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腸斷滄溟魂夢中(1)(3 / 3)

早晨7:52分,接到青城派第三十六代掌門人劉綏濱電話,詢問南師情況,並告知網上已經一片哀聲。

我馬上上網查看,主要是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國慶實名微博指認南懷瑾先生已去世。他在微博中寫道:

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南懷瑾大師,於2012年9月29日下午4時於蘇州與世長辭,享年95歲!夜半聞訊,不禁想起讀過的他的諸多著作,尤其是《論語別裁》,獲益匪淺。他認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張國慶的微博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眾人紛紛打電話給我,希望能予以證實,我說請以太湖大學堂的公告為準。

午飯時,得到通知,晚上七點,舉行南師荼毗儀式。

六時過,來自全國各地、港澳台以及歐美等地的親人、朋友、學生共二百多人滿懷崇敬、痛惜之情齊聚太湖大學堂。宗性法師電話通知我馬上去主樓。在主樓大廳,我見到了從成都趕來的張穀先生夫婦。談及南師種種舊事,不免傷感滿懷。

七時許,由金黃色絲綢包裹的南師靈柩由南師子女等人從樓上抬下來,在主樓裏的親朋學生,頓時哀聲一片。不知是哪一位友朋學生第一個誦起了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於是,眾人齊聲哀誦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護送南師靈柩走出主樓。

我在張穀先生旁,雙手合十,口中低誦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緩步而行,憶起南師種種,淚水早已模糊了雙眼。特別是當大家聽到從播音器中傳來了南師原聲誦唱的佛號時,南師的音容笑貌,直逼眼前,更是令所有的人涕淚悲泣。

不經意一抬頭,我看見了朗朗明月,才想起今天正好是農曆八月十五,是闔家團圓的日子,而南師卻在一天前遠走。

當看到天上的月朗風清,晴空無雲,群星皆隱。一百餘名老學生,無不淚眼相對,莊重而深情地來送別最親切、最敬愛的老師。當南老的靈柩在一聲聲的誦念陪伴下,由親人護送出來時,所有的人無不淚奔如流,悲抑不已。

來到荼毗爐前,大家已是悲不自禁。

荼毗前的悼念活動開始,首先宣讀了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唁電:

驚悉懷瑾先生仙逝,深表哀悼,先生一生為弘揚中華文化不遺餘力,令人景仰,切盼先生學術事業在中華大地繼續傳承。謹向先生親屬表示慰問。

溫家寶

二零一二年九月二十九日

溫總理的數語悼詞,表達了對南師道德文章的崇敬之情,對南師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豐功偉績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中央文明辦副主任王世明先生充滿深情地發表了告別辭,可惜因為當時沒有帶錄音筆,至今無法找到他的發言。

南師之子南一鵬致答謝詞,更令人感動:父親以天下人為子女,以子女為天下人。南師的親人,平時極少有機會見到老師,而老師卻把所有的人當成自己的孩子,親切而慈悲,夫子,溫、良、恭、儉、讓。是也。

《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太湖大學堂教務長周瑞金代表太湖大學堂老學生致辭,他一開口我們最敬愛、最慈悲、最智慧的南師懷瑾先生,就引來了四周泣聲一片。

與南師感情深厚的周先生作《精神的導師文化的法主——在南師懷瑾先生祭奠告別儀式上代表學生的發言》,他說:

我們最敬愛、最慈悲、最智慧的南師懷瑾先生,在壬辰年中秋月圓花滿之夜,離我們而去法界淨土。作為跟隨老師多年的老學生,此時此刻,都會追憶起六年前,也是中秋月圓之夜,就在剛落成的太湖大學堂,老師白天為我們開示生命科學,夜晚與我們一起歡聲笑語,共度佳節,感受教化,備受啟迪。今天,碧空淨洗,皓月圓明,天地在冥冥之中啟示我們,老師宏深誓願,救度眾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功德圓滿。

我們所有學生今天都深深感念老師的教化之恩。他是一盞明燈,點燃了我們每一個同學的心。他畢生嘔心瀝血,不辭勞苦,為我們怎樣做人、怎樣做事,指明了一條正確修煉的人生之路。老師,就是我們精神的導師、文化的法主。

我從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讀到老師的著作,深深敬佩老師以現代眼光弘揚傳統文化,指點世界,借鑒曆史,評論人生,切中時弊,令人醍醐灌頂,深受教益。我曾寫了《奇書、奇人、奇功》一文,在大陸最早地全麵介紹老師,被汪道涵先生推薦給中央最高領導閱讀。當時,老師正在香港促成國共兩黨和談,為後來達成九二共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