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創業者來說,開創新的企業,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獲得資金。創業者如果籌不到足夠的創業資金,不僅“寸步難行”,而且還有可能導致企業無法生存下去。
創業者應開動腦筋,廣開門路,想方設法融到更多的獎金,可以向專業投資人融資,也可以向銀行貸款融資,也可以向親戚朋友借錢,還可以采用合夥創業、加盟連鎖等方式變相融資,總之,要利用一切可能的辦法籌集到創業資金。隻有資金到位,創業者才有可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取得良好的開局。
融資要有水滴石穿的恒心
王博士的漫漫融資路
創業故事
王先生從中國科技大學無線電係畢業後,赴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博士,先後就職於美國太平洋貝爾公司、蜂窩數據公司、英特威爾公司,2010年在矽穀創建美國通用無線通信有限公司(美通公司)並任總經理至今。
美通公司是高技術企業,它的創建,資本是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王先生的第一次融資經曆非常富有戲劇性。他參加了一次風險投資演講會。會前,已經有了開發個人移動通信信息終端的創意,臨到會議結束時,他走上演講台向演講的風險資本家談了自己的創業思路。有個風險資本家聽了他的“故事”後,就給了王先生一個電話號碼說:“我們找時間再談。”之後,王先生連續三天給那個風險資本家打電話,都沒有人接聽,但王先生每次都耐心地留下語音留言。
終於有一天,那個風險資本家給他回電話並約定了會麵的時間、地點。當兩人見麵時,風險資本家說:“知道我為什麼不接電話嗎?這實際上是對你的一個測試。如果你連打電話的困難都不能夠克服,我肯定不會找你。因為一個創業者必須有不怕困難的基本素質。”
這樣,經過6個月的談判之後,王先生終於從MK Global和Tong Yang Ventures兩家風險投資公司得到了第一筆總額為2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此後,王先生又從7家風險投資公司融入資金3 000萬美元。幾次成功的融資經曆,使王先生差不多成了一個專業的風險投資專家。
王先生認為,要想融資成功,首先要堅持一個原則,就是永遠要多談幾家;其次是要選擇正確的投資人。所謂正確的投資人的判斷標準有以下幾條:一是要在你的企業所屬的產業當中有投資經驗;二是要有充足的資金;三是要控製好節奏以便讓幾家的談判進度持平;四是在錢進入自己的銀行賬戶之前永遠不要抱有任何幻想,因為隻要錢還未兌現,就始終有變化的可能。
創業的哲理
要想創業,就要有資本。而資本的來源多種多樣,利用風險投資、融資,是王先生的選擇。風險投資不可能輕易得到,投資商選擇一個創業者,就像創業者自己創業一樣,要有獨特而有遠見的目光。爭取風險投資不僅要靠項目、需要一定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創業者的人格魅力。投資商不僅要選擇項目,也是在選擇一個人。一個成熟的創業者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既要專業化,又要有堅韌的個性,這樣才能取得投資商的信任。
先明確股份產權分配,後啟動創業藍圖易趣創辦人邵亦波的苦惱
創業故事
易趣網創辦人邵亦波的第一個創業項目不是eachnet(易趣),而是一家美國醫療行業的IT公司。波士頓谘詢集團(BCG)的老板跟他的朋友們成立了這家公司,邀請邵亦波加入,那一年他22歲。他們的生意做得很大:耗資10億美元收購了一些公司,合並起來運作了幾年,把公司推到了世人的麵前,那仍然是一個很大的買賣,可是失敗了。什麼原因呢?他的老板跟朋友出現了嚴重的分歧、爭吵。
當然,創始人之間的分歧和爭吵是正常的,如果創始人之間總是保持意見一致,並不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在這個案例中,爭議的焦點在於誰應該占有51%的股權,誰應該占有49%的股權。邵亦波的老板說:我為這家公司貢獻了這麼多,我應該持有51%的股份;他的朋友也說了:一年前我們就決定了,我們是對等的,你怎能說話不算話呢?兩人爭吵了好幾個月,最後還是分家了。這之後,邵亦波才去了哈佛商學院,畢業後創辦了易趣。
