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做個有魅力的好領導(2 / 3)

管理重在引導他人優化環節

【德魯克微語錄】

一個企業到底是為了短期成果還是為了“長遠大計”而運營,這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企業要兩者兼顧。管理企業就是要平衡各種需要和目標,若一味強調利潤,會誤導管理者的長遠目標,危害企業的長期發展和生存,這是管理中最糟糕的做法。——德魯克《管理未來》

【活學活用】

領導是企業大家庭的家長,負責企業上下所有的大情小事,把領導比做企業的大管家再恰當不過。所以,領導的管理實質就是把企業各項資源所蘊涵的力量都挖掘出來,整合各種資源為企業創造價值。而工作是人做的,績效是人創造出來的,所以,領導者最終是引導人的行為。一名指揮家說:“我站在那裏隻是揮動我的雙手,嘴巴並不發揮作用。所以說,我的指揮隻是把人們原先會的去引導出來而已。”

他斷然不會在表演過程中從台子上跳下來,搶過小提琴自己拉。即便他也會拉小提琴,甚至比小提琴手拉得好上千百倍。同樣,管理者也不能越權幹預員工的工作。

過去小生產的管理觀念是領導者事必躬親,內政、外交、軍事、後勤他一個人全管,甚至多年來都把事必躬親當成了一種美德。比如諸葛亮,實際上最後就是累死的。事必躬親在小範圍內是可以做到的,但在社會化大生產的今天是絕對不可取的。因為事必躬親不僅不能培養主管的獨立工作能力,甚至還會培養一批不動腦筋的“懶蛋”。為什麼蜀國最先滅亡了,就是因為諸葛亮管得太多,所以他死後,身後沒有接班人。因此,管理必須要有跨度,有規範,分層次逐級進行。

古羅馬的《法典》上曾有這樣一個很有趣的規定:高級長官不宜過問瑣事。著名的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也說過這樣一句話:“了解一切細節對統帥來說是有害的。”這一切都充分說明:高層領導必須把主要精力放在與全局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上,而不能過多地去管那些細小的瑣事。

作為領導,主要任務是幫助他們學習怎樣表現得更好,指導他們,鼓勵他們。如果這樣,看似管理者要幹的事情很少,其實不然,就像指揮家的工作看似簡單,但在優美音樂合奏出來的背後,是他精心挑選音樂家,安排排練,貫徹紀律,以及幫助他們進步等一係列辛苦努力出來的。

領導者的工作,也應該是優化各個環節,把最優秀的團隊呈現給上司,給同事,給其他所有的人。當然,各個環節都需要和人協調,所以,善於平衡各種關係,善於處理人際矛盾的領導,更容易勝任。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就要善於抓住事物的本質,通盤考慮,找準工作的平衡點,把多種因素調整到最佳狀態,最大限度地整合資源,為同一目標積聚力量,實現工作效率和社會貢獻的最大化。

第一,要保證班子結構的平衡。內部人員既要有創新型的思想家,也要有條理型的組織者和實踐型的實幹家;既要有管理型的人才,還要有專業型的人才;既要有活潑開拓型的人才,又要有冷靜穩重型的人才;既要有年輕新秀,也要有中年支柱。

第二,用人要保持平衡。堅持任人唯賢,唯才是舉。在提拔身邊的、用著順手、感覺順心的下屬時,要通過民主渠道,聽取集體的意見,這樣既會使大家心服口服,防止班子內部產生“非議”,又能把能人遴選到其適合的崗位上來。

第三,保證人際交往的平衡。對於領導幹部來說,基於所處的位置和擁有權力的特殊性,則必須慎之又慎,正確擺正與親戚、朋友、老鄉、戰友、同學和下屬之間的關係,與他們等距離交往,保持一種同等、平衡的親和力,不因“裙帶關係”就親近誰,不因“對己有用”就偏愛誰。與自己交往過密的,要有意拉開距離;與自己接觸比較少的,要創造機會主動接近。

第四,保持個人情緒的平衡。領導必須學會科學調控自己的心態,有意識地平衡喜怒哀樂的情緒,不喜怒無常讓人捉摸不透,不冷若冰霜拒人千裏之外,要保持一顆健康向上、充滿樂觀的平常心。

第五,要保持興趣愛好的平衡。領導的愛好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容易誘發下屬的趨同心理,更有甚者會投其所好,成為投機者打通“關節”的突破口。為此,領導要慎對興趣愛好,科學取舍,把握平衡,揚積極向上的興趣,抑低級庸俗的愛好。在展露興趣愛好時要注意場合、把握適度,防止造成負麵影響。

