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有埋葬祖先屍骨的地方,就不能算作故鄉。一個人死了如不能落葉歸根,葬在故鄉的土地上,那他就要淪落為孤魂野鬼。山河尖的人一直這樣認為。
十一月中旬的一個清晨,雞還沒有叫,自鳴鍾才打過兩聲,趙永瞧就起身了。他揣著一條大布袋,扛著一把大鐵鍁,劃著蓬船過了河,按照母親的指示,向朱大寺去了。朱大寺在淮河南岸,離河十多裏路。據說那兒曾建有一座大廟,由朱姓人家供奉,後來人們便叫它朱大寺了。從山河尖出發,隻要過了河,穿過一片灣地,再順著斜坡爬上高地,就到朱大寺了。這段路,趙永瞧再熟悉不過了。
他終於摸到了河對岸,可是那天太黑了,而且有霧,伸手不見五指,棺材上的瀝青也沒這麼黑。他翻過河岸邊的一道小堤,正要踏上那片灣地,卻突然迷了路。冬天的霧很冷,撲在臉上連眉毛都結了霜,握著鐵鍁的手也凍得生疼,僵了,不能熟練地控製鐵鍁。他在迷霧裏四處尋找,就像無頭的蒼蠅,最後連淮河的方向也失去了,整個大地沒有了高低遠近,全是一馬平川,沒有邊際。
他不得不點了一根煙,借著煙頭發出的微弱的光繼續向前走,可惜霧太大了,煙頭發出的光亮還不如螢火蟲,僅能照亮巴掌大的空間。到後來,他竟隱隱聽到前麵有人聲,像集市一樣熱鬧,隻是不太清楚,隻要他豎起耳朵仔細去聽時,那聲音卻又沒了。他大著膽子往前走,用手裏的鐵鍁探著路,又凝起目光盡力穿透那墨汁似的黑暗。終於看到了一點事物,盡管模糊不清,而且還很遙遠,可他還是看到了。他看到了一座城,在濃濃的霧氣裏,城頭連著城牆,城牆連著角樓,城門上的獸頭影影綽綽,竟比淮濱縣城還要威武。細看那城頭上還有人影,幾排衣著工整的人物站在那兒,好像在宣讀著什麼。城門口擠滿了人,黑壓壓一片,卻又很安靜,好似都在認真聽著城頭上的人說話。人群中間,有一根鐵杆,高聳入雲,頂端懸著一麵旗幟,鮮紅如血,正隨風飄蕩。趙永瞧見過的怪事不少,這次卻嚇了一跳,在淮河灣的晨霧裏,一馬平川的河灘上,竟橫躺著一座城,好似千百年來一直在那,如今才第一次給人看到。
趙永瞧呆了,他順著城跑了過去,要看看那是一番怎樣的繁華世界。隻可惜,他跑得快,那城也退的快,直到他累得劈頭蓋臉一身汗,那城離他還是那麼遠,一點也沒有靠近。這時候,東天裏隱隱起了微光,四圍的霧氣顯得更濃了,但是多少已能看到一些事物,那城頭在濃霧上露出一角,就像仙境一般。過了一會兒,城裏好像放出了千萬隻鴿子,撲棱棱地飛上天空,竟在那座城的上空盤旋起來……
很小的時候,趙永瞧也曾聽那些打魚人說過,他們曾在大湖裏見到仙山,比這城池還要鮮美。他也曾打聽,仙山是真的還是假的,大人們總要咳兩聲,叫他不要多問,隻有一些上了年紀的人才會笑嗬嗬地對他說,那是鯰魚精哈出的熱氣,哈到半空裏就成了仙山,各式各樣呢。淮河裏有條大鯰魚,鼻子上還帶著大鐵環,頭枕老龍窩,尾甩淮濱城,哈口氣能起鎮旋風,甩下尾巴要起場地震。小時候的趙永瞧是信的,生怕被河裏的大鯰魚吃了,有那麼幾年,寧願在後塘的泥坑裏打泥,也不去淮河裏洗澡。可是大了之後,他漸漸懷疑起來,是否真有那麼一條大鯰魚,如果真有那麼大,淮河哪裏盛得下它。但是今天,他卻看到了一座城,與那些打魚人嘴裏的仙山一樣,如真似幻,再怎麼追也追不上。
有那麼幾次,他覺得他已經跑到了城池先前所在的地方,可惜再去看那高聳的城頭,卻已經飄到更遠的地方去了。東方終於射來一束光,太陽就要出來了,霧氣好像見了瘟神一般,刹那間都躲了起來,周圍的事物終於清晰了。趙永瞧拄著鐵鍁,站在那兒不住喘氣,霧氣散盡之後,他抬眼一看,就在剛才城頭所在的地方,一個大土泡子突兀在那,斜坡上蓋著一塊大石頭,正是他母親所說的地方——埋葬趙笑的土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