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積極發掘員工的才能(2 / 3)

1941年夏天,艾森豪威爾在第3集團軍當參謀長,軍銜為上校。當時,這個集團軍正在搞一次大規模的夏季演習。這次演習最突出的特點是後勤保障及時、有力。這個問題在當時美軍中是一個大大的難題。演習計劃是艾森豪威爾弄的,馬歇爾看了之後說,後勤保障牽涉麵極廣,能協調得如此好,得益於事先計劃得周密。於是,這個評價就上了馬歇爾這個黑皮筆記本。這是艾森豪威爾第一次上了他的筆記本。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艾森豪威爾被調到陸軍部工作。12月10日,艾森豪威爾向馬歇爾報到。報到這天,馬歇爾跟他講了20分鍾,然後問他一句話:“我們在遠東太平洋的行動方針是什麼?”艾森豪威爾冷靜地說:“將軍,讓我考慮幾個小時再回答您這個問題,可以嗎?”馬歇爾說:“好!”在他的筆記本裏麵,艾森豪威爾名字下麵又多了幾個字:此人完全勝任準將軍銜!

艾森豪威爾第三次上筆記本,是在決策美國究竟是“先歐後亞”,還是“先亞後歐”,還是“歐亞並重”的戰略問題上。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美國上下多數人都認為,應該將太平洋作為美軍的主戰場,先打敗日本,再去打希特勒。然而羅斯福和馬歇爾從大戰略考慮,必須要“先歐後亞”,先打敗希特勒,回過頭來再打日本人,把主要作戰力量放在歐洲。1942年4月7日,馬歇爾先到英國訪問,和英國人達成了一項聯合作戰的議案。回過來之後,他沒有對任何人透露議案草案的內容,然後讓艾森豪威爾飛往英國做一次實地考察,並對在英國設立美軍指揮機構、處理日後征兵等事務提出具體建議。艾森豪威爾領命飛赴倫敦,10天之後,回國了。6月8日,他完成了一份報告,就是《給歐洲戰區指揮將領的命令》這個報告,放在馬歇爾的辦公桌上。在報告中,艾森豪威爾詳細地提出了美軍在歐洲作戰,各軍兵種統一指揮問題。

馬歇爾在聽完艾森豪威爾彙報之後說了一句話:“我當然要閱讀,但是你也許是執行這個文件的人;如果是這樣的話,你打算什麼時候飛赴倫敦?”這句話就意味著未來在歐洲作戰的美軍將由艾森豪威爾來統帥。而當時艾森豪威爾還是一個剛剛晉升為少將的軍官。不僅艾森豪威爾想不到,整個美軍,整個美國都想象不到。馬歇爾在給羅斯福的提名報告裏,有過這麼一段話:“艾森豪威爾不僅具有軍事方麵的學識和組織方麵的才能,而且還善於使別人接受他的觀點,善於調解不同意見,使人感到心情舒暢,並真心地信賴他。而這些品德和長處,又恰恰是我們駐歐洲部隊統帥所必須具備的素質”。最後,艾森豪威爾沒有辜負馬歇爾,表現出色,成了美國曆史上有名的將軍。

另外,喬治·巴頓、奧馬爾·布萊德雷等一大批優秀的軍事家,都是馬歇爾這個伯樂大膽起用的。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像馬歇爾那樣識人入木三分呢?識人應該是一個動態長期的過程,特別是所選擇的人需要擔當更重要任務時,了解一個人一定不要急,要全麵了解;了解他有什麼才能,他的性格、特征、長處、短處是什麼,他的品德、修養怎麼樣;在周圍環境發生變化時他的表現如何。通過以上種種考察,才能選定這個人是否是個人才,並且能勝任什麼崗位。

另外,企業內部人才應該優化組合,優勢互補,讓每個人的長處都得到充分發揮,讓每個人都幹自己喜歡幹的事情,這樣,員工才會快樂、有成效地工作。

培養員工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魯克微語錄】

知識將成為一種新的關鍵性資源,知識型員工將成為社會新的統治階層。——德魯克《生態願景》

【活學活用】

德魯克認為,如今的企業,需要更多的具有某方麵專長的知識型員工,所以,怎樣讓知識型員工更高效地工作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知識型員工更注重自我能力的發揮和成就這些精神上的需求。所以,管理者應該激勵他們的鬥誌、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但是,現在有很多企業中的員工,除了少數有眼光的員工外,很多都是隻盯著自己每個月工資有多少,而看不到自己越努力工資越高,更看不到企業強大了自己工資會更高。他們幾乎很少考慮企業發展的問題,在工作中遇到問題,也直接去找經理要解決辦法,自己全然成了一個不會思考的工具。這樣長期下去,員工會變得越來越懶散,企業的利潤也自然不會提高,那就更不能提高員工工資了,結果,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當然,這種情況也和管理者不注重提高員工獨立解決問題能力有很大關係。作為管理者應該起到引導作用,主動培養員工獨立解決問題的自我管理意識,培養他們主人翁意識,這樣不僅對員工有好處,企業也會因此蒸蒸日上。

