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reference_book_ids\":[6944647203042364452]}],\"1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2,\"start_container_index\":1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2},\"quote_content\":\"《卓有成效的管理者》reference_book_ids\":[6944647203042364452]}],\"5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5,\"start_container_index\":5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5},\"quote_content\":\"《卓有成效的管理者》reference_book_ids\":[6944647203042364452]}]},\"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發掘人之所長
【德魯克微語錄】
發掘人之所長,是組織的唯一目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弱點,組織不可能克服這些弱點。但是,它可以使這些弱點與工作無關。它的任務是運用每個人的長處,使之成為共向成績這所建築物的磚瓦。
有效的管理者能發揮人之所長。他知道,人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弱點上。為了取得成果,人必須利用所有人的長處——同事的、上級的和他自己的長處。能利用這些長處,才是真正的機會所在。
——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活學活用】
任何一個組織都是一個人的集合體,在這個集合體裏,有才華出眾者,有泛泛平庸者,有八麵玲瓏和謹小慎微者,等等。在這各色人之中,他們的才能也是長短不一,參差不齊。
但用人的關鍵是用人之長,這是領導者用人的眼光和魄力之所在。現代領導科學的領導理念是,一個人的短處是相對存在的,隻要善於激活他某一方麵的長處,那麼這個人則可能在某一方麵爆發出驚人的工作潛能。
去過寺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彌勒佛,他憨厚的笑臉迎客狀,總讓我們感覺很愉快。而在他的北麵,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寺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彌勒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落四,沒有好好地管理賬務的能力,結果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他表情嚴肅,總沉著臉,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時發現了這個問題,便把他們安排在同一個寺廟裏,由彌勒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麵無私,錙銖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裏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自中國古代的皇帝中,最善於用人所長的莫過於唐太宗。這可以從唐太宗和王琺的對話中可以看出。
有一次宴會上,唐太宗對王琺說:“你善於鑒別人才,尤其善於評論。你不妨從房玄齡等人開始,都一一做些評論,評一下他們的優缺點,同時和他們比較一下,你在哪些方麵比他們優秀?”王琺回答說:“孜孜不倦地辦公,一心為國操勞,凡所知道的事沒有不盡心盡力去做,在這方麵我比不上房玄齡。常常留心於向皇上直言進讕,認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堯舜很丟麵子,這方麵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帶兵打仗做將軍,又可以進入朝廷搞領導擔任宰相,在這方麵,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報告國家公務,詳細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轉達下屬官員的彙報,能堅持做到公平公正,在這方麵我不如溫彥泊。處理繁重的事務,解決難題,辦事井井有條,這方麵我也比不上戴胄。至於批評貪官汙吏,表揚清正廉潔,疾惡如仇,好善喜樂,這方麵比起其他幾位能人來說,我也有一日之長。”唐太宗非常讚同他的話,而大臣們也認為王琺完全道出了他們的心聲,都說這些評論是正確的。
由此可見,唐太宗身邊的能臣武將都是各有所長的人,而也正是唐太宗能將這些人才依其專長運用到最適當的職位,使其能夠發揮自己所長,進而讓整個國家繁榮強盛。
