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輯 市場競爭與合作(1 / 3)

優勝劣汰是商業叢林的永恒法則。創業,就要麵臨瞬息萬變的局勢考驗,就要麵對強手如林的對手競爭。在產品日益同質化、市場競爭白熱化的現代市場,創業者隻有勇於競爭,大膽突破過去的框架,不斷求新求變,才能突破重圍,挺立商海潮頭,立於不敗之地。

競爭不可避免,但競爭並不是說要與對手拚個你死我活、魚死網破,這樣往往會導致兩敗俱傷,雙方都受到損害。沒有永遠的對手,隻有永遠的利益,競爭不排斥合作。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創業要依靠拳頭產品起家

重拳出擊,誰與爭鋒

創業故事

奧利維埃·勒熱納出生在法國。1985年,18歲的奧利維埃正在上中學。這個從小就迷上電腦的小夥子設計製造出一種新的調製解調器,並且以每件1 990法郎的售價打進了市場,而當時那些大公司的同類產品價格高達近1萬法郎。不久,奧利維埃中學畢業,為慶賀他會考成功,父母送給他一件十分獨特的“禮物”——為他的產品在專業刊物上登載了整整兩版廣告。隨後,訂單紛至遝來,在母親的幫助下,奧利維埃成立了一家公司。

然而,1990年,正當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奧利維埃卻在一次飛機失事中不幸喪生,年僅23歲。他的母親忍痛接過了兒子的事業,這位諳熟大型商業企業運作流程的母親,首先將產品打入當時尚未采用信息技術的家樂福、大陸、奧尚等法國著名的超市集團。後來,公司又向國際市場進軍,逐步把業務擴展到加拿大、英國、德國、西班牙、瑞士、荷蘭和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為使產品多樣化,開拓新的市場,公司目前正在開發其他信息技術產品,但調製解調器一直是它的“拳頭產品”。

1998年,僅有百名職工的奧利維埃技術公司實現銷售額近2.6億法郎(約合人民幣3.65億元)。該公司從1996年開始將其生產的調製解調器推向國際市場,到1998年,僅僅3年時間就使出口占銷售額的1\/4左右,加拿大一家公司曾一次訂貨達15萬件。

所謂“拳頭產品”,並不一定是高科技產品。這從下例便可看出。

在法國東南地區的工業重鎮裏昂,有一家機械製造廠家——雷普公司。20世紀60年代中期,應顧客的要求,雷普公司開發出一種全新的注膠機製造工藝。運用這種工藝製造的注膠機一上市便引起轟動,大獲成功,成為公司的“拳頭產品”。自此,該公司放棄了其他產品的生產,集中力量專門製造注膠機。

雷普公司雖然隻有職工20多人,但是現在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注膠機製造商,產品行銷世界5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顧客上千家,控製著全球同類產品市場的1\/4。1997年,公司的銷售額達3.7億法郎(約合人民幣5.2億元),其中出口占80%。就這一比例而言,完全可以與那些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相媲美。

創業的哲理

奧利維埃技術公司和雷普公司的成功之路就極具典型意義。大多數人在創業時期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即企業的崛起需要拳頭產品打天下。他們總想追求產品的多樣性,殊不知產品得到市場認可是靠質而不是靠量取勝。當今社會,每年都有大量企業在創建,同時也有大量企業在倒閉,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業。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小企業的優勢並不在於財力,而在於其本身的“質量”,“質量”好壞的關鍵之一就是能否開發出自己的“拳頭產品”。

創新是做大公司的唯一道路

蘋果:從小作坊到大企業

創業故事

1976年4月,26歲的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和21歲的史蒂夫·喬布斯從大學中途退學,創建了蘋果計算機公司。

第二年夏天,沃茲尼亞克開始設計蘋果II型計算機。這一回,他的目標是要把個人計算機變成具有專業水平的實用設備,他的技術創新是蘋果II型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

麥克納不愧為營銷高手,他為蘋果計算機公司設計出了著名的蘋果商標。這個缺一塊的蘋果,比完整的蘋果更能抓住人們的視線,使人記憶更深刻。而且,麥克納還建議放棄傳統微型計算機以金屬為外殼的模式,將蘋果II型安裝在米色塑料外殼中,既降低了造價,又使產品更有現代味道。這無疑是一個出色的促銷計劃。

蘋果II型是第一台具有彩色顯示功能的計算機,它還可以直接接在電視上,節省了顧客購買彩色顯示器的額外開支。1977年6月,蘋果II型剛剛上市,就使蘋果計算機公司的產值突破了100萬美元。靠著蘋果II型機的強大衝擊力,蘋果計算機公司成為美國發展最快的計算機公司。到1978年底,全國已有300多家蘋果計算機代理商。

