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練好入門基本功(3 / 3)

有不少會計人員指出原始成本信息在通貨膨脹時期的種種缺陷,提出用重置成本、可變現淨值、清算價值等計量屬性取代原始成本,或者用一般物價指數調整原始成本會計—信息作為原始成本信息的補充,以提高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

(1)貨幣計量是會計的一大特點,會計信息主要是能用貨幣表述的信息,因此,資產負債表難免遺漏許多無法用貨幣計量的重要經濟資源和義務的信息。

如企業的人力資源(包括人數、知識結構和工作態度),固定資產在全行業的先進程度,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等等。此類的信息對決策均具有影響力,然而因無法數量化,或至少無法用貨幣計量,現行實務並不將其作為資產和負債納入資產負債表中。

(2)資產負債表的信息包含了許多估計數。

例如,壞賬準備、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分別基於對壞賬百分比、固定資產使用年限和無形資產攤銷期限等因素的估計。此外,如預提修理費用,或有負債等均需估計。估計的數據難免主觀,從而影響信息的可靠性。

(3)理解資產負債表的含義必須依靠報表使用者的判斷。

資產負債表有助於解釋、評價和預測企業的長、短期償債能力和經營績效,但是表本身並不直接披露這些信息,而要靠報表使用者自己加以判斷。各家企業所采用的會計政策可能完全不同,所產生的信息當然有所區別,簡單地根據報表數據評價和預測償債能力以及經營績效,並據以評判優劣,難免有失偏頗。所以,要理解資產負債表的含義並作出正確的評價,就不能僅僅局限於資產負債表信息本身,而要借助其他相關信息。

二、透過利潤表看企業的經營成果

1.如何閱讀利潤表

老板拿起報表時,麵對一大堆項目,往往不知從何處下手。要想讀懂利潤表,必須熟悉每—個項目的內容。利潤表的主要項目有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投資收益、所得稅、淨利潤等。

讀利潤表主要是要弄清楚利潤表各項目之間的內在關係。其實,利潤表中上下項目之間存在計算程序上的承接關係。讀利潤表應當按照從上至下的順序進行。

利潤表是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報表。看利潤表不僅要了解企業過去的情況,更多的是要根據過去預測未來。解釋財務報告的方法很多,最簡單、直觀的方法是看絕對金額,即某時期報表的各個指標,並根據指標本身的含義來評價企業過去的情況。從利潤表中,可以直接獲取如下信息:營業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支淨額、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淨利潤等。

它們的內在聯係是:

淨利潤\\u003d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利潤總額\\u003d營業利潤+營業外收支淨額

營業利潤\\u003d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

—(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投資收益

但是在評估公司業績時,單看一期的數據通常用處不大。由於企業的規模不同,絕對額指標有時不能更好地說明問題。因此,評價企業的另一種也是常用的方法計算相對比率,進行水平分析、結構分析、 比率分析等。

當計算相對比率的時候就需要使用兩期或兩期以上的比較資料。比較的對象可以是本企業的過去實際數或本期計劃數,也可以是同行業企業的本期實際數。通過計算相對比率,從指標的差別或觀察趨勢中獲得更有價值的信息,去推斷企業的增長情況和其他對企業有重要影響的因素。

如水平分析,即將報表指標橫跨幾個會計期間進行分析對比。

例如,今年與去年相比,銷售額增長25%,利潤增長了10%,等等,這是最簡單的方法。結構分析又稱為垂直分析法,是將報表項目做縱向分析。如本年利潤總額中,營業利潤占50%,投資收益占15%。比率分析是通過計算一係列相互聯係的指標,綜合分析企業的經營成果。

通過對利潤表的分析,可以直觀地了解一些企業的經營狀況,但是隻有把這些指標和同行業的其他企業的相同指標做比較或者與本企業以前的指標比較,才能使指標更有意義。

2.利潤表對使用者的重要性

編製利潤表的主要目的是將企業經營成果的信息,提供給各種報表使用者,作為決策的依據或參考。

(1)可據以解釋、評價和預測企業的經營成果和獲利能力。

經營成果通常指以營業收入、其他收入抵扣成本、費用、稅金等的差額所表示的收益信息。經營成果是一個絕對值指標,可以反映企業財富增長的規模。獲利能力是一個相對值指標,它指企業運用一定經濟資源(如人力、物力)獲取經營成果的能力,這裏,經濟資源可以因報表使用者的不同需要而有所區別,可以是資產總額、淨資產,可以是資產的耗費(成本或費用),還可以是投入的人力(如職員人數)。經營成果的信息直接由利潤表反映,而獲利能力的信息除利潤表外,還要借助於其他會計報表和報表附注才能得到。

根據利潤表所提供的經營成果信息,股東、債權人和管理部門可解釋、評價和預測企業的獲利能力,據以對是否投資或追加投資、投向何處、投資多少等做出決策。

(2)可據以解釋、評價和預測企業的償債能力。

償債能力指企業以資產清償債務的能力。利潤表本身並不提供償債能力的信息,然而企業的償債能力不僅取決於資產的流動性和資本結構,也取決於獲利能力。企業在個別年份獲利能力不足,不一定影響償債能力,但若—家企業長期喪失獲利能力,則資產的流動性必然由好轉壞,資本結構也將逐漸由優變劣,陷入資不抵債的困境。因而一家數年收益很少,獲利能力不強甚至虧損的企業,通常其償債能力不會很強。