總之,不越權幹預,找準各個環節的平衡,就能優化內部結構,使整個企業抱成一團,團結進步。

善於激勵和鞭策屬下

【德魯克微語錄】

每一個組織都需要三方麵的績效:直接的成果、價值的實現和未來的人力發展。缺少任何一方麵的績效,組織都注定是失敗的。因此,每一位管理者必須在這三個方麵都做出貢獻。其中,對“未來的人力發展”的貢獻就在於激勵工作是否到位。卓有成效的領導者會鼓勵和鞭策部下,並以他們為榮。

——德魯克《管理未來》

【活學活用】

成就一番事業,絕不是一個人單槍匹馬就能完成的。作為一個領導者,即便再有能力,一個人也幹不了兩個人,三個人,甚至更多人的活。所以,作為領導必須懂得激勵,激勵員工去做,並且做得更好。要使一個企業有活力、有生氣,激勵就是一切。所以,你應該懂得怎樣去激勵別人。

當下屬工作勤懇賣力,使企業蒸蒸日上,使你的事業一天強於一天,這時候,作為領導千萬不要吝惜鈔票,更不要吝惜對他人的讚美和誇獎之辭,要不失時機地對這樣的下屬進行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使他們覺得自己的付出並沒有隨著汗水而付諸東流,有一種成就感。同時,獎勵和鼓勵工作勤懇的下屬,也是在告訴別的員工,在工作中,你多付出一分汗水,就會多一分收獲。

土光敏夫就任東芝社長的時候,已是68歲的人了,但是他一點也沒有老態龍鍾的樣子。為了了解實際情況,他遍訪東芝設在日本各地的33家工廠和營業所,而巡視時間大都利用總公司上班的餘暇。當然了,這主要是因為他在白天不可能有空閑的時間,但更主要的是,這是他一貫的工作作風,他很願意和自己的員工們交談,了解他們的酸甜苦辣,了解他們的人生理想和目標,而且他真的樂在其中。一次,土光敏夫來到川崎的東芝分廠,廠裏的員工說,曆任社長從未來過,如今土光敏夫社長一來,鼓舞了大家的士氣。於是,工人的幹勁大增。

在東芝,土光敏夫提倡實行“長期經營計劃”,廣泛征求了來自上上下下各方麵的意見。土光敏夫說:我一向奉行重擔子主義,也就是說,人的工作情況必須在工作能力之上。比方說,這個人可以拿起100千克的東西,那麼實際上就應該交給他120千克重的東西才成。如果不賦予重任,那是一種罪過。如果要做到尊重人,那麼就應該給他重任,這樣可以激發他的創造能力。

土光敏夫認為僅僅這樣還是不夠的。他指出,最高領導者還應有所作為,要給員工提供一種良好的工作環境,讓每個人發揮自己的所長。

可以說,東芝公司的事業蒸蒸日上,與土光敏夫的用人政策及人事安排,如對待普通員工所采用的激勵政策是分不開的。

俗語說得好:士為知己者死。身為領導,如果你了解了員工的本性,也就知道如何有效激勵員工。如果你的目光夠犀利,更具穿透性,就能夠更快地走入他們的心底,駕馭他們,領導他們,開發他們。

美國的航空業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處於動蕩之中,隻有屈指可數的幾家航空公司能夠始終保持著無懈可擊的財務記錄。德爾塔航空公司就是其中之一。這家公司在管理工作中不僅創造條件讓員工發表意見,而且為了驗證員工的意見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資金,導致一係列政策的重大變化。機械師伯理特的薪金少了38美元,公司沒有付給他某一天修理發動機的加班費。他的上司對此無能為力。這個41歲的機械師向總經理力·加勒特抱怨說:“我們總碰到令人頭痛的報酬問題,這已經使一大批的優秀人才對公司感到失望了。”三天以後,最高管理部門向伯理特先生作了道歉,並補發了工資。德爾塔公司並就此事舉一反三,改變了工資政策,對加班的機械師提高了加班費。充分尊重員工的意見,這種機製不僅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也使該公司在同行業中脫穎而出。

當然,還有其他很多獎勵措施,領導一定要開動腦筋,采用各種方法激勵員工。但領導一定注意,激勵的目的是為了讓員工明白你對他的認可。否則,激勵就失去了意義。

企業需要嚴格要求的領導

【德魯克微語錄】

有著嚴格要求的領導者的確是件好事。——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活學活用】

德魯克認為,企業需要擁有嚴格要求作風的領導者,因為能夠嚴格要求工作和手下員工的人,自己也一定是個高度自律的人,因為隻有這樣的人才有底氣要求他人。這樣的作風,常常會感染屬下,養成嚴格要求的好習慣,這對員工的發展大有好處。

