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如何培養創業素質(3 / 3)

經過無數次試驗,當謝女士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出樣品後,河海大學有關領導驚訝之餘終於決定與他們合作。如今該產品已成功地打進許多省市,還遠銷東南亞和非洲等國家,年產值2 000多萬元。

相比而言,南京某食品公司總經理沈女士的創業經曆顯得更為坎坷。1992年,她在南京熱河南路開辦了一家酒店,由於風味獨特,一時食客盈門,但一場大火頃刻間將她兩年多的心血付之一炬,還欠下數十萬元的銀行貸款。沈女士沒有一蹶不振,她很快從打擊中站了起來,經多方籌措資金又辦起了食品廠。

一年後,當產品終於在南京市場上有所起色時,產品秘方又被工廠兩名職工偷走,一時間假冒該品牌的食品泛濫,導致他們廠20多萬元食品積壓。又一次的打擊使沈女士欲哭無淚,痛定思痛的她一方麵通過法律渠道討回公道,一方麵拖著虛弱的身體挨家挨戶跑市場。辛苦沒有白費,如今該廠的食品已成功打進南京數家大超市,並遠銷東北等地。

沈女士深有感觸地說:“市場不相信眼淚,重要的是要有毅力。”

創業的哲理

不少人想當老板而又沒有去當老板,他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三個理由是:缺乏資金,沒有路子,從未幹過。三位被評為“巾幗創業明星”的女老板在介紹自己的創業經驗時,一致認為:眼光、信心、毅力是比資金、路子、經曆更重要的創業資本。

隻有偏執狂才能成功

創業艱難百戰多

創業故事

1986年,段曉雷離開宏基,獨自一個人開著他那輛二手的廂型車上路,開始了未知的美國之旅。

剛開始的一兩個禮拜,段曉雷每到一個小城鎮,第一件事就是到加油站,問當地人附近哪裏有中國餐館,然後去餐館找老板閑聊,了解當地華人社群的概況。

他想,有做生意的就一定需要進貨,進貨就一定有發貨倉庫。問到了這些資訊後,他就到發貨倉庫去批了一些貨,裝在他的二手廂型車後座帶回。他賣的東西從裝飾燈、嬰兒學步機到手推車,什麼都有。平時,他到警察局去登記,一整天隻要付10美元,就可在街角擺個地攤做生意。星期三和星期六,他移師到跳蚤市場去擺攤,一件6元批來的商品,可以賣到15元,利潤相當不錯。

幸運的是,段曉雷身處矽穀這樣一個創業之城,沒有人會嘲笑失敗,也不會因此就不再給創業者嚐試的機會。白手起家的想法,一直在段曉雷心中縈繞,他回憶過去幾次創業的經驗。

第一次創業,可以說是為創業而創業,沒有營運計劃書,完全是土法煉鋼式的,幾個朋友掏點錢,做點小小的買賣。

第二次創業,微軟的視窗係統剛推出來,速度還很慢,於是他想到要做視窗加速器。結果,硬件做出來了,軟件卻沒能跟上,功虧一簣。

第三次創業,他去重整Tiara公司。這個公司有兩個產品,一是點對點的區域網絡軟件,一是網路卡。但就在公司重整完成的那天,段曉雷還記得很清楚,微軟突然宣布將網絡功能內建在新版視窗中;而台灣也同時推出了單晶片網絡卡,使得成本大減,市價從原來一片叫價70~80美元,一下子掉到20美元。一夕之間,公司的兩個主力產品市場消失,於是隻好黯然收場。

Tiara後來並購了Internex,轉型成為上線服務業者(ISP)。

1996年初,段曉雷創立了Above Net,創業之初資金並不寬裕。他選好辦公地點,但並沒有那麼多錢付房租。於是他直接找上房東,告訴他,他帶來了兩個消息,一個是好消息,一個是壞消息。好消息是,他要向房東租房子,而且一租就是30年;壞消息是,他並沒有錢付房租。段曉雷說服房東讓他用股票換房租,解決現金流量不足的問題。

