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利潤是結果不是目的(3 / 3)

履行社會責任不是光喊口號,是要付出實實在在的行動。履行社會責任也不是一陣子的事,而是“一輩子”的事。履行好社會責任,也並不容易。企業承受著競爭的壓力,麵臨著許多挑戰,也會遇到種種誘惑,有時企業利益難免和社會利益發生矛盾,恰恰這些時候正是考驗企業的時候。在任何情況下,都矢誌不移,服務社會,來不得半點含糊,這才是真正在履行社會責任。

企業不是完人,企業也會出錯。就目前中國食品行業誠信缺失,地溝油、三聚氰胺奶、膨大劑西瓜等追求利潤而忘記企業責任的行為,讓人寒心,“一條臭魚攪得一鍋腥”,一個企業為了追逐利潤,做出有違道德的事情,整個行業都會受到影響,所以,我們企業界人士,也應該抵製這種行為,他們雖然一時謀取了利益,但百姓都是有理性的,不會上第二次當。還是本著真誠辦企業的態度,做出自己的高質量的品牌才是王道。

如果,出了問題能夠有正確的態度,敢於正視問題,勇於承擔責任,汲取教訓,嚴格要求,堵塞漏洞,誠心誠意,紮實整改,那麼,還是會得到公眾的諒解的。

控製內部浪費,增加利潤

【德魯克微語錄】

完全將資源集中於成果是最好、最有效的成本控製。成本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始終是為了取得某種成果而發生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絕對的成本控製,而是資源和成果的比例。一種資源,如果失去了成果,那麼不管它多麼廉價、多麼有效率,也是浪費,而不是成本。

——德魯克《成果管理》

【活學活用】

德魯克認為,組織內部的一切都是成本中心。但是,任何企業的經濟成果隻會存在於外部。所以對企業而言,控製企業內部消耗,將更多的資源用在成果上,就等於增加了企業利潤空間。

福特公司總經理李·艾柯卡就非常重視節約成本,防止浪費。他曾說:“多掙錢的方法隻有兩個:不是多賣,就是降低管理費。”

艾柯卡在福特公司和克萊斯勒公司都非常重視降低成本和減少開支。

艾柯卡剛擔任福特公司總經理時,第一件辦的事就是召開高級經理會議,確定降低成本的計劃。他提出了“4個5 000萬”和“不賠錢”計劃。

“4個5000萬”就是在抓住時機、減少生產混亂、降低設計成本、改善舊式經營方法這四個方麵,爭取各減5000萬美元管理費。

以前工廠每年要準備轉產時,都要花兩個星期的時間,在這期間,大多數的工人和機器都停了下來。艾柯卡想這部分人力和物力都浪費,如果能把這段時間利用起來,長期積累,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呢。

於是,他通過更好地利用電腦和更周密地計劃,把兩個星期的過渡期縮短到了一個星期。3年後,福特公司能順利地利用一個周末的時間做好轉產準備,這個速度在汽車行業是驚人的,這項舉措也為公司每年減少了幾百萬美元的成本開支。

3年後,艾柯卡也實現了“4個5000萬”的目標,公司利潤增加了2億美元,也就是說,在不多賣一輛車的情況下,公司就能增加40%的利潤。

像福特這樣的大公司,常常會有幾十項業務是賠錢的,或者說賺錢很少,人們都習以為常。但艾柯卡卻沒有這樣想,他對汽車公司的每項業務都用利潤率進行了衡量。他宣布:給每個經理3年時間,如果他的部門還不能賺錢,那就隻好把它賣出去算了。

後來,艾柯卡逐漸賣掉了將近20個賠錢的部門,這就是艾柯卡的“不賠錢”計劃。他通過這種辦法盡量減少了公司負擔,節約原材料、勞動力和機器設備,使公司的相對利潤急劇上升。艾柯卡也因此得到了廣大員工們的一致好評。

“不賠錢”計劃實行了2年,艾柯卡把該賣的工廠都賣掉了,為公司收回了不少資金,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

在克萊斯勒公司,艾柯卡大膽地引進日本“本田無庫存生產”的庫存管理技術,取代原來的“以防萬一”的大量庫存的製度;采用“基本部件一體化,車型品種多樣化”的產品策略,將產品零配件由7萬多種減少為不到1萬種,進一步減少了進貨與庫存,節約了大量管理費用;停止把產品存放在公司的“銷售銀行”的待機而售製度,實行與銷售商訂貨生產的新製度,改變了產品庫存的局麵。經過上述改革,克萊斯勒公司的年度庫存額由21億美元下降至12億美元,管理費用也大大下降,為公司節約了一大筆資金。

艾柯卡為了降低成本,還采取了以下措施,自產零部件如果比外購貴,就依靠外購;進口零部件較貴的,就不依賴進口,自己來生產;各工廠的成本預算,必須和同行業中的低成本做比較,而不能“按需編製”。這一切都有效地降低了成本,使企業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為公司的點滴節約,卻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增加了企業的利潤。可見,企業在著眼於從外部獲取財富的時候,也不要忽略降低內部成本,尤其是對於那些不必要的浪費,更要果斷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