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領導的危機管理(1 / 3)

企業危機的概念

一隻母雞發現自己所孵化的蛋裏,有一隻蛋的外觀與其它蛋有明顯不同。母雞心想:可能是天生的吧。過了幾天,她的孩子們開始破殼而出。那隻外觀不同的蛋鑽出的小動物和其它的孩子們長相十分懸殊。但母雞心想:可能他比較難看吧。一天天過去,孩子們慢慢長大了,而那隻與眾不同的蛋也顯出了本來麵目:那是一隻老鷹。但是已經來不及了。母雞和她的孩子們都被母雞自己孵出的鷹吃掉了。

一頭敏捷的鹿不幸被獵人發現,雖然逃脫了追殺的噩運,但卻被箭射瞎了一隻眼睛。一天,他小心翼翼地來到海邊,一邊低頭吃草,一邊用那隻完好的眼睛密切注視著陸地,防備獵人的攻擊,而用瞎了的那隻眼對著大海,他認為海那邊不會發生什麼危險。不料有人乘船從海上經過這裏,看見了這頭鹿,一箭就把他射倒了。它將要咽氣的時候,自言自語地說:“我真是不幸,我防範著陸地那麵,而我所信賴的海這麵卻給我帶來了災難。”

以上兩個小例子清楚地告訴我們,不要對潛在的危機視而不見,更不要縱容危機!

隻要在地球上生存,人人都會麵臨危機。生物會麵臨危機,企業也同樣會麵臨危機。企業經營活動的發生總是伴隨著企業與外部世界的交流以及內部員工與股東間利益的調整行為。由於各種組織與組織之間、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利益取向不同,從而不可避免地導致它們之間的各種利益衝突。當這些衝突發展到一定程度並對企業聲譽,經營活動和內部管理造成強大壓力和負麵影響時,就演變成了企業危機。

企業危機的來源

根據不同的發生源,企業危機可分為以下種類:

一、財務危機

財務危機是企業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危機中,與企業的生死存亡關係最大的危機,已經有無數的案例證明了這一點。

1993年,太陽神的營業額高達13億元,市場份額最高時達63%。當年,太陽神接連上馬了包括房地產、石油、邊貿、酒店業、化妝品、電腦等在內的20多個項目,在全國各地進行大規模的收購和投資活動,短短兩年間,太陽神轉移到這些項目中的資金高達3.4億元,但不幸的是,這些投資全部打了水漂。1995年底,太陽神在香港上市後,股價直跌,1997年虧損1。59億元,股價一度跌至港幣9分左右。太陽神因其投資失誤帶來的危機導致其從此日暮西山。

無獨有偶,巨人倒塌的直接原因也是由於出現了財務危機。想當年,巨人是相當成功的,“腦黃金”創造了保健品行業的神話,至今仍是後來人爭相學習的楷模。當“腦黃金”為巨人帶來了超額利潤後,全國正趕上房地產熱,於是巨人決定蓋一座巨人大廈。然而蓋巨人大廈需要巨額資金,資金從哪裏來呢?當然從腦黃金來。自從巨人大廈動工起,腦黃金所賺得的利潤源源不斷地供應給巨人大廈。隨著巨人大廈越改越高,以及問題不斷出現,所需資金越來越多。另一方麵,由於公司將資金都用來蓋巨人大廈,並且沒有向銀行借一分錢,很快公司的賬上就空了,已沒有錢來為腦黃金輸血,致使腦黃金的盈利能力也開始下降。然而,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的是,由於巨人大廈的完工時間一拖再拖,當初買樓花的人開始對能否拿到房子產生了懷疑,終於他們集體要求退回當初欲交的買樓花的錢,這等於將帳上已沒有一分錢的巨人逼上了絕路。巨人就是這樣無聲的倒下了。可以說,巨人的倒下正是由於沒有完整的財務管理意識和管理體係造成的。

財務危機的巨大危害性是毋庸置疑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有效地進行防範呢?