Above Net於1998年10月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到1999年11月中股價為37美元,市值達57.8億美元。

創業的哲理

創業者總有一種令人難以言喻的固執,甚至是偏執,失敗了爬起來,繼續走,一直到成功,還要敢做沒人做過的事。四次創業經曆,段曉雷一步一步走得辛苦孤寂,但他一步步融入了美國主流社會,適應了自己與當地人的差異。一個異域中的創業者,要真正消除文化背景、意識形態方麵的差異是相當困難的,但要想創業成功,就要紮根到當地的土壤中。總是以異鄉人的思想和當地人相處,隻能使自己顯得格格不入,更不用說創業成功了。

無畏無懼,才能無往不勝

從恐懼中站起來的巨人

創業故事

王嘉廉,北美華人首富,“全美最富有的亞洲移民”,國際聯合電腦公司的創辦人、董事長。當年,他憑著自身努力,赤手空拳闖出了電腦軟件業的廣闊天地。

1944年,王嘉廉出生於上海,1952年全家移民到美國。剛到美國時,家中生活困難,有時沒有錢買校餐,還要受到其他族裔人的歧視。大學畢業時,他讀到一則哥倫比亞大學招聘計算機程序員的消息,為了找一個糊口的工作,他雖然從未用過電腦,仍大膽應聘,而且居然被錄取了。

王嘉廉在編了兩次程序之後,決心以此為終身事業。他當過軟件推銷員,後受雇於一家電腦公司。1971年,王嘉廉和他工作的公司被另一家更大的電腦公司起訴侵權,他憤而抗爭。在當律師的哥哥幫助下,雖然花了不少錢,但贏了官司。1974年,一家叫聯合電腦的瑞士小軟件公司請王嘉廉擔任其美國總經銷,王嘉廉推銷有術,短短幾年內便建立了自己的銷售網。

1976年,王嘉廉幹脆將聯合電腦公司接手過來,自辦企業,開始了艱難的創業之路。最初建立時,他們隻有3個人,工作間是家裏的車庫。後來,國際聯合電腦公司年經營收入達25億美元,在全球43個國家雇用1.3萬多人,是在信息產業界排名前列的跨國公司。

1999年,美國國際聯合電腦公司成為美國第二大軟件公司,其軟件銷售額達到5.6億美元,銷量僅次於IBM公司。作為國際聯合電腦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兼總裁,王嘉廉成了美國新經濟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他被人們稱為軟件業的“鐵漢”。

創業的哲理

王嘉廉對其事業成功的認識是:“恐懼心理使我不斷頑強地堅持下去,一種連飯都吃不下的不安全感促使我一天天、一年年地幹下來,並且盡力而為。”

創業者有強大的創業動力,才能夠保證他在遇到困難時永不退縮。想想,從未用過電腦的人居然能被聘用做程序員,那是一種什麼精神在支持著他?也許正是那種大無畏的精神,才能取得別人的信任,也才能夠在成功的路上不斷前進。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為夢想而生的餐飲大亨

創業故事

李·鄧納姆是一個身材高大的黑人,成為一個餐飲業大亨是他童年時就有的夢想。1971年,李·鄧納姆決定放棄穩定的警官職業,而將自己的積蓄投入到餐飲事業上,他決定一步一步地實現童年時的夢想。

最初,李·鄧納姆想在布魯克林開一家高級餐館,他手裏拿著商業計劃,開始籌集啟動資金,但是銀行家們拒絕給他貸款。由於沒有足夠的資金開辦一家獨立的餐館,李開始轉向申請授權經營專賣店,他向許多大的餐飲公司發出了申請表格。麥當勞快餐店決定給他一個授權,同時附加了一個條件:必須在老城區內開店,並且是當地的第一家麥當勞快餐店。麥當勞其實是想驗證他們這種快餐店是否在老城區也能取得很好的收益,而李看上去好像是開這樣一家快餐店的最佳人選。

