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隻是達到目標後的結果
【德魯克微語錄】
企業的目標不是創造利潤,利潤隻是企業達成目標後的結果。 ——德魯克《管理的實踐》
【活學活用】
德魯克認為有很多人認為一個企業就應該是一台掙錢的機器。譬如,一家公司造鞋,所有的人都對鞋子沒有興趣,他們認為金錢是真實的,其實,鞋子才是真實的,利潤隻是結果。
“鞋子才是真實的,利潤隻是結果”這句話完美地道出了管理的核心本質。它告訴我們“利潤隻是結果”,而非所有的一切,一般人關心的隻是通過勞動可以獲得多少金錢,卻不太關心勞動本身及其對象的意義,隻因為我們對勞動本身太過漠視了。世界上之所以有鞋匠,是因為很多人都需要鞋,而不是因為鞋匠需要錢。
1943年,默克公司投入巨資研發鏈黴素並獲得成功,這是治療肺結核的特效藥。在當時,擁有了這種藥的生產專利就等於是擁有了一個搖錢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遭受肺結核侵襲,疾病蔓延十分嚴重。於是,默克主動提出放棄鏈黴素的專利權,把鏈黴素引入日本,還傳授給他們相關的生產技術。這一做法讓許多人覺得不可思議,公司內部員工為此議論紛紛。喬治·默克二世解釋道:“本公司同仁所必須遵循的原則,簡要地說就是我們要牢記藥品旨在救人,不在求利,但利潤會隨之而來。如果我們記住這一點,就絕對不會沒有利潤。我們記得越清楚,利潤就會越大。”
其實,我們很多企業家在創業工作中,開始並沒有領悟到這一點,他們想的隻是賺錢,但,物質達到了極大豐富,不用為生計而辛苦,企業已經有一定規模的時候,企業家就應該想一想“利潤隻是結果”這句話。
鬆下從創業時的開辦一個隻有幾名員工的小廠,到慢慢地發展成有相當規模的電器公司。隨著個人及其家庭的物質生活條件不斷改善,鬆下幸之助感到缺乏了前進的動力,他想,這些錢我幾輩子都花不完,以後,還需要那麼辛苦地經營企業嗎?
就在他困惑於沒有目標的時候,一次宗教活動,讓他找到了目標,他在活動中被信徒的奉獻精神所感動。晚上回家後,他浮想聯翩。他想到,信仰是豐富人心靈的神聖追求,人類生活要求精神上的心安,也要求物質上的豐富,兩者互相配合。如果精神安定,但物質缺乏,維持生命就很困難;如果僅僅物質豐富,卻缺乏充實的精神生活,那就毫無生存的幸福和價值可言了。所以看來,信仰和企業經營,是同等重要,也同樣神聖的。
想到信仰,鬆下幸之助感到熱血沸騰,他發現了自己真正的使命,心情無比激動,這同以前曾有過的無數次創新時所感覺到的喜悅心情一樣,是無法形容的。從此,他確立了鬆下電器的終極目標——生產無限多的物質,使得人類能安居樂業。
正是他秉承著這種為人類安居服務的信念,鬆下的服務水平不斷提升,鬆下的產品也處處體現為顧客考慮。最後,鬆下走出了日本,走向了世界,成為馳名海內外的國際品牌。
的確,當我們抱著更高的為顧客服務的理想和目標,不存私心地盡力服務顧客,我們這種服務態度,會在產品中體現出來,顧客是能辨識好壞的,你的產品為他帶來了方便,他必然會對產品、對公司有個好印象。顧客更願意再來買你的產品。所以,為顧客考慮,你不會吃虧,業績自然會好,利潤自然就來了。
反倒是那些隻盯著錢的企業,一心想賺錢而忽略了顧客的需要和利益,結果,失去了顧客的信任,反而賺不到錢。
所以,為顧客生產最好的產品才是終極目標,而利潤隻是從產品中衍生出來的附屬品。
盲目追求短期利潤危害大
【德魯克微語錄】
對利潤進行規劃是必要的,但這是一種對必需的最低利潤率的規劃,而不是那種毫無意義的對“利潤最大化”的盲目追求。——德魯克《管理:使命、責任、實務》
【活學活用】
利潤代表了企業新創造的財富,利潤越多,則說明企業的財富增加得越多,越能體現出企業的本質,而利潤越多也表明企業對資源的利用越合理。但是,如果盲目追求高額利潤,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就不利於企業的發展。
盲目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觀點帶有明顯的財務缺陷:沒有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如果取得同一利潤的同一利潤額所需的時間不同,其最後的價值也不同。還有,在高利潤狀態下,通常存在的風險也相應提高。
高利潤還容易誘發管理者的短期行為。一些公司決策和管理措施能夠保證公司的長期競爭能力和贏利能力,能夠使公司在未來的競爭中戰勝對手,這些措施是股東夢寐以求的,但是有些企業被短期高額利潤所誘惑,結果盲目追求短期利潤的最大化,使企業喪失了長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2005年3月,江城武漢開始刮起一股“掉渣兒燒餅”風。隨後,小小的“中國式比薩”橫掃了全國包括北京、上海等在內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
但到2006年年初,“掉渣兒燒餅”已風光不再:以武漢為例,曾經排長隊購買的景象一去不複返,大多數店麵門可羅雀;各加盟店紛紛退出;個別門店甚至打起了1.5元\/個的降價牌;更具諷刺意味的是,作為特色小吃的“掉渣兒燒餅”,竟淪落到被武漢有名的小吃一條街——戶部巷所“驅逐”的境地。“掉渣兒燒餅”,曾經像流星一樣耀眼,卻又像流星一樣轉瞬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