未來企業的發展是不可能隻依靠一種固定組織的模式而運作,必須視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而有不同的團隊。所以,每一個領導者必須學會如何組織團隊,如何掌握及管理團隊。領導者應以每個下屬的專長為思考點,安排適當的位置,並依照下屬的優缺點,做機動性調整,讓團隊發揮最大的效能。
作為領導不要緊盯著下屬的短處不放,人都有長處,也都有短處,隻要他的短處不影響工作,那就沒有必要苛求對方是個完人。
公平對待,做到用人唯賢
【德魯克微語錄】
有效的管理者從來不問:“他能跟誰合得來嗎?”而是問:“他能做出什麼貢獻?”——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活學活用】
公平對待員工,任人唯賢,是一個領導者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之一。隻有這樣領導者才能選擇出適合企業發展的人才,才不會造成人才浪費的現象。
因為領導身邊有很多員工希望得到領導的青睞,對領導唯命是從,總是堆滿笑臉以期給領導留下個好印象,雖然,領導可能和這樣的人關係不錯,但關係不錯不能成為評判其是否勝任某項工作的標準。還有特別是家族式企業,無論家族的成員是否勝任這份工作,都會優先使用。這些都是很不利於企業發展的不良現象。
王安的公司曾經實力雄厚,在1984年,有33億美元營業額,雇用24 800名下屬。王安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下屬之間鞏固的社會基礎。王安本人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對本家族外的高層領導不放心,也不信任。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公司經營遇到困難時,他把公司大權交給自己的兒子,而公司裏的美國經理卻遭到冷落,導致許多有才華的經營管理人才在關鍵的時刻離開公司,使公司業績一敗塗地。
任人唯親會給企業造成很不好的影響。這樣做阻止了優秀人才的加盟,不利於企業素質的提高。無法激發下屬奮鬥進取,工作缺乏創新和憂患意識。同樣,這樣做也容易引起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使企業喪失凝聚力。
我國有很多企業,包括一些國有企業、私人企業、海外公司及港台中小型企業,長期以來發展緩慢,打不出品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使企業發展壯大的社會資本,缺乏對人的信任和合作精神。很多私人企業的老板管理手段簡單粗暴、武斷專橫。公司結構原始落後,用人方式任人唯親。企業高層領導者對親朋好友重點提拔,而對圈外人則另眼相看,不予重用,生怕自己的位置被人剝奪。這樣的企業怎能招聘人才,留住人才。因此,領導者要意識到信任的基礎不能建立在“血緣”、“地域”上,而應該建立在專業化知識與表現上。不管是大鼻子還是小鼻子、黑頭發還是黃頭發,企業需要的是適合某個職位的專業人才。
當然,有時候,一些企業還有論資排輩的現象。領導者常常把員工資曆深淺、年齡大小和輩分高低作為提升和使用人才的主要依據。這樣做也是不公平的。雖然資曆是曆史的紀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們的實踐經驗,但我們不能把它絕對化,既不能把資曆與能力畫等號,也不能把資曆與水平畫等號。人的才能高低與工齡長短、資曆深淺有著一定的聯係,但資曆並不完全與實際才能成正比,成反比的現象也並不罕見。
鄧小平同誌曾指出,對突出人才的使用要破除論資排輩的心理,講台階,但又不能唯台階。為人才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同時要大膽提拔,破格使用,在使用中幫助他們克服缺點,這樣有助於人才的成長和事業的發展。
其實,領導之所以論資排輩來選擇人才,很大程度上是擔心沒有資曆的員工會給企業帶來風險。俗話說“嘴上沒毛,辦事不牢”,一個年輕人做事,常常讓人提心吊膽的。所以,老板隻喜歡找那些不一定有才能,但已經有些經驗的老人。
年齡、閱曆並不代表就不會犯錯,而一個銳意進取,有才華的人,他的所作所為應該被領導信任。所以,一個好的領導,一定要有一個好的出發點,出於公心,公平看待自己的員工,任人唯賢。這樣才能樹立企業良好的風氣,使人人都愛崗敬業,靠勤奮努力謀更好的發展,這樣有利於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
知人善任,有效利用
【德魯克微語錄】
提高效率的第一秘訣就是要了解做事的人,並善於利用他們的優勢、工作方式和創造的價值。——德魯克《21世紀的管理挑戰》
【活學活用】
知人善任,包括知人與善任兩個相互聯係的層麵。作為領導,不僅要有愛才之心,更要有一雙善於識別人才的慧眼,了解每個人的優缺好惡,善於發現各類人才。通過對人才的了解之後,我們才能做到善任,把人才合理地用在不同的地方,讓其真正能發揮自己的才能。
馬歇爾最大的特點是“知人善任”。他隨身有一個黑皮筆記本,記錄著他耳聞目睹的一些有才華、有培養前途的軍官的名字和表現,還有他的評語。艾森豪威爾就上了馬歇爾這個黑皮筆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