為了得到授權,李不得不投入自己的全部積蓄,同時他還要借10.5萬美元。李在慎重考慮之後,做出了最後的決定,他相信自己多年來的準備工作,包括夢想、計劃、學習和積蓄都不會付之東流。最後,他在協議書上簽了字,開辦了在美國老城區的第一家麥當勞快餐店。

開始的幾個月對李來說,簡直就是個災難。流氓鬥毆、槍戰和其他的暴力事件頻頻在他的店裏發生,雇員們偷食物和現金,而且他無法從麥當勞總部得到任何的幫助,因為麥當勞總部的代表非常害怕到貧民窟來協調工作。雖然他的商品、利潤甚至他的快餐店都曾被人奪去過,但李的夢想卻沒有人能奪走,他始終堅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

在不得已之際,李·鄧納姆想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首先,他向鄰近的惡棍們發出了強硬的公告,雇用那些小流氓,讓他們去工作。同時還加強了管理,對出納員進行突擊檢查來避免偷竊。他還改善了工作環境,每周一次向雇員們講授為顧客服務和管理方麵的知識,鼓勵他們發展個人的職業目標。他總是強調兩件事:他的餐館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擺脫醉生夢死生活的機會,並且雇員對顧客的服務水平越好、效率越高,賺錢的機會也就越多。

20世紀80年代,快餐店的情況漸漸好轉。到了1986年的時候,李·鄧納姆的快餐店成了麥當勞生意最好的快餐店之一。1990年,這家快餐店又上了麥當勞總部的光榮榜。

1997年,在李·鄧納姆的讚助下,社區成立了運動隊並設立了獎學金,使在街道上流浪的孩子們走進了社區中心和學校。這一切使紐約老城區的快餐店成了麥當勞在世界範圍內利潤最高的連鎖店,每年利潤高達150萬美元。

2000年,李·鄧納姆擁有九家快餐店,雇員達到435人,每天賣掉數百萬份快餐。

創業的哲理

一切皆有可能,因為有夢想和計劃。李·鄧納姆改變了自己的一生,為成千上萬想實現自己夢想的人們指明了一條務實的道路。

夢想與現實始終隔著一段距離,如果隻有夢想,而沒有實現夢想的計劃和過程,那夢想隻能是空想。一個成功的創業者,正是因為執著於自己最初的夢想,並毫不動搖地去為實現夢想而努力奮鬥。

不放棄夢想,夢想就不放棄你

執著夢想的圖書公司創始人

創業故事

羅伯特·德·格拉夫曾經在出版業從業17年,他的出版生涯開始於1922年,那時他在其表兄納爾遜·道布爾迪的公司任推銷員。做了3年銷售之後,他被任命為道布爾迪的一家子公司——花園城出版公司的董事長,該公司主要出售廉價的布麵精裝重版書。在11年的任職期間,德·格拉夫創立了該公司最成功的非小說重版書係列。

在這期間,德·格拉夫經過調查,得出結論:隻要重版書的價格下降,並且將其銷售渠道擴大到超出普通書店的範圍,重版書的市場就能擴大。所以,他產生了出版25美分的平裝本書籍的想法。但他的想法並沒有得到支持。於是在1936年,德·格拉夫辭去了在花園城出版公司的職務,想要創辦自己的重版書書屋。

但藍緞帶書籍公司說服他接受了總經理職務,該書屋出版好幾種係列的布麵精裝再版書。德·格拉夫又試圖說服藍緞帶書籍公司接受他的計劃,但又以失敗告終了。於是,他再次決定自己創辦公司。

1938年2月,他從藍緞帶公司辭職,花了一年的時間學習了有關經營平裝本圖書企業會遇到的生產和市場營銷方麵的問題。他要生產出一種既可以賣25美分,又能留給出版商一定利潤的質量良好的平裝本圖書,並且不僅是在書店出售,而且在藥房、報亭等原來並不出售圖書的零售渠道進行銷售。

