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9章 蘭亭雅集(12)(1 / 1)

眾人皆大喜,爭相傳看,不覺又舉杯在手,相對暢飲。良久夕陽在山,溪鳥啾啾而鳴。劉年高,不勝酒力,王羲之命渙之與操之兄弟二人扶老叔先上馬,然後命家人再繼嘉肴,晚宴於亭中。

燃以巨燭,焚以奇香。

主客歡然,遙勸落日“痛飲一杯,再落不遲。”

落日無語,緩緩西去。

青山亦無語,隱沒於夕霞之中。

碧溪亦無語,脈脈流過耳邊,聲如珠玉。

時有小鳥妖嬈,聲聲尖啼,似在問人“為何不歸?”

諸友大笑,指點天外小星。待明月出時,不覺皆陶然醉也。

爾乃蘭香夜放,似沙漫於水,徐徐蕩漾春波。謝石豪興頓起,與謝玄舞劍為戲。

溪水輕。

四濺如星。

亭中諸友醉眼迷朦,以為是在做夢,皆不以為然。

顧愷之兀自吟唱:“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癡絕者癡人自絕也!”

倏爾明月飄然出林,萬裏清輝,洋洋灑落眾人身上。

謝安彩袍生輝,望之如上古帝王,獨坐大荒……

王羲之如神龍將飛,暫歇此地。身旁蘭花皆匍匐。

寂寂蘭亭,似有仙氣衝霄……

諸友忽醒,出亭觀月,覺今日之會真可樂也!

這晚,諸友醉後策馬狂奔回會稽城。

王羲之前行引路,長須拂飄,望之如龍飛。

謝安彩袍翻滾,似戰雲忽起於壟上。

醉人騎醉馬,爽甚!

李充與許詢不善騎馬,王獻之兄弟二人殿後小心作陪,一路笑聲不斷,逶迤入城。

守城士卒見太守大人一行從山中歸來了,早就做好了準備列隊迎接。夜晚的城市空氣清爽如山中,別是一處自然。諸子緩步放馬入城,士卒們無限仰視。

王羲之一到家中就送了朵蘭花給妻子,夫妻大樂。又示以美文,更覺多情。

此夜無人入睡,諸友共憩於太守府中,趁興談玄。論戰正酣,王忽至,大言不已。

支道林數言即折之,王大愧。

謝玄問:“敬聞大師近來作《大小品對比要鈔》,可得聞乎?”

支道林沉思道:“吾修般若之學,甚賞道安、道生師。此文新作未定,異日須至襄陽,倩道安師正之。其旨皆在序中,吾雲:‘般若之經,乃眾妙之淵府,群智之玄宗,神王之所由,如來之照功。其為經也,至無空豁,廊然無物也。’”

“何為‘群智’?”

“智從群出。”

“群智將何歸?”

“歸於空。”

“般若即空否?”

“般若非空,空含般若。”

見支道林佛理精深,諸友皆敬。

王羲之隨意翻出《莊子·漁父》來,請支道林作解。

支道林於是大談莊子之道,不時引佛學印證。前後共七百餘言,辭清言美,諸友怡然。

支道林講畢,謝安作辯言反駁。娓娓千語,細密無痕,高論迭出,才峰秀逸,蕭然自得,四座皆驚,暗思安石之智又在支遁之上矣!真不愧是當今大隱。

支道林知不能敵,自罰讀經三月。

謝安曰:“吾少時曾問學於阮裕公之前,求講公孫龍子《白馬論》。阮裕公為我述其意,我不能解,公甚失望。後來我便苦學諸論,解書始無難處。”

王羲之點頭道:“道心空空,一切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