1. 適當減少存貨

在製造業中,存貨所占用的資金不在少數。在商業企業中,主要的流動資產就是商品存貨,換句話說,在商業企業中,商品占用的資金更多。“品種多樣,規格齊全”也是不少企業,尤其是商業企業招徠顧客的重要宣傳口號。但對資金周轉來說,“商品存貨越多越好”的觀點是有害的。

對於製造業的企業來說,一定量的存貨也是必不可少的。製造業企業的目標是生產和銷售商品。為了生產商品,必須買進一些必需的原材料、燃料等。有了源源不斷的存貨,企業才能源源不斷地製造商品。所以,適當的存貨是企業發展所不可缺少的。

但是,在庫存中的存貨也是有成本的,對於資金周轉來說,這些存貨擠占著大量的周轉資金。所以,過量的存貨會惡化資金周轉。因此,若倉庫的存貨更新慢,存貨明顯過多的話,往往是資金不足的一個元凶,也是資金不足的一個征兆。

不可否認,適當的存貨是應該的,但我們反對過量的存貨。任意把原料、燃料等存貨大量的堆積在倉庫中,而不問這些存貨數量是否合理,是否必須現金購買,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因為,這往往導致資金周轉不靈、財務危機爆發。

2. 避免“合理化投資”陷阱

設備投資和其他固定資產投資對於企業的成本發展來說,是最重要的決策之一。特別是對於製造企業來說,設備不但決定了企業的基本結構,並且長期影響著企業生產的產量、成本、質量和技術水平。因此,重要的是在於製定“合理化”投資計劃的同時考慮資金周轉這一製約因素。

一般來說,設備投資等固定資產投資投資支出金額龐大,並且資金回收亦需要較長的時間,也就是資金回收期長。因此,若投資失敗,往往會把整個企業拖向深淵,或者在實施計劃時對計劃有較大的變更,這會嚴重影響原來的資金周轉計劃,往往會帶來較大的損失。因此在擬定投資計劃時,事前須要謹慎預測,必須對投資計劃的合理性進行充分的探討,充分考慮到投資計劃中的幾個薄弱環節。

3. 警惕或有負債的暗礁

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常會麵對著大量的不確定性因素,正是這些不確定性因素加大了企業經營難度。對於企業的資金周轉來說,道理也是一樣的。常見的或有負債主要有下列幾項:

(1)應收賬款有可能無法收回。從資金周轉方麵來說,穩妥的做法就是在預計應收賬款帶來的現金流入時,打適當比例的折扣,思路與會計上提取壞賬儲備是一樣的。千萬不要把所有的應收賬款當成已經到手的資金來計劃和安排使用。

(2)企業對商品提供售後擔保,可能造成以後的現金流出。在商品售出後的一定時期內,若產品發生質量問題,企業將提供無償的售後服務,一切費用由企業承擔,這大大增加了企業資金周轉的不穩定性。在這種情況下,要降低或有債務,關鍵是要提高產品質量。

(3)已貼現票據被拒絕付款,這是最經典、最常見的或有債務。已貼現票據被拒絕付款就是說,即便企業拿到銀行貼現的票據,但到期時付款人拒絕付款,銀行向企業追索,也就是要由企業先支付該款項,然後由企業向付款人再追索。因此,企業隻有嚴把票據質量關才能捍衛自己的利益,保證資金的靈活周轉。

二、產品危機

所謂產品危機,即產品或服務的質量或性能有問題及缺陷,導致危機發生。

1993年,中華鱉精借著當年馬家軍的田壇神話著實火了一把,險些製造出暴富神話來。後來《焦點訪談》記者實地暗訪,發現偌大一個鱉精廠僅有一隻鱉,而且還養在後院的池子裏。那成箱運到市場的鱉精產品隻不過是紅糖水。此節目一出,鱉精保健品成了過街老鼠。