德·格拉夫進行了深入的調查,他的發現是讓人欣喜的。印刷技術的發展,以及獲得更加廉價紙張的可能性,使大規模平裝本圖書的單位成本控製在7~10美分成為可能。即使在支付1~1.5美分的版稅給原來的精裝本出版商之後,也將能以16美分的低價出售給批發商,並仍然能獲得可觀的利潤。這反過來將為批發商和零售商留下足夠的賺頭,使他們經營這些書籍時也能有利可圖。

1938年夏季,德·格拉夫通過以有限數量試銷一本《大地》,並向5萬名讀者郵寄問卷的方法調查了消費者對其平裝本圖書的需求量。通過調查不僅使他確信人們需要廉價的平裝本書籍,而且讓他下定了決心做袖珍型版本叢書。

1939年,在出版業人士普遍不看好的情況下,德·格拉夫創辦了袖珍本圖書有限公司。在兩個月內,其他城市的電報訂單如潮湧來,迫使袖珍本圖書公司開始在全國銷售。最初,公司依靠由78名書店代表組成的實地工作人員銷售其平裝本圖書,但是公司很快認識到,通過雜誌批發商能更加有效地實現廣泛的銷售。到1945年時,袖珍本圖書公司將其實地工作人員減為15名監督人員,他們負責監督向美國和加拿大75 000家書店銷售平裝本圖書。通過發展廣泛的銷售網絡,袖珍本圖書公司達到了書籍業前所未有的市場飽和。當公司慶祝其創建10周年時,它每年銷售的平裝本圖書達1.8億冊,使該公司在一個業已巨大而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有無可爭議的領導地位。

創業的哲理

眾人的反對,尤其是所謂的權威人士的反對,往往是創業者必須要麵對的難題。在麵臨這些難題時,是退縮還是堅持就成了創業成功與否的分水嶺。德·格拉夫憑借自己在出版業多年的經驗及對市場的準確調查,認為平裝本圖書會受歡迎,於是他不顧出版界的意見,創建了自己的平裝本圖書公司。在創業的道路上,有反對的聲音是很正常的,如果一有不同的聲音便產生動搖,是不可能取得成就的。成功的創業者都有自己堅持的目標,他們不人雲亦雲,也不會輕易地放棄理想。

創業導航:創業,你準備好了嗎

下海創業之前應慎重考慮,三思而後行,必須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麵的準備工作:1. 心理準備

做生意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特別是對一個創業者來說,創業的艱辛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的,因為你會經常遇到諸如資金、人事、市場等方麵的各種困境。因此,創業者要有經曆挫折的心理準備,要有信心、勇氣和不屈不撓的精神,以積極的態度去迎接挑戰。

2. 項目準備

一個新的企業的創立,需要麵臨很多困難,市場局麵很難一下子打開。你必須有幾手準備,也就是要準備一個或若幹個可行項目。越是有利可圖的項目,就越有強硬的競爭對手。你隻能根據環境條件,根據自己的優勢,權衡選擇。一般而言,能夠發揮自己優勢的項目,是較好的選擇。

3. 資金準備

辦一個商店或公司,首先必須準備一筆啟動資金。如果沒有這筆錢,必須通過各種途徑進行籌集。不僅如此,你還要確保在公司資金周轉困難時,能及時籌集到所需要的資金。

4. 商業知識準備

辦公司必須具備一定的商業知識和經營之道。經商者總是以商業的眼光看待問題,能不能使一件平常之物成為社會大眾必需之品,技術可行性如何?能否獲利?如果不具備一定的商業知識和經商的經驗,則很難有準確的判斷。

5. 社會關係準備

辦公司需要涉及許多方麵的問題,如人才、工商、稅務、銀行、貨源、市場等。初次下海如盲人摸象,分不清東西南北。如果想迅速打開局麵,必須借助各方麵朋友的幫助,因此平時就要廣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