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未雨綢繆,現在就要為未來準備(1 / 3)

準確把握市場需求

【德魯克微語錄】

“已經發生的事情會對未來產生什麼影響”?這個問題的答案決定了一家企業或者一個產業的潛在商機。 ——德魯克《巨變時代的管理》

【活學活用】

能夠長久生存的那些優秀的企業,有一個最為突出的共同特征,就是總能在市場發展的任何拐點處發現潛力和機遇,從而及時調整企業各項資源,開發出迎合未來需求的產品,及早進入潛力市場,從而贏得市場開發的主動權。米奇就是一個善於抓住市場需求的公司。

中國人口眾多,隨著我國每年新生兒出生數量的增加和社會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兒童用品市場將進入新一輪的發展期,中國將形成一個龐大的兒童消費品市場。另外,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城鎮和農村消費能力的增強,也將帶動兒童消費品市場增長。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人們最需求的是有品牌而又價格實惠的產品。

米奇針對分析得到的信息,積極采取品牌折扣的經營模式,這樣就能既保證產品質量,又降低了產品價格,充分滿足了家長和孩子對產品質量和品牌的追求,也讓家長減少了負擔。正是因為米奇根據市場需求轉變策略,在大商場、大公司都普遍呈現蕭條現象的時候,米奇銷售點依然呈現生意紅火的景象。

除此之外,米奇應家長想要教育孩子的需求,開創性地在每一款產品中都特別加入了教育文化理念。在童裝設計中更多地加入了愛護小動物、保護環境、珍愛生命等內容,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愛,還要做到如何去愛。

米奇兒童服裝也針對兒童活潑的本性,製作出質地柔軟,做工精細,裝飾簡潔的產品,讓孩子穿得健康。

正是米奇專注於目標消費者,準確預測市場發展趨勢,才始終保持較高的銷量,持續穩定發展。

由此可見,關注社會發展的微妙變化,總能讓我們發現些什麼。海信彩電也是準確把握市場需求的典型。

在2005年之前,海信彩電年產量有800萬台。但因為國內不能生產芯片,所以,每年製訂生產計劃中,原材料“集成電路”的采購量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而到2004年年底,中國生產彩電的年產量達到7 328.8萬台,已經成為世界上生產彩電的大國。但是,因為沒有生產核心視頻處理芯片的技術,這7 000多萬台電視機都要從國外進口芯片。而僅2004年上半年我國芯片進口價值就高達262億美元。所以,中國生產彩電的大部分錢都流向了國外。

就是一個小小的芯片,卻耗費大量資金,並且還受製於人。海信認識到了這一點,如果芯片能生產出來,成本會大大降低,芯片的市場非常巨大,並且從此可以擺脫受製於人的境況。於是,海信決定加大力度自主研發出彩電芯片。

為此,海信在2000年專門設立了“專用集成電路設計所”。經過4年的反複研究,終於在2005年2月,成功研製出了達到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芯片,該產品完全能夠替代國際同類產品。

這一研發雖然耗費了一定的時間和資金,但回報是巨大的。海信如今已經成為特大型的電子信息產業集團。

著眼於未來,把目光放得更長遠,善於觀察,從市場細微的變化中找到市場變化趨勢,準確把握市場需求,為企業的明天指引出正確的前進方向。對市場的觀察需要長期堅持和鍛煉,要有耐心和細心,也許稍稍改變思考角度和想法,就可能會發現企業周圍有很多能獲得更大成功的商機。

現在做好準備,未來就在手中

【德魯克微語錄】

想了解未來,第一步就是先了解下列兩種截然不同,但是互補的方法:找出經濟及社會出現斷層及全麵造成衝擊之間的時間差,並善於利用這一時間差,有人稱它為“對已經發生的未來做準備”。另外一種方法是“讓未來成真”,即對一個尚未誕生的未來提出新觀念,並借此引導與塑造未來。

——德魯克《成果管理》

【活學活用】

德魯克認為,對於對未來的投入,一般管理者都常常缺乏勇氣,擔心將來失敗,自己有損失。其實,管理者應該常常這樣捫心自問:難道我們隻是談談而已嗎?我們是不是該有所作為,讓我們對未來的預測能夠實現?在德魯克看來,優秀的管理者不但善於預測未來,還有勇氣並善於為未來做準備行動,取得企業在未來的勝利。

三國時期,曹操率八十萬大軍想要征服東吳。孫權、劉備打算聯手伐魏。孫權手下大將周瑜,雖智勇雙全,但心胸狹小,嫉妒諸葛亮的才能。因為水戰需要大量箭,周瑜有意為難諸葛亮,讓他在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這在常人看來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諸葛亮不僅答應了而且還立下了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願受罰。