債權人和管理部門通過分析和比較利潤表的有關信息,可以間接地解釋、評價和預測企業的償債能力,尤其是長期償債能力,並揭示償債能力的變化趨勢,進而做出各種信貸決策和改進企業管理工作的決策,如維持、擴大或收縮現有信貸規模,應提出何種信貸條件等。管理部門則可以根據報表找出償債能力不強的原因,努力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改善企業的公關形象。

(3)企業管理人員可以根據報表做出經營決策。

比較和分析利潤表中各種構成要素,可知道各項收入、成本、費用與收益之間的消長趨勢,發現各方麵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做出合理的經營決策。

(4)可據以評價和考核管理人員的績效。

比較前後期利潤表上各項收入、費用、成本及收益的增減變動情況,並查考其增減變動的原因,可以較為客觀地評價各職能部門,各生產經營單位的績效,以及這些部門和人員的績效與整個企業經營成果的關係,以便評判各部門管理人員的功過得失,及時做出采購、生產銷售、籌資和人事等方麵的調整,使各項活動趨於合理。

利潤表重要作用的發揮,與利潤表所列示信息的質量直接相關。利潤表信息的質量則取決於企業在收入確認、費用確認以及其他利潤表項目確定時所采用的方法。由於會計程序和方法的可選擇性,企業可能會選用對其有利的程序和方法,從而導致收益偏高或偏低。例如,在折舊費用、壞賬損失和已售商品成本等方麵都可按多種會計方法計算,產生多種選擇,影響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麵,利潤表中的信息表示的是各類業務收入、費用、成本等的合計數以及非重複發生的非常項目,這也會削弱利潤表的重要作用。

三、分析現金流量表看企業是否有錢花

現金流量表以現金為編製基礎,反映企業一定期間內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所引起的現金流入和流出,表明企業的獲利能力。

與以營運資金為基礎編製的財務狀況變動表相比,現金流量表更能反映企業的償付能力。同時,現金流量表對於報表使用者正確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也更加容易和直觀。

1.現金流量表的作用

(1)可以披露企業現金的來龍去脈。

通過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可以看出企業在一定時點有多少資產,可以看出企業在一定時期究竟盈利多少,可是卻無法知道企業的盈利究竟是否收到現金。現金流量表有助於報表使用者獲取企業現金的真實流動和結存的情況,彌補了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靜態狀況下不能反映的企業現金流動狀況。

(2)可以披露企業真實的獲利能力。

雖然利潤表可以反映企業的獲利水平,但由於種種原因的影響,利潤表中所反映出來的數據有可能是有彈性的,甚至是虛假的,因為企業的銷售收入再多如果隻是應收賬款的話,也不能代表企業的發展很好。現金流量表可以反映企業銷售的現金回收情況,所以能夠更好地反映企業的獲利能力。

(3)可以披露企業的償債能力。

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的財務指標很多,比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企業的償債能力,即看企業在一個會計期內到底償還了多少債務,這在現金流量中有更直接的表達。

(4)可以提示企業的支付能力。

企業在一個會計期內的支付活動是多方麵的,比如進貨、發放工資、繳納稅金等,這些支付項目的規模和結構如何,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經營的情況,對於這類重要的會計信息,現金流量表都有較全麵的反映。現金流量表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企業創造淨現金流量的能力,更能清晰地揭示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和財務狀況。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必須關注企業現金流量,了解企業利潤中的收現比例,以及在投資過程、籌資過程中現金收入和使用的情況,以此來判斷企業真正的收益能力,從而進行投資決策;避免因企業采用不同的利潤管理策略及選用不同會計政策造成的淨利潤比同行業企業高所帶來的誤導投資風險。

2.現金流量分析中應注意的問題

(1)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是現金流量分析的重點。

在對現金流量信息進行分析時,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應當是重點,因為企業的購、產、銷活動應是引起其現金流量變化的主要原因,作為一個健康運轉的企業,經營活動應當是現金流量的主要來源。

(2)對未來的預測比曆史的分析更重要。

現金流量表提供了公司財務狀況變動的動態信息,但提供的隻是曆史信息,這隻能代表公司的過去。過去的信息很重要,通過對過去信息的分析能找出企業經營中存在的問題。但是了解企業過去的狀況和分析企業存在的問題不是最終目的。需要做的是通過對以前的了解去預測和決策以後的經營和管理。挖掘公司未來發展的信息比對公司曆史財務狀況的描述重要得多。

(3)正確對待現金流量的變化結果。

對任何一個企業來說,現金流量的結構不外乎三種情況:一是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大於零;二是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小於零;三是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等於零。不論出現哪種情況,均不能簡單地得出企業現金流動狀況“好轉”、“惡化”或“維持不變”的結論。要分析現金狀況的變化原因,分析各個因素對現金流量的影響。事實上對現金流量變化過程的分析遠比對現金流量變化結果的分析重要。

(4)重視不涉及現金收支的活動。

不涉及現金收支的活動雖不引起現金流量的變化,但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企業麵臨一定的現金流轉困難。如企業用固定資產償還債務,可能意味著企業沒有足夠的現金來償還到期債務。所以在分析的過程中,不能忽視這些不涉及現金收支的活動。這些活動可能在某一個方麵更能反映企業的真實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