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在台灣、香港,培育了一批虔誠的弟子。從香港來到大陸,老師已近九十高齡,他慈悲為懷,精神矍鑠,創建太湖大學堂,創辦吳江國際實驗學校,舉辦各種講座論壇,極力弘揚傳統文化,潛心探究生命科學。一大批中外學生都在這裏聆聽老師的教誨,感受老師的熏陶。老師的耳提麵命,弘道揚法,循循善誘,讓我們沐浴在無限溫暖的巍巍師恩之中,激勵著我們不斷提升道德修養和人格水平。
老師的肉體走了,老師的精神永存。老師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裏,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我據此擬了一副挽聯,概括老師一生的精神和業績:
上聯:世外高士儒釋道禪淨密宏深誓願聖績遠播救度無邊眾生堪稱當代維摩;
下聯:域中奇人軍政經教科文篳路藍縷甚多建樹造福中華子孫史載功業千秋。
千言萬語難於表達我們對老師的惜別、敬愛、感恩之情。我們誓願認認真真地踐行老師的精神和品格,老老實實地遵照老師的教導做人做事。老師的事業永在!老師的智慧長存!我們一定要做到:事師如師在,道業永相續!
老師,走好!我們永遠懷念您!
長期追隨南師的老同學、台灣薇閣學校董事長李傳洪致辭說:
老師,我親愛的師兄弟們,在今天月圓的時候,我們來送老師,我們深深地感覺到我們愧對老師。1994年的時候,南普陀寺完工的那一天,老師在那裏講了七天的南禪七日,老師的師弟通永師父從四川峨眉山來南普陀寺找老師,他們這種師兄弟之情,闊別五十年的那種深情,令我們非常非常的感動,也非常地羨慕。知道老師為了要施報,老師經曆了多少痛苦,從二十歲那年在峨眉山大坪寺發願,他要闡釋儒釋道三家思想,他說,他的悲願太大了,他的願力太大了,所以正如耶穌說的背起眾生的十字架,遭受刀割的業力的折磨,但是在他人生的最後階段,他也實現了偉大的生命工程,他可以在當下就進入了定境,進入了涅槃定靜的程度,這就是體現生命科學最大的實證。我不懂發心,也不懂願力,我隻想做好老師的馬前卒。在三十幾年的馬前卒曆程中,我也體會揣測老師關心的是什麼事,老師琢磨的是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這一塊,所以老師以他的洞察先機、觀察入微的眼力、心力和悲願,他去從人性的觀點找出教育的切入點,如春風,如化雨,從最開始十六人的小小學校,到現在也不過二百個人的小小學校。老師所造成的影響力,像春風化雨,漸漸地擴大,去滋潤幹涸的大地。
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校長郭姮妟致悼詞:
太老師,今年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才過了第一屆畢業典禮,您在畢業典禮上講的話我們都記在心裏,您跟我們說:教育隻有兩個目標和目的,一個是培養善念,培養每一個人善良的念頭,好好做事,好好做人,恭恭敬敬、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第二個交代要培養每一個人的別境慧,讓每一個人按照自己的稟賦,堅強地、自立地站起來,能夠好好照顧,幫助別人。別境慧是我們每個人都與生俱來的,它是那個在貪瞋癡慢疑汙染之前,每個人都清清靜靜、明明白白的那一個真實的自我。就是要讓小朋友,甚至所有的老師,甚至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認識到。平常呢,我們學校舉行的活動,太老師都要參加。我記得去年的中秋,太老師還帶我們的同學一起賞月,每次活動,太老師都參加了的,每次到了武術比賽、經典比賽等的比賽,太老師都會在現場從頭看到尾,每次太老師都會說,如果我再年輕二十歲的我,我一定自己來教武術,自己來教經典。現在我也自己教,但你們一定要學著怎麼教。所以太老師也給小朋友上經典課,也給小朋友上書法課,也給小朋友上寫詩的課。今天,小朋友的餐廳裏還掛著去年中秋節時幫小朋友逐字改正的詩詞。包括每一次經典的題目,他都會說,下次的題目要怎麼樣出才好。他告訴我:經典不是知識,經典是一種做人的態度,是我們每一個人生活的一個依據。生活就是經典,經典就是生活。他告訴我,誰的經典講得好,那都隻是知識的傳授,真正的經典卻應該是落實在我們的每一天,分分秒秒,每一個行為,每一個起心動念上。太老師,你講的話,我都記在心裏。你有一天給我開玩笑說:你要把學校辦好,照顧好所有的一切,因為我來讀的時候,這個學校比現在要好。你常常說,有一天,一個小朋友對你說:你講完了沒有,你講完了,就該我講了。他說,那就是你們講得不好,我要給自己上課了。雖然太老師現在的身體沒跟我們在一起了,但是我覺得太老師,他不需要身體,很快地,我們又會跟太老師在某個地方,在大學堂、在小學裏再相見。所以,我覺得這次的離開,是太老師與我們短暫的分別而已。太老師常說,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是不做教育的,做教育是犧牲的,這條路會很難走,會很清苦,但是他說,隻要我們一心一德,很堅強、很堅持往前走,就會有一群人一心一德跟著我們打拚,去傳承這個工作。太老師,我會記住你的話,走出一條人走的路,走出一條全人類都走的路。太老師,我想你趕快再回來加入我們學校,趕快再回來指導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