在隨後的兩年中,5個創業公司的經曆讓他對這一問題認識得更清楚了。這5個公司中,有4家因創始人間產生爭議而到了失敗的邊緣,而這4家公司中有3家是因為股份分配問題,其中一家徹底失敗了,另外2家在他的幫助下解決了彼此的爭吵、分歧,活了下來。
這些經驗,讓他總結出了創業者通常會犯的兩個錯誤:第一,合作的第一天,沒有把股權的分配談清楚,記錄下來;第二,沒有考慮假如一個合夥人中途走人,股份該如何分配。
他以前波士頓谘詢公司的老板犯了第一個錯誤,很多時候,創始人之間不想對誰應該占多少股份進行艱苦的爭論,怕傷感情,他們或者避免進行全麵的討論,或者搞得模棱兩可,比如,我們之間是平等的,延後再討論;我們都是講理的人,還有什麼不好說,以後再說……如果合夥人是3個或者更多,討論就更複雜,因此人們往往趨向與延遲討論。可最終的結果,往往是不歡而散。
創業的哲理
討論彼此的利益與責任分配是所有合夥人之間都無法回避的問題,盡管大家都不願意麵對。但問題是,這種討論拖得越久越難定奪,越等事情越糟糕。所以,關於股份分配的問題還是盡早討論比較好,理想的討論時間是:在創始人達成合作意向之後,在真正開始創業之前。
同樣,僅僅討論股份分配還是不夠的,如果一個創始人分得了很多股份,後期做事不力該怎麼處理?如果一個創始人離開了公司或者公司想剔除一個合夥人,怎麼樣處理他的股份?這些都是在一開始要考慮的,醜話說在前麵,總比以後遇到問題時才撕破臉來得好。權責明確,才能確保你們的公司不會因為股東之間的矛盾而夭折。
另外,在經營過程中,一定要做到賬目清楚、手續齊全,隨時經得起檢查;對所有賬目的進出情況、合作實體的經營狀況和損益情況要定期在合夥人間進行公開,利益分配要嚴格按照合作協議中的規定辦理,做到各方心中有數,才能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與麻煩。
與其向外融資,不如向內融資
拒絕風險投資的用友
創業故事
成立於1988年,最初注冊資本僅為5萬元的用友公司,在十年之後的1999年,注冊資本為人民幣7 500萬元。又過了十年之後的現在,它已經進入全球軟件業的50強,成為一家世界級的軟件企業。這家曾經也是小資本創業的公司,是怎樣在短短二十年間把雪球滾到這麼大的?
1991年的用友公司,麵對200餘家大大小小的財務軟件公司的競爭,把提高市場占有率作為其首要戰略目標。事實證明這個決策是對的,連續三年,用友公司的營業額和營業利潤都以60%的速度增長。終於,用友要考慮上市了。這時候,就要麵臨融資問題。
由於這一時期的用友,經營風險已經大為降低,而發展前景不可限量,投資價值遠遠大於傳統行業的成熟企業,所以國內、國際的資金不請自來,形成用友公司被資金追趕的局麵。半年之內來訪的就有幾十家之多,有海外的也有國內的。但是,用友沒有接受這樣的投資,因為用友高層經過分析認為,用友已經度過了需要風險投資的創業期,這類投資對用友上市地位和發行價格也不會有所幫助,所以接受風險投資的意義並不大,用友完全可以獨立上市。
他們當然不是盲目自信。由於經營已經有一段時間並且初具規模,與供應商和經銷商有了固定的合作關係和一定的話語權,用友有條件通過應付賬款和預收賬款占用上下遊的資金來積聚一筆可觀的流動資金,這筆資金對用友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作用良多。而且,用友創造了可用於擴大再生產的盈利。這部分由留存利潤轉化的內源融資數額,標誌著企業經營進入健康的良性循環,企業有能力僅憑內源融資生存和發展。
最終,用友拒絕了融資成本最高的風險資本投入,平穩地度過了由於規模擴大而帶來的企業“青春期綜合症”,直接衝向了中國資本市場這條跑道,衝向自己光輝燦爛的明天。
創業的哲理
用友為什麼會拒絕風險投資呢?誠然,風險投資、銀行貸款、股票上市和發行債券這些外源融資具有高效性、靈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的優點,但過多的外源融資會增加企業的負債率,使企業控製權分散化,加大企業的經營風險。而內源融資的原始性和自主性能夠減少企業對外界的依賴,降低外部環境對企業經營的影響,提高企業的自我發展能力,也能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更能降低企業經營風險。所以,實力雄厚的用友會做出內部融資的決定。
那麼,企業該怎樣做呢?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具有內源融資能力呢?