周瑜命令手下的軍匠不要把造箭的材料準備齊全,並派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魯肅去見諸葛亮,諸葛亮說:“這件事還要請你幫我個忙。希望你能借我20隻船,每隻船上30個軍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然後在船上兩邊排上一千多個草靶子。但是,這件事情千萬不要讓你家都督知道,否則就不靈了。”

魯肅信以為真,就按照諸葛亮的要求把東西準備齊全了。兩天過後,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到了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請魯肅一起到船上去,說是去取箭。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對岸的曹軍駐紮地開過去。

這天,江麵上大霧迷漫,對岸曹操的士兵都看不見。當船隻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把船一字擺開,讓士兵擂鼓大喊。曹操以為對方趁大霧進攻來了,擔心霧大中埋伏,就命人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靶子上。過了一會兒,諸葛亮又讓船掉過頭來,讓另一麵受箭。等太陽出來,霧也散了,諸葛亮命令船隻趕緊往回開。此時順風順水,曹操想追也追不上了。這時,船上兩邊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隻船上至少五六千支,算下來一共有十萬支。魯肅把借箭的經過告訴給了周瑜,周瑜感歎道:“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這就是著名的“草船借箭”故事,諸葛亮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他在前期做好了充分準備。船、草把、人和時間,都做了準確估測,等成功的因素都準備齊全了,那麼,想不成功都難。

石油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在商業中顯示出了超人的天賦。他運用超人的智慧和勇氣,在企業經營中,冷靜旁觀,做好充分準備,伺機而動。

在南北戰爭即將爆發前,社會動蕩不安,戰爭陰影籠罩整個美國。人人都在忙著安排自己身邊的事,而約翰·洛克菲勒卻想到利用戰爭發財。洛克菲勒預測戰爭會使食品和能源缺乏,還會使交通中斷,市場價格將會急劇波動。於是,他向銀行借很多的錢去購買南方的棉花、密西根的鐵礦石、賓州的煤,還有鹽、火腿、穀物……在籌集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南北戰爭爆發了。緊接著,農產品價格飆升。洛克菲勒所有的儲備都帶來了巨額利潤,財富像滾動的雪球跟隨著戰爭的車輪。等到美國南北戰爭結束,洛克菲勒已經不再是個小小的穀物經紀人,而是腰纏萬貫的富翁了。

準備是執行力的前提,是未來實現成功的基礎。洛克菲勒正是在敏銳預測未來後,提前做了充分的準備,等待時機到來時,果斷銷售,最終讓自己成為戰爭中的最大贏家。

有很多企業家不是沒有獨到的眼光,而是沒有采取積極的準備措施,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最終結果也就定然如他所擔心的那樣失敗了。既然認為是正確的事情,就應該全力以赴,就應該保證必勝的信心做好充分的準備,否則,成功始終不屬於你,你也會在自我懷疑中承認自己沒有預測能力,從而埋沒了自己的才能。

做好可能失敗的心理準備

【德魯克微語錄】

在過去一二十年裏,企業界已經接受了係統地努力創造未來這種需要。但是,企業做長遠規劃的目的不是也不可能是為了消滅風險和不確定性。那不是上天賦予凡人的使命。

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穩操勝券,在所有關於未來的判斷中,那些心存“十拿九穩”、“零風險”等“絕對安全”的概念的人注定會失敗。——德魯克《成果管理》

【活學活用】

德魯克認為,我們隻能預測未來,而預測是有不確定性的,所以,對未來的把握不可避免存在風險。企業如果沒有可能失敗的心理準備,自認為未來是可預見的,那就可能失敗,甚至會產生難以承受的風險。因為,對失敗失去了警惕性,就容易被失敗鑽空子。

《達爾文經濟學》的作者保羅·歐莫洛在總結人類活動中,對失敗做了這個結論:“生活總是無法擺脫失敗,失敗無所不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生活的各個方麵都會有失敗的可能。99.99%的已知物種現在都已經滅絕,從這個意義上說,失敗已經存在了數百萬年。在近代的曆史中,每年都有超過10%的

美國公司破產。從商界巨頭到個體經營者,都經曆過失敗。”

正如歐莫洛所言,從生物物種到企業,再到政府機構,都存在幾乎無法被打破的“失敗鐵律”。在國家政策和企業經營中,往往失敗者要遠遠多於成功者。我們周圍的失敗無處不在,不可避免。即便商業世界不乏有足夠才能的領導,具備尋求最佳結果的聰明才智,但他們也已經對這一殘酷的現實產生免疫:沒有一個人能成為永遠的贏家。世界是一個太複雜的非線性係統,讓人們很難做出長期預測。商業結果取決於太多的變量,這使得最聰明的規劃者都會遭到失敗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