擁有更大存儲空間、更簡便的啟動係統以及打印機的蘋果II型加強機在1979年掀起了更大的購買熱潮。這一年底,公司的銷售額比去年增加了400%,平均每天銷售出100台計算機。在1980年5月推出的“蘋果FORTRAN”語言,使蘋果計算機公司除了在硬件上擁有領先地位外,又增強了在軟件方麵的實力。

1980年12月,蘋果計算機公司走上了公營股份製道路。1981年,公司把用於研製開發的經費擴大了3倍,達到2 100萬美元,突破點從耗資大、風險高的係統革新轉移到軟件和硬盤這類投資少、見效快的局部革新上。公司連續上市了40餘種實用軟件程序庫,並推出了存儲能力遠遠超過軟盤的硬盤係統。

為了與強大的IBM公司爭奪個人計算機市場,1983年蘋果計算機公司推出了“利薩”計算機。“利薩”計算機引入了鼠標器,它可以使用戶根據顯示屏上的圖像提示,自由選取自己需要的功能,擺脫了對鍵盤指令不熟悉的心理障礙,增強操作信心。

1983年4月,喬布斯請來了前百事可樂公司總裁斯卡利出任蘋果計算機公司總裁,希望利用其豐富的營銷經驗來拯救形勢不妙的蘋果計算機公司。斯卡利針對“利薩”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大規模改進,首次引入3.5英寸軟盤取代5.25英寸軟盤以提高信息存取速度,增強聯網能力。

經過一係列改革後,蘋果計算機公司在1984年推出了“利薩”改進型計算機“麥金托什”。斯卡利在全美推出了一項前所未有的促銷行動,在“嚐一嚐才知道蘋果的滋味”的口號下,蘋果計算機公司允許顧客把“麥金托什”帶回家試用24小時,再決定是否購買。這項活動一推出,就有20萬人踴躍參與。“麥金托什”上市100天,售出7萬台。在此後的6個月中,蘋果計算機公司又對“麥金托什”做了進一步的功能擴充,包括雙軟驅動器、硬盤驅動器、激光打印機等。

雖然“麥金托什”使用簡便,但係統軟件與風靡市場的IBM公司計算機不兼容。到1988年底,能與IBM係統兼容的“麥金托什”銷售量突破100萬台大關,其產值占公司總產值的70%。蘋果計算機公司靠“麥金托什”迎來了新的發展。

1993年,喬布斯關閉NeXT的硬件部分,斯卡利離開蘋果公司。1995年,《玩具總動員》一舉成名,並進入股市。1998年,蘋果公司的iMac機型成為美國最暢銷的個人電腦。1999年,蘋果公司推出iBook、G4和iMacDV。2001年5月,蘋果公司推出新款iBook,並宣布蘋果產品要成為數字化生活的核心。2001年10月,蘋果公司推出第一款Mp3播放器(iPod)。2004年12月,蘋果電腦公司展示了新型的iMacoch G5計算機,它不但擁有高性能的G5處理器,並且將一台完整的計算機係統裝入厚度僅為5厘米(2英寸)的空間中,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上最薄的台式機。

蘋果電腦公司始終沒有停止技術創新的腳步,公司采取的營銷策略也在不斷革新,也正因此,它從創立到現在一直走在同行業的前列。

創業的哲理

技術與營銷是貫穿蘋果計算機公司發展始終的主基調,公司的技術人員與營銷人員,如同兩位小提琴手,在市場這個指揮家的指揮棒下,奏出了精彩的發展樂章,蘋果計算機公司也因此從小作坊發展為大企業。不懈地進行技術創新和有力的營銷策略,是每個想要成功的企業都必須遵循的原則與實施道路。

不走尋常路,才能開辟新路

沃爾瑪:反其道而行之

創業故事

當沃爾頓與其合夥人已有15家富蘭克林10~50美分特許商店時,一種新的業態產生了,即在城區出現的早期折扣店。沃爾頓以其獨到的敏銳眼光看到,類似的商店可能在農村和小城鎮市場有發展潛力,但他向合夥人建議在小城鎮開辦折扣店的設想遭到了拒絕。按美國零售業經營常識,在人口不到5萬人的小城鎮開辦折扣店是行不通的,但沃爾頓卻以驚人的魄力打破了慣例。1962年,沃爾頓與其兄弟一道開設了第一家沃爾瑪折扣店,此後便不斷擴張,漸成燎原之勢。

當連鎖之風盛行全球,傳統連鎖店將經營、定價、促銷權高度集中在公司一級時,“沃爾瑪”又一次開創性地反其道而行之。沃爾瑪物流管理中心的交叉裝卸法,就是將需求控製邏輯倒裝過來,令顧客在其所需的時間和地點拉動產品,從而真正達到最有效的滿足顧客要求。

