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在每一扇門前,輕些,再輕些(1 / 1)

這個世界有很多很多扇門,有的看得見,有的看不見。看得見的,讓我們感到溫暖或者恐懼;而看不見的,讓我們感到到懷念或者蒼茫。更多的時候,我們走在一扇扇可以看得見的門前,我們叩門,我們進去,或者被拒絕。我們的行為,更多的時候,被現實生活中的一扇扇門所左右,在這樣的一扇扇門前,我們隻是一個被動意義上的來訪者,我們不知道自己下一刻的命運。我們在這些門前,等待,彷徨,歎息,擁有,失去,歡欣,或者悲哀。

但現在,我要說的,是一扇扇我們看不見的門。雖然看不見,但這些門,卻真實地存在和生活於我們之間,它們開啟在我們生活和生存的許多時刻。它們,在暗處,構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份,就像花朵,我們看見了它的明麗,卻永遠不可能看見它深處的疼痛與光芒,也永遠不可能看見它內在的淚水與憂傷……

當我在每年的這個時候,穿過鋪滿金黃色的油菜花的田野,到達有兩棵老桐的祖墳;當我在老墳前燒紙,點燃鞭炮,叩頭,然後,默默地離開,這一切,都靜悄悄的。父親不說話,我不說話,老墳上的青草不說話,老桐更不說。一切都是靜悄悄的,靜得仿佛就能聽見老墳底下的聲音了。這時,我長長想起:這就是一扇門,一扇隻在這樣的時刻和這樣的情景下開啟的門。清明是一扇門,一扇風俗中的門。在這扇門前,除了輕些,再輕些,我們沒有理由去更多地打擾地下的先祖們。逝者必定有他們自己的世界。生者何為?除了輕輕地走到他們的門前,輕輕地告訴他們:我們在生活著,我們並且生活得很好,我們有時懷念你們……別的,我們還能說什麼嗎?音容總有淡去的一天,名子總有被徹底忘記的一日,那麼,在地下的先祖,倘若有靈,他們一定並不理會生者的來訪。他們在另一個世界,做著自己的事,過著自己的日子,懷著自己的痛苦,念著自己的歡欣……

這樣說來,人生在世,麵對這一扇扇門,其實每去叩其中的一扇,都一定是為了生者的安穩。看得見的門,讓我們獲得塵世中的利益;而看不見的門,讓我們獲得心靈的安穩。生存在這個有些混雜也多少有些可愛的人世間,其實並不是由得我們自己選擇的。是自然,是造化,是我們的父母,是天地的骨血,是這些決定了我們要生活在這樣一個叫做人世的地方,是這些讓我們有痛的感覺,有生的快樂,有死的寂滅,有活的祈盼;所以,我們活著,更多的時候,為了我們的肉身,它來自於先天,是物質的一部份,因之它不可懈怠;也有一些時候,一些我們們寧靜、寂寞、思想、深刻的時候,我們活著,為了靈魂。靈魂來自高處,來自遙遠的夢想,來自我們企求一生,卻不可能到達的未來。我們在塵世中行走,去叩打一扇扇門,無論我們願意,還是不願意,無論我們快樂,還是不快樂,我們都要去叩它。塵世就是由一扇扇門組成的,終我們一生,也許隻叩打了很微小的一些。更多的門,在我們身前或者身後關閉。我們渾然不覺,我們混沌無知。在這個塵世,每一個人都是智者,每一個人又都是愚人。

但是,麵對另一個世界的一扇扇門,所有的功利、所有的期待與取舍,都已經消失了。他們生活,他們生存,他們或許在另一個世界,或許早已灰飛煙滅。有時,當一個人麵對一個毫無索取可言的事物時,人的心靈可能才最會真實。那麼,現在,當我們在這樣的一個季節,在這樣的日子,穿過金黃的油菜花地,叩打這先祖的門時,我一定是最真實的。而大多的時候,我已經記不起這老墳中的祖先們的模樣。我在做著一係列的叩門後,我並沒有想到太多。往往,在離去時,我感到一種心靈上的放鬆,感到一些隱約的慰藉,也感到一絲久遠的憂傷。然而,老墳裏的先祖們不知道也不理會。叩門,是生者的需要;他們,自有自己的陽光、天空和雨水……

在每一扇門前,輕些,再輕些,不僅僅是看得見的門,更多的時候是看不見的門。當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窗外,春天根本不由人的意誌而更加地濃了。很多扇門在這個季節被生者打開,然後,當春天更深,當花朵更繁,當人聲更嘈雜,這些門關閉了。他們獲得了寧靜。而我們,還得在塵世裏,去叩打一扇扇我們必須要去叩打的門,別無選擇,卻淚水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