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哲理
發生在女主人公身上的事情總在一遍遍地重演,但別人未必有她那麼幸運。一旦流動資金不足,再好的項目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泡湯。所以,小額資本創業者一定要注意準備充足的現金作為流動資金,不要在創業的過程中總是與現金流進行殊死搏鬥。
創業者應該把自己的所有現金和能夠變現的資產分為三份:第一份用於先期投資(含流動)。第二份用於追加(因為企業運作過程中有許多不可預測的因素),你應該明白追加用完就意味著你徹底沒有錢可投了。你最多隻能走到這步,不要寄希望於借錢。無論是向銀行還是朋友借,弄不好都可能使你負債終生。第三份是你的生存錢。即使失敗,你不至於連飯都吃不起,你能維持生存就可能東山再起。你能生存不靠舉債度日,在別人眼裏你還有實力和麵子,朋友還會幫你,這個外表也是很重要的。
要知道,幾乎所有的訂單都必須是先付款購買材料,再出貨收款。而且你的顧客或者供應商不一定願意與你按月結算,再加上許多企業都要低利潤生存,這些都有可能使你的現金流狀況雪上加霜。所以,為了不讓自己陷入舉步維艱的局麵,一定不能忽視流動資金。
大量成本開支會拖垮公司
公司是怎樣被拖垮的
創業故事
2004年中旬,李小丁因為第一個享受到南京大學生就業相關優惠政策而名噪一時。後來情況怎樣?李小丁告訴記者,他已經不再做具體業務了,隻偶爾在網上接一些單子。看來,李小丁的創業經曆並不是一帆風順。讓我們來看看他創業一年多的酸甜苦辣,讓更多準備創業或剛剛開始創業的人知道,應該要注意些什麼。
當他決定去創業時,最大的問題是啟動資金,他征得母親的同意,用自家住房賣了20萬元作為第一筆啟動資金,成立了南京怡然科技有限公司,從事計算機培訓和網上筆記本銷售業務。創業初期,李小丁認為低價營銷是競爭初期最有效的武器,他就把計算機培訓課程價格定為50元\/半個月,學員每天可以上機練習,還能免費獲得一本教材。一開始反響不錯,生源也很可觀。很快,李小丁的公司在南京計算機培訓領域漸漸闖出了名氣,不久還開辦了一家分公司。除去成本,賺的錢並不多,但他總算是看到了希望。
但當公司各項工作深入進行下去的時候,他發現自己開始有些掌控不了局麵,各種細節上的差錯會因為問題無法及時得到解決而迅速膨脹。出了問題,顧客當然不會買賬,而且更要命的是當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後麵就會出現一連串的問題,讓他應接不暇。
創業前一定要想到如何做才能不虧錢,李小丁總結說,經營過程中有一項工作是非常必要而且很關鍵的,那就是學會控製成本。否則,大量的開支會拖垮剛剛起步的公司。南京計算機市場主要集中在珠江路和鼓樓區的各大高校周圍,為了避開競爭,他選擇了新街口商業中心,最後導致了房租成本過高。房租、計算機設備更新、水電費用、廣告投入、教材成本、人力資源成本,等等,沒有經驗是很難做好的。以打電話為例,固話月租35元,為了控製這個成本,他全部改用了小靈通,這樣每月可以節省不少錢。以前可以眼都不眨一下花掉1 000元錢買一些並不是很需要的東西,當了老板之後發現完全不行。
創業的哲理
剛起步公司的失敗有著諸多的原因,管理不善、業績不佳、資金不足、成本控製不力等都有可能是罪魁禍首,其中尤以成本控製不力最為常見。以李小丁的培訓公司為例,我們可以簡要了解到一個剛起步公司主要的成本支出,想要創業的你,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麵需要支出成本,哪些方麵可以節約成本。
再小的買賣也要有本賬
從賬本中讀出來的開店生意經
創業故事
小楊和小馬一直珍藏著他們當初開店用到的記賬本。說是記賬本,其實就是兩個很普通的筆記本,賬也記得不那麼規範。無非就是一天賣了幾張桌子、花了多少錢等。但簡單歸簡單,賬本上每一筆都記得十分認真。
小馬有自己的工作,收入穩定,工作時間也有規律,業餘時間還算充裕。2005年6月,女朋友小楊從幹了三年的超市辭了職,小馬和小楊開始琢磨生財之道。後來在朋友的介紹下,小馬看中了某品牌的學生桌。“如果在小區和學校多一些的地段開家專賣店,生意肯定不會錯。”
選定項目之後,他就開始馬不停蹄地找店麵。幾經周折,終於在幾個小區邊上找到了一個小門臉,“旁邊還有一所小學和一所中學,應該是比較理想的店址。”選好了店麵,小楊和小馬開始和房東談價錢。“我當時有1 300元錢,她手裏有1 000元錢,總共就這麼多。”小馬說,兩人在找好了店麵之後才開始考慮資金問題,算下來第一筆啟動資金隻有2 300元。而最終談下來的店麵租價是每個月900元,而且房東要求一次付清兩個月的房租和一個月的押金,總計2 700元。“拿著2 300元就開店,你可能都想不到,但我們就是這麼幹的。”
這才僅僅是個開始,隨後又有一些陸續不斷的投入。兩人又東拚西湊了幾千元,開始著手進行店麵裝修。為了省錢,房子粉刷等簡單活都是請朋友來幫忙幹的,5個人整整幹了10天。2005年7月10日,小楊和小馬的學生桌專賣店開張了。賬本上顯示,開業第一天賣出學生桌一台、椅子一把、護眼燈一盞,收入420元。