沃爾頓的打破慣例,還體現在最新的科技和信息係統的廣泛應用上。沃爾頓早年服役於陸軍情報團的經曆,使其特別重視信息溝通。事實上,在“沃爾瑪”那個龐大的集團式購銷網絡中,衛星通信和計算機管理所代表的信息化高科技聯絡方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世紀80年代初,當其他零售商還在鑽“信息化”這個問題的牛角尖時,“沃爾瑪”便與休斯公司合作,花費2 400萬美元建造了一顆人造衛星,並於1983年發射升空和啟用。“沃爾瑪”先後花費6億多美元建起了目前的計算機與衛星係統。借助於這套高科技信息網絡,“沃爾瑪”各部門的溝通、各業務流程都可迅速而準確暢通地運行。

時至今日,“沃爾瑪”仍在以其獨特的活力和驚人的速度迅速發展。太平洋聯係公司總經理馬丁·特安齊所做出的這樣一句評價是中肯的,“就像它在美國國內已經做到的那樣,沃爾瑪公司將改變世界零售業的局麵。”

創業的哲理

在農村開設折扣店,沃爾頓的做法很好地體現了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他的成功正在於他沒有盲從別人的看法、做法,而是選定了自己認為可行的項目之後果斷地投資。他和他的成功帶給我們的啟示是,創業者投資前須克服盲從心理,選定投資方案後則必須克服猶豫心理,果斷投資,才有可能一舉成功,大獲其利。

市場是一個巨大的海洋,隨時都在千變萬化,來自市場的信息也因此千差萬別。一些熱門信息往往使很多人趨之若鶩,一哄而上,跟著幹,照著辦。殊不知,一種商品或項目,其市場占有量總有一定限度。如果大家都熱衷於做某種生意,市場就會很快飽和。所以,聰明人很少跟在別人後邊跑,因為他們知道做生意最忌諱盲從。當市場上某種買賣正“火”的時候,你要耐心地觀察和等待機會,也許熱點很快就消失,也許是剛剛開始,但不管怎樣都要看準了再行動。如果你能對熱門信息冷眼旁觀,反其道而行之,說不定就能走到前麵。

獨創精神是企業發展的永動機

盛田昭夫:有遠見的推銷員

創業故事

索尼的創始人是盛田昭夫,他不但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更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盛田與他的大學教師、朋友井深大建立了索尼公司的前身——東京通信工業公司。創業之初,他們利用自己在物理學方麵的專長試製出了磁帶錄音機及配套的磁帶。這種錄音機比原有的鋼絲錄音機使用方便,錄放音質量高,磁帶的生產也比錄音的鋼絲成本低,在鑒定時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盛田滿以為這種新型的錄音機肯定能暢銷,但是,磁帶錄音機這種新產品還沒有被大眾所認識。於是,盛田把大量精力投入到產品的推銷宣傳活動中,他用汽車拉著產品,到各公司、學校、商店展示,介紹它的性能。

盛田的推銷活動搞得有聲有色,當用這個看起來怪模怪樣的錄音機錄下人的談話,然後再放出來時,人們無不感到驚奇萬分。可是,驚奇歸驚奇,購買的人卻很少,因為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種東西好是好,不過作為娛樂品,似乎太貴了……”盛田為此感到很苦惱。

一件偶然發生的事情讓盛田茅塞頓開。有一天,他在一家古玩店發現一位顧客毫不猶豫地以相當高的價錢買下了一個舊壇子。他想,舊壇子在一般人的眼中一文不值,但在懂得它的價值的人眼中卻是寶貝。這啟發了盛田:一定得麵向懂得產品價值的人來推銷,新型錄音機才會暢銷。

在認真分析了錄音機的需求者之後,盛田開始有針對性地進行推銷。當他得知許多法院的速記員因為人手不足而不得不經常加班時,馬上帶著錄音機上門表演。很快,法院就大批地來訂貨。接著,推銷的重點又轉到了學校。盛田與井深大又設計製造了一種價格更低廉、體積更小、更適合學校使用的磁帶錄音機。很快,錄音機普及到全國各地的學校,銷路打開了,成了熱銷貨,盛田的事業也就此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盛田在日本站穩腳跟後,開始向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美國進軍。索尼公司靠自己新穎的設計、過硬的質量,很快在美國發展起來。

近幾年,在不斷強化各核心業務競爭力的基礎上,索尼也在積極嚐試建立各種寬帶網絡時代的全新商業模式。為了進一步加強電子、遊戲和娛樂業務之間的聯係,提高集團整體價值,2002年4月索尼正式成立了網絡應用及內容服務部(NACS:Network Applications \\u0026 Content Service)。NACS作為索尼的內容業務領域與以電子硬件為中心的技術領域的橋梁,將嚐試在索尼自有的網絡平台上開展服務。為了盡快讓廣大用戶切身感受到激動人心並且開放性的寬帶網絡環境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化,索尼還將積極地與擁有共同發展理念的企業進行彈性聯盟(戰略性合作關係)。

索尼集團擁有多種不同的業務領域,是一家非常獨特的企業。索尼將充分利用自身業務結構的特色,通過與業界其他企業的相互合作,成為寬帶網絡時代引領潮流的媒體和技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