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正是建立在企業完善、嚴格的質量管理體係保障之下,使其旗下的茅台啤酒早在2003年,就率先在國內同行業中一次性地通過了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三項管理體係認證;同時,還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衛生注冊證書,以及通過了食品安全管理體係認證和食品安全認證,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國家出口產品注冊企業”之一。
而這樣嚴格程序獲得的產品,也深得人心,在國人心中樹立了高品質形象,即便不用打廣告也可以暢銷,而這一切都大大提高了企業生產的效率,減少了做宣傳的費用,這都是精益求精的結果。
所以,企業想要取得成功,有時候不在於幹多少事情,而是幹成多少事情。如果能在幾件事情上幹得突出,比幹幾百件普通的事情好得多。
青啤曾經在1993年開始,借著收購當地啤酒品牌來打入不同省市的大眾市場。想把企業做大做強,當時青啤的總經理彭作義曾說,“你不去搶,人家便去搶”,“不是大的吃掉小的,而是快的吃掉慢的”,可見他對收購的急切心態。但是,正是這樣大幅收購,讓企業陷入了財務危機。到了2001年,青啤才重新調整戰略,從做大做強轉為精益求精,逐漸使企業起死回生。
做大做強固然好,但如果不追求產品質量上的精益求精,銷售情況也不容樂觀。隻有把自己的產品做得極端出色,超越其他企業,這樣企業才具有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實現長盛不衰。另外,極端出色也是最好的屏障,隻要我們做到卓越,對手就沒辦法來超越我們。
搶占先機,先發製人
【德魯克微語錄】
“已發生的未來”並不存在於現有的商業範疇內,它存在於外部,並且它是社會、知識、文化、產業或經濟結構的變化。此外,“已發生的未來”是一種重大的轉變,而不隻是一種趨勢;是打破現有模式,而不隻是對原有模式的修正。
——德魯克《成果管理》
【活學活用】
德魯克說,已發生的未來並不在當前的企業之內,它在企業之外,是知識、社會、文化或者產業結構的變化,它是一種重大的轉變,是一種打破現有模式,而不隻是對原有模式的修正的轉變。在轉變開始和轉變徹底形成之間存在著時間差。認識到這種時間差的企業往往會搶得發展的先機。
1946年2月,聯合國在倫敦召開第一屆大會,決定將總部設在紐約,但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頓島上,找個舒適的辦公地方,談何容易。於是,在最初的幾年裏,聯合國隻好在紐約遠郊成功湖畔一幢陳舊的紅樓裏,度過了一段默默無聞的生涯……後來,美國的億萬富翁、大銀行家約翰·洛克菲勒突然好像大發善心,慷慨解囊,把曼哈頓島靠近東河的一片土地捐贈給了聯合國,作為聯合國總部安身之地。當時,這塊土地上的房屋已經頹敗,地產價格逐年下降。
但是,隨著聯合國總部在這塊土地上建立起來後,在它周圍那一片片同樣屬於洛克菲勒財團的地皮,一夜之間,成倍成倍地漲價,富麗堂皇的外交公寓,第一流的大旅館、大飯店、大商場,都圍繞著這個世界組織的中心,一個個拔地而起。
一片眼看著被人遺棄的地段,卻成了紐約最昂貴的街區。東河岸邊這塊曾經是殘破不堪的碼頭倉庫廢墟,如今已經遍布最現代化的樓房。總部的北邊,是兩幢堪與聯合國大廈媲美的外交公寓。它的對麵,則是花200美元才能住上一夜的豪華旅館。卡特先生、卡斯特羅總統、阿拉伯的酋長們都曾下榻於此。
洛克菲勒雖然前期捐贈了一塊地皮,但之後,其他地皮隨之漲價,他不知道從中賺了多少錢。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位大銀行家把握先機的能力。
還有台塑大王王永慶的公司主營業務本是生產聚氯乙烯( PVC)塑料粉及塑料加工品,似乎跟電子科技根本沾不上邊,但王永慶是一個觀念相當新穎的人,他的思維始終走在時代的前端。他在考察時發現了高科技產品給其他國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便於20世紀 80年代中後期,讓長子王文洋帶領台塑集團向高科技領域挺進。經營石化下遊產品的南亞公司成了台塑集團旗下第一個進入電子產品高科技領域的企業,主要生產印刷電路板,並逐漸打出知名度,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南亞公司已成為台灣最大的印刷電路板企業。後來,王永慶又把印刷電路板事業逐漸從南亞公司分離出來,單獨成立了南亞印刷電路板公司,專門負責生產印刷電路板、銅箔基板、液晶顯示器等產品。隨後,南亞印刷電路板公司業務發展更加迅速,年營業收入超過 130億元新台幣,躍升為全球第二大印刷電路板供應商。到此時,其他企業正在準備進入電子業,而王永慶已經在世界電子材料領域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
當電子計算機還是個很陌生的東西時,王永慶卻發現透過計算機管理,可以避免人為疏忽及造假事件,生產、銷售及賬務更透明化,並及時掌握重點做出決策,提升效率。所以,在計算機還沒有全麵普及的 1982年,台塑就開始實施了電腦化作業,這大大提高了企業經濟效益。等到全球性的網絡熱潮掀起以後,很多台灣企業開始注意網絡的發展潛力,這時的台塑企業早已將所有的工程招標及采購作業全部透過網絡運作。
不論是洛克菲勒還是王永慶,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功,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們懂得掌握先機的藝術,眼光更長遠,能夠提前察覺未來市場變化,快人一步,提前動手,抓住了時間差,最終,先人一步占領市場。社會、市場、環境等都在變化,這些不引人注目的變化,卻常常是未來大變化的提前預兆,誰能夠敏銳捕捉到變化,誰就能搶占先機,先發製人,走在行業前列。
企業成功的先決條件是判斷力
【德魯克微語錄】
尋找已發生的未來,並預期它造成的衝擊會給別人帶來的新鮮感。新事實很容易被人察覺,但需要先讓自己也看見它。那麼接下來可以做或能做的事情通常也就不會難以察覺。換句話說,機會其實既不遙遠,也不渺茫。隻不過,
我們需要先看穿它的模式。——德魯克《卓有成效的變革管理》
【活學活用】
企業發展需要企業家的判斷力,正確的判斷力才能保證企業沿著正確的道路順利發展,而不至於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