小張從某一個著名大學畢業後,就來到了一家食品生產廠工作。一次,經理分派給小張一個任務,讓他去買筐土豆,小張去市場問清楚了土豆的價錢,回來問老板,要哪個價格的。老板沒有回複他,而是告訴他是用於產品生產,讓他自己去解決。小張很是鬱悶,讓我去做,還不告訴我怎麼做,這我怎麼買得好呢?可抱怨歸抱怨,他還得去想辦法。他去找生產土豆產品的工人師傅,問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土豆。得到的答複是,含澱粉多的,新出土的。小張根據這個線索,去市場上找土豆,終於有兩家的土豆都非常大,含澱粉多,並且還新鮮。可一個貴一些,一個便宜一些。但貴的路近一些,便宜的路遠一些,需要運輸貨物的小車子。小張想也沒想,又跑去問經理:“經理,咱們的貨車現在在公司嗎,我可能用到它。”經理正忙著看一張圖,頭也不抬地說,我不知道,你自己看看。

小張非常沮喪,抱怨老板什麼都不做。他去找開運輸車的司機,了解到車子已經出差了。小張想了想,便去買稍貴點的,因為加工食品的師傅說,現在急需土豆。於是,他買完土豆,來到老板辦公室。

老板看看他,然後詢問他買土豆的經過,滿意地點點頭說,你做得很好嘛,你自己都能做好的事情,不要總是問我了。

老板這麼一說,讓小張非常高興,小張也突然感覺到,自己原來完成了一項任務,並且是自己獨立完成的,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後來,老板就讓他負責了這項任務,小張做得有聲有色。過了半年,小張就被升為采購部經理了。

可見,小張的領導是個很聰明的領導,他知道領導該做的是什麼,沒有越權給小張解決問題,而是培養他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鍛煉了小張,也使企業有了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員工,為公司儲備了後備人才。如果這樣做,員工也會越來越關心公司,越來越有成就感的。

管理學家Steven Brown曾經說過:“領導並不是問題的解決者,而是問題的給予者。”有些管理者總是習慣性地幫助員工解決問題,員工問什麼,就告訴他怎麼做,結果,員工就養成了惰於思考的習慣,並且因為不能主動參與到工作任務中,沒有成就感,自己也越來越灰心。而管理者疲於應付這些問題,會大大消耗自己的精力,結果,丟了西瓜,撿了芝麻,沒有時間思考企業大的發展方略問題,可能因此喪失很多使企業快速發展的機會。

不犯錯誤的員工不一定是好員工

【德魯克微語錄】

一個人越好,他犯的錯誤就越多——因為他會努力嚐試更多的新東西。我永遠不會提拔一個從不犯錯誤、特別是從不犯大錯誤的人擔任最高層的工作。否則,他肯定將成為一個工作平庸的管理者。

——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活學活用】

管理者都認為不犯錯誤的員工才是穩重、工作踏實的好員工。殊不知,不犯錯誤的員工也可能是安於現狀、按部就班、謹小慎微、循規蹈矩的員工。的確有這樣一些員工,工作的原則就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沒有想過為公司做出貢獻,而隻是想著沒有大過就能在公司裏混。這也反映了員工的責任心、創新意識的缺失。

當然,這裏所說的犯錯誤,並不是犯道德品質上的錯誤,也不是重複犯同樣的錯誤,更不是知錯犯錯。這裏的犯錯誤是為了公司發展考慮,不斷嚐試新東西的時候,無意犯的錯誤。這樣的錯誤是不可避免的。美企業界流行一個說法:“你不射門,你百分之百沒有命中率。”如果怕失敗、怕犯錯誤就不可能前進,在探索中免不了犯錯誤,做的事越多,犯的錯誤可能也越多。可在犯錯誤中員工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以後為企業創造更大貢獻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企業管理者對為了企業發展而勇於承擔風險,但因沒有經驗而犯錯誤的員工一定要寬容,要悉心保護員工的這種敢於探索的精神。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說,我們允許下屬犯錯誤,如果那個人在幾次犯錯誤之後變得“茁壯”了,那對公司是很有價值的。犯了錯誤就能在個人發展的道路上不再犯相同的錯誤。

西門子公司作為外國企業在華最大的投資商之一,在中國擁有40家合資企業,16 000名員工,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是如何“管”人的?

在西門子公司裏,員工們都有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機會,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如果表現突出,就會被提升。即便本部門沒有空缺,也會被安排到其他部門。有能力的員工都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願望,製定自己的職業規劃,一步一步地向上發展。當然,西門子公司也不全是優秀員工。對那些一時無法勝任工作,經常犯錯誤的員工,西門子會在盡可能的情況下,安排他們換一個崗位,讓他們再試試,很多時候,那些在某個崗位工作看上去不稱職的員工,經過調整,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幹得和別人一樣好。

正是這樣自由的環境,讓西門子公司員工有犯錯誤的機會,有認識自己、提升自己能力的機會。也正因為如此,西門子有了越來越多對公司做出傑出貢獻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