“俞兆林”在2002年還有2億資產,並被評為上海名牌產品和上海市著名商標企業,但2003年在將廣告費從每年2000萬元提高到5000萬元的同時,卻沒有重視產品質量,結果因中消協對俞兆林公司保暖內衣的質量提出疑問,引發退貨和大幅降價的風潮,巨額廣告費覆水難收,造成資金鏈斷裂,對公司造成重創。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像大家都熟知的“秦池”。

1996年“秦池”以6666萬元一舉摘得標王的桂冠,當年企業實現銷售收入9.8億元,利稅2.2億元,比上年增長五倍以上。次年,“秦池”再次一擲千金,以3.2121118億元再獲標王殊榮,產品嚴重供不應求。然而,由於“秦池”隻顧眼前利益,想盡千方百計來滿足產量的需要,而忽略質量的重要性。1997年初的一則關於“秦池白酒用川酒勾兌”的係列新聞報道,則把秦池徹底推進了深淵。報道一出來,“秦池”酒嚴重滯銷。由於沒有采取合理的危機應對措施,“秦池”在輿論的壓力下,很快便轟然倒塌。

三、市場危機

所謂市場危機,即由於市場環境發生變化、競爭對手營銷能力加強或者企業自身的營銷能力下降而導致的危機發生。

2003年,正當彩電業在慶幸“春江水暖鴨先知”之時,以“國際產品,回到中國”自居的“樂華電子”卻轟然倒地。而直接導致樂華兵敗的是就是一場暴風驟雨般的“渠道改革”。

2002年5月,被稱為中國家電企業第一場渠道革命的創舉在樂華正式啟動。改革的主題就是“砍掉分公司,實行代理製”。原有樂華彩電的各地分公司改為營銷管理中心,職能十分明確:給代理商提供技術支持和售後服務;提供品牌支持;提供大型促銷方案的策劃和指導實施等。

實際上,樂華的改革方向並沒有錯,據稱一旦渠道變革成功至少可以給樂華彩電的生產銷售節約近7個百分點的成本,這對於普遍利潤率不足5%的國內彩電企業來說,實在是誘惑太大了。但是,在一個“重病號”身上動手術,風險和代價是沉重的。正是這場冒進的渠道變革,造成此後半年樂華彩電銷售收入大幅銳減,並引發債務等係列危機,最終被TCL納入囊中。

因此,我們說對企業的改革絕對不可以冒進,如果冒進的話,很可能事與願違,本來想使企業向良性方向發展的,結果越改越糟。特別對市場、銷售渠道的改革更要謹慎,因為市場是企業的生命線,假如市場完了,很可能整個企業也就完了,“一招不慎,全盤皆輸”。

四、媒體危機

所謂媒體危機,即因媒體曝光,或媒體報道失實,使企業美譽度遭受嚴重考驗,從而發生危機。

三株是遭遇媒體違紀的典型案例。

今天說起三株來,已經是過去式了,想當年三株也是非常風光的。當年,三株的廣告做的是鋪天蓋地,大家小巷都可見三株的廣告、橫幅,甚至連偏僻的農村的豬圈的牆上也能看到三株的廣告。然而一夜之間,三株銷聲匿跡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後來聽說是由於某報紙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說某八瓶三株喝死一老漢。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還沒等三株反應過來,很快,這條消息就傳遍了大江南北。

“喝死人”新聞的曝光對一家完全依靠信譽和質量來支撐品牌的保健品公司而言意味著什麼是不言而喻的。從當年4月下旬開始,三株的全國銷售急劇下滑,月銷售額從數億元,一下子跌到不足1000萬元,從4月到7月全部虧損,生產三株口服液的庫存積壓達2400萬瓶,相當市場價值7億元。5月,江湖上四處傳言,三株已向有關方麵申請破產,由於欠下巨額貸款,其申請最終未被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