群雄割據的局麵。

中國推翻滿清,依然沒有建立一個合乎社會發展的政體,究竟一個國家的總統與內閣的權力怎樣安排才合適?立法、司法、行政係統都沒有真正建立好。所以,中華民國這幾個總統都是虛的,大家沒有注意這個體製啊。

蔣介石北伐以後,國民黨還是沒有建立好體製,行政院院長一直是蔣的人當權,如果不是蔣的人,行政院的權力就還在蔣的手上。

中國幾千年的政治體製,就是君權與相權之爭。美國現在,勉強說君權和相權分離的,也有問題,三權分立,天天鬧。

(十二)

五四運動這段時間,國內文化界也沒有多少人,魯迅這些是北大後來起來的,這些知識分子都找不到出路,認為我們民族沒有辦法,抵不住英、美、德、法、日等列強的船堅炮利。西方列強想分吃中國土地。當時中國人都被西方的船堅炮利嚇住了,我們的科技水平又不夠,沒有辦法改造,因此,隻有派中國學生留學海外,學習他們的先進技術和文化。

文化上,很多海歸的知識分子也歸國了,蔡元培就起用了一批年輕的知識分子。胡適受美國人洗腦,提倡白話運動,否定中國文化,甚至有人說要取消中國方塊字,通通改用羅馬拚音。當時的知識分子大多是南方的,比如老的有嚴複、辜鴻銘等,很多人都不讚成白話。胡適提倡白話,當然這也不全部是罪過,文言文不易普及,白話容易普及啊,但是他們徹底否定中國傳統文化,也切斷了中華文明的根,那麼到今天,我們的教育還很難,這個時候出了一個了不得的年輕人——梁漱溟,他就主張鄉村自治,這個不簡單呢。

思想上,年輕的人如陳獨秀、李大釗看到蘇聯革命如此快,聯合周圍小國家,創立了蘇維埃政權。中國孫中山鬧革命,還站不起來。毛澤東當時在北大圖書館做小職員,17元一個月。蔡元培辭職走了之後,革命黨接著派蔣夢麟到北大做校長。

(十三)

正當革命軍政府處在進退維穀的困境之中時,共產國際、蘇聯和中國共產黨同時向孫中山伸出了友誼之手,使孫中山深受感動。他最終下定決心走與蘇俄結盟的道路。

孫中山看到這一點,想一想,當年列寧跟我一起在圖書館,流亡英國,四處落難,現在他建國這麼快,這麼統一,這麼成功,第一個五年計劃都快完成了。

於是孫中山派遣了一個以蔣介石為首的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赴蘇聯考察訪問。因此,第一個懂蘇聯的是蔣介石。蔣介石奉孫中山之命,來到蘇聯,會見列寧、斯大林等,三個月後回來報告孫中山:蘇聯共產黨有野心,跟列強,跟其他帝國主義一樣,會吃中國,安全靠不住,不能合作……但是蘇聯答應,跟我們合作,給我們送來了槍,送來了子彈,我要辦黃埔軍校,必須辦……

當時蔣介石認為,蘇維埃是專製的政權,俄共掌權一旦堅固強盛的時候,它的沙俄時代的政治野心就會複活,對我們中華民國和國民革命的後患就不堪設想,蔣在他的《蘇俄在中國》一書中說:在我沒有到蘇聯之前,我仍十分相信俄國共產黨對我們國民革命的援助是出於平等待我的至誠而絕無私心和惡意的,但是我一到蘇俄考察後的結果,使我的理想和信心完全消失了,我斷定了本黨聯俄容共的政策,雖然可以對抗西方殖民於一時,但絕不會達到國家獨立自由之目的,更感覺到蘇俄所謂的世界革命的策略和目的,比西方殖民主義對東方獨立自由將更危險。

(十四)

孫中山看了國民黨當時的情況,非常糟糕,散漫之極,這樣的隊伍怎麼能成功。於是,孫中山開始著手改組國民黨。

他采用青紅幫的袍哥製度改組國民黨,賭咒,不是後來的宣誓,很嚴重的賭咒,完全照青紅幫的製度,當時,國民黨的大將黃興、陳其美跟著孫中山到廣州建立大元帥府,黃興就極力反對:這個是政黨啊?(不是黑社會),不能這樣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