內源融資主要由留存盈利、折舊和定額負債構成。
留存盈利是提取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形成的資金,具體方式是企業的當期利潤不分配,或向股東發放股票股利而不發放現金股利。
折舊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固定資產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有形和無形的損耗,它通過銷售收入分期收回。折舊不增加企業的資金規模,但能夠增加企業當期的現金流量。
定額負債是根據現行財務製度結算程序暫時保留在企業內部的一部分經常性的延期支付款項,主要包括應付工資、應付福利、應交稅金、預提費用以及其他應付款等。雖然定額負債不屬於企業所有,但短期內它總是穩定地存在於企業中。因此,企業可將其作為短期流動資金充分利用。
由這些內源融資形成的方式可知,留存盈利要求企業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折舊要求企業資產中固定資產所占份額較大,定額負債與相關法律和核算製度有關。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內源融資方式。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可行性商業計劃打動投資者
創業故事
當湯姆·F.赫林夫婦倆到紐約的尼亞加拉大瀑布做伉儷旅遊時,他們驚奇地發現,在這大好美景兩岸的美國和加拿大,都沒有為這些留連忘返的遊人提供歇宿的住所和其他設施。
從此,在赫林的心裏就產生了一個在風景區開設旅館的想法。要建造旅館就得找地基,他在格蘭德市找到了一所高中,因為校方想出售這座房子。可是當時赫林還隻是一家木材公司的小職員,周薪僅有125美元,想買這幢房子,卻苦於無資金。於是他向自己公司的股東遊說,希望他能從事旅館經營,但沒有成功。他隻得獨自籌集了500美元,請一位建築師設計了一張旅館示意草圖。他既未攻讀過建築,又沒有鑽研過工程,因此,他對示意圖的可行性研究慎之又慎。當他帶著示意圖向保險公司要貸款60萬元時,保險公司非得要他找一個有100萬元資產的人作擔保。於是,他向另一家木材公司的總經理求援。總經理看了旅館示意圖後,以本公司獨家承包家具製造為條件,同意做他的擔保人。
赫林又以發行股票的方式籌集資金,他提出兩種優先股:一種股份供出賣,取得現金;另一種是以提供物資來代替股金。就這樣,他籌集到了創業所需的資金,建成了理想中的拉波薩多旅館。
創業的哲理
凡是資本,都是要追求回報和收益的,以創業資本形式存在的風險資本當然也不例外。趨利避害是一切資本的本能,風險創業資本不同於一般投資的獨特之處隻是在於它的高風險性與高回報率並存。麵對如此理性的資本所有人、如此精明的資本運作人和管理人,創業人用什麼來吸引風險資本的注意力呢?一個好的商業計劃是獲得投資的關鍵,要盡可能說清楚投資者所關心的那些事情,如可能的增長前景、可能遇到的風險、管理、潛在的競爭以及資產折現能力和方案。
任何投資者都會問到的關鍵問題是:我能從這個項目中獲得多少回報?這個市場有多大?會有什麼損失?交易當中還有誰發揮作用?這個公司又將怎樣接觸到顧客?我的資金何時和怎樣才能撤出?另外,還包括對商業計劃各項內容的第三方驗證等。
因此,一個全麵的商業計劃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內容:管理團隊簡述、商業計劃、應有的智力背景資料(包括市場分析、研究論文、專利成果等)、商業評估公司對公司在投資者投資前及投資後的價值估算、出售最少股權換取最多投入的交易結構。
你的創業想法、發展計劃、商業報告、企業模式發展遠景、市場份額,還有你個人、企業的信譽,這些都是風險投資者考核的範圍。為了增加獲得風險投資的機會,你必須拿出一份吸引人的商業計劃書,同時用你的人品信譽做擔保。
沉迷於“短貸長投”無異於玩火自焚“短貸長投”,創業者的長痛
創業故事
就融資規模和其錯綜複雜程度而言,德隆在中國的企業界獨一無二。而德隆正是憑借這些合法與不合法的融資方式才發展成為龐大的企業集團。德隆產業整合需要大量的長期投資,它往往依靠向銀行及其他機構短期融資,以保持資金平衡。但這是危險的平衡,一旦資金鏈斷裂,後果不堪設想。偏偏這些資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短期融資,被德隆用在了實業的對外擴張上。眾所周知,德隆的實業以傳統產業為主,回報緩慢。這樣的短貸長投,無異於玩火。2004年,隨著對德隆的質疑不斷增加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出台,德隆顧客的信心動搖了,於是“短貸長投”的資金鏈斷了,遊戲就此結束。德隆通過短貸長投竭力打造資本航母,卻最終一敗塗地,以近乎慘烈的方式警示著後來的幻想家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