淡季的那幾個月,平均每月隻有1 000元的利潤,除去一些必要開支,基本上所剩無幾,但不管怎樣都得堅持下去。慢慢地,隨著賬本數量的增多,他們對這個行業日漸熟悉,知道了哪些商品銷量好,什麼時候是黃金季節,再加上注意研究顧客心理,揣摩經商之道。他們的生意日漸興隆起來,規模也越來越大,早已不是當初那家小店了。
創業的哲理
創業過程中,隨時都要用到錢,總是感覺錢不知不覺間就花光了,你不妨試著從記賬開始,唯有清楚金錢的流向,確切地掌握支出的各項細節,創業者才能明白,合理地支出。而且創業時用記賬的方式讓自己了解成本、利潤,一年或一季定期檢視獲利狀況,還可以避免盲目擴張。
一般來說,稍微大一點的企業都會毫不猶豫地聘請會計人員來管理賬目。這個原本不需贅述,但許多小額創業者卻忽視這點,尤其是打算開個小店的創業者,認為收支自己心裏有數,不需要記什麼賬。這種想法,肯定是錯誤的。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小企業日常運營的各項收支,同樣要有清晰的賬目。除了全麵掌控經營狀況之外,還要考慮成本核算、稅務籌劃、資金管理等項目。不管怎樣,再小的買賣也要有賬本,你不一定非要請專門的財會人員,也可以考慮代理記賬業務,或者使用記賬軟件等。
創業要有那麼一口飯讓自己存活下來800萬元都去了哪裏
創業故事
創業前,郭先生曾經擔任過首席財務官的那家民企,鼎盛時期在業內名列前茅,年銷售額近8億元。後來老板撤資不幹了,無奈中,他就和該公司的總經理、營銷副總三人組成了創業團隊,注冊了新公司,注冊資本500萬元。原總經理是第一大股東,占60%股份,做法人代表;他是第二股東,占30%股份,主管行政財務;那位營銷副總占10%股份,仍管營銷。他們三人帶領著原企業主要骨幹人員,在同一行業內開始了創業。
然而500萬元資金居然在不到8個月的時間裏就耗得差不多了,隨後企業每個月以20萬元的額度虧損!怎麼辦?三個股東協商後,決定繼續按股份比例投資彌補虧損。於是,郭先生每個月從家裏拿出6萬元補虧,大概持續了將近一年。他幾乎把家裏的錢花光了,卻還見不到曙光,企業繼續虧損。夫人不幹了,給他下了最後通牒。
郭先生感歎,過去他做財務總監給老板打工時,幫著老板融了不少資金。可千萬元的資金,一轉眼三下五除二就被老板花沒了,而正經活兒還沒幹呢。當時他就心想我要是做了老板,一定把錢用在該花的地方,踏踏實實地做事。然而,創業之後他充分理解了原來的老板:作為創業者,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每一筆錢都該花,老板緊摳慢摳,錢還是很快就沒有了。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做老板不知道什麼叫花錢如流水啊!
當初老板要撤資,他們三個死勸活勸,可就是不行,老板堅決要撤資。最後他們三個一商議:老板不幹我們幹!本來平時的活兒就是我們幹的,原班人馬,原來熟悉的市場,不就是流動資金嗎!在他們的計劃中,半年就會有正現金流,500萬元的投資,含著豐足的備用金,無論如何花都能把公司開起來!可沒想到,20個月,500萬元花完後,他們三個又投進去將近300萬元,幾乎全打水漂了!雖然有些收入,但少得可憐。他們後來遇到經營困難時,也總結反思當初老板為什麼要撤資,估計是這個行當太不好幹了,不確定性因素太多了。但真正的原因,他們始終搞不清楚。
創業的哲理
等你自己做了老板才知道,開公司花錢就像是關不上的水龍頭,無論如何也止不住水嘩嘩地流。創業英雄們失敗的原因太多了,但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現金流接續不上。許多創業者都感慨創業成本實在太高了,高到不能簡單地用金錢來衡量,而最終又都轉化為錢,化為創業的直接成本。
有些創業者會充滿遺憾地說:就差那麼一點兒錢,當時要是有那麼一點兒錢,就會完全是另外一番光景。言外之意,就是人快餓死了,給他口飯吃也許就會活過來。但是誰能保證就不會再有挨餓的時候?當再餓的時候誰又能保證剛好還有那麼一口飯呢?其實做企業,就是要做到當企業每次挨餓時,都有那麼一口飯讓企業存活下來。你不能保證自己挨餓的時候總會有人幫你,就必須自己努力不挨餓,也就要盡量清楚自己的現金流向。
一塊錢要發揮100%的功效
創業投資,好鋼用在刀刃上
創業故事
在成都,有一家由溫州人開設的專門批發皮貨的商店,它有一批固定的顧客。開始,店鋪規模很小,有個成都老板每次都是騎著自行車來,進幾千元的皮貨。一年後,這個溫州人的店麵擴大了,成都老板也換了摩托車,但他還是進幾千元的貨。又過了兩年,溫州人的店鋪擴大為皮貨批發商場,此時,成都老板開了小汽車來進貨,但進貨量仍然沒有增加。又過了兩年,成都老板因為競爭激烈破產了。而溫州老板則成了裝備有意大利最先進生產線的鞋廠廠長。兩人聊天,溫州老板問:“這些年你賺的錢都哪裏去了?”成都老板回答:“你沒見我換了摩托,又換了汽車嗎?前段時間還買了套新房,花了20多萬元。”溫州老板笑笑:“我把你買車的錢用在了購買設備上,買房的錢用在了擴大生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