蘇東坡年及弱冠,參加宋仁宗“製科”殿試就考上第一,他的才華得到了皇帝的青睞。二十四歲,便以京官大理評事的身份出任鳳翔簽判。在鳳翔,他碰到了新太守陳希亮。這個太守既是蘇東坡妻子的老鄉,也是蘇東坡父親的舊交。按照常理,陳太守本應該會更加照顧蘇東坡才是,但恰恰相反,蘇軾不僅沒得到半點照顧,陳太守對他嚴格得幾乎有些不近情理。

蘇東坡上任後,在自己的職權範圍內做了幾件好事,受到一些百姓的稱頌,同事們都叫他“蘇賢良”。但陳希亮聽到後,發布命令:誰都不許叫蘇軾為蘇賢良。有個小吏偷偷叫他蘇賢良,結果都被痛打一頓。二十七歲的蘇軾當時很惱火。認為皇帝都對他很客氣,這個怪老頭卻處處壓製他,總是對自己百般苛刻,生怕他的才能蓋過太守的政績。

蘇軾當時很是不明白。幸好蘇軾的妻子提醒他,他的妻子一次去知府送缺席中秋例行宴會的罰金。回來告訴他說,老太守是個好人,他對蘇軾的嚴厲也許是故意的。但當時,蘇軾沒聽進去,在鳳翔兩年裏,一直和陳太守擰著。

直到多年後,隨著蘇軾在官場中生活的經驗增多,他終於慢慢體會到了老太守的良苦用心。因為自己生性豪放,不經磨礪,不受挫折,難以修煉成博大襟懷!

蘇軾後來曾在《陳公弼傳》中寫道:“軾官於鳳翔,實從公二年。方是時年少氣盛,愚不更事,屢與公爭議,形於言色,已而悔之……”這段話是對年少輕狂的檢討,同時也表達了對老太守嚴格要求自己的感激之情。

蘇軾能夠逐漸明白太守的良苦用心,真是讓老太守欣慰。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對嚴格要求的領導,一直心懷不滿,甚至一生都沒有明白他們嚴格要求的用意。其實,碰到一個嚴格要求的領導,能夠讓員工學到更多的知識,能夠幫助員工養成良好的工作作風,有利於員工自身的成長。作為領導在嚴格要求屬下的時候,不可避免遭到屬下的抱怨。但是,隻要初衷是好的,作為領導就應該堅決地執行下去,讓員工明白自己的用心,讓他們逐漸接受自己的做事風格,並信服自己的作為。這樣才會在員工中樹立良好的形象。

在下屬犯了錯誤的時候,作為領導者,在嚴厲批評下屬之後,一定不忘立即補上一句安慰或鼓勵的話語,“打一巴掌不忘揉三揉”。因為,任何人在遭受領導的斥責之後,必然垂頭喪氣,信心喪失殆盡,甚至自暴自棄。然而此時領導適時利用一兩句溫馨的話語來鼓勵他,或在事後私下對其表示,正是因為看他有前途,才會嚴格要求。如此,受批評的下屬必會深深體會“愛之深,責之切”的道理,而更加發憤圖強。這樣一來,下屬不僅會牢記錯誤,而且可能提高工作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擁有嚴格要求的工作作風,企業才會健康發展。蒙牛總裁牛根生,對產品要求非常嚴格,提出了“產品就是人品”的口號,一切從改變自己開始做起,對自己嚴格要求,從技術、設備到流程控製、奶源維護,再到質量檢驗,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關,不放過任何細節,消除質量死角,保證牛奶的品質,保證客戶飲用的安全與健康。用這份精誠之心敲開客戶的傾心之門,為蒙牛樹立起良好的口碑。

總之,領導無論對員工還是工作環節的嚴格要求,都是對企業發展非常有益的行為,所以,領導者要敢於堅持真理,堅持原則,不怕得罪人,敢於承擔責任。這樣,企業才會走正確的道路,才會健康發展。

幫助企業組建學習型團隊

【德魯克微語錄】

管理能夠幫助企業和員工們隨著環境和需求的變化而成長。每個企業都是一個不斷“教與學”的組織。 ——德魯克《新現實——政府與政治、經濟與實業、社會與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