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領用出租、出借包裝物時:
借:其他業務支出——出租包裝物1000
營業費用——包裝費1500
貸:包裝物2500
(2)收到包裝物押金時:
借:銀行存款3000
貸:其他應付款——包裝物押金3000
(3)收到出租包裝物租金時:
借:銀行存款468
貸:其他業務收入——出租包裝物4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68
(4)出租、出借包裝物到期歸還,退回押金:
借:其他應付款——包裝物押金3000
貸:銀行存款3000
(5)若出租、出借包裝物逾期未退還,押金沒收,則計算應交的增值稅為435 90元(×17%),編製會計分錄如下:
借:其他應付款——包裝物押金3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沒收包裝物押金2564 1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435 90
如果企業的出租、出借包裝物頻繁、數量多、金額大,出租、出借包裝物的成本,也可以采用五五攤銷法計算包裝物的攤餘價值。
例:某商品流通企業出租包裝物100件,出借40件,每件50元,應收取押金8000元,租金936元,其中含增值稅136元。
(6)領用出租、出借包裝物時:
借:包裝物——出租包裝物5000
——出借包裝物2000
貸:包裝物——庫存未用包裝物7000
(7)攤銷價值的50%時:
借:其他業務支出——出租包裝物2500
營業費用——包裝費1000
貸:包裝物——包裝物攤銷3500
(8)收到出租、出借包裝物的押金時:
借:銀行存款8000
貸:其他應付款——包裝物押金8000
(9)收到出租包裝物的租金時:
借:銀行存款936
貸:其他業務收入——出租包裝物8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36
(10)出租(出借)包裝物到期歸還,退還押金時:
借:其他應付款——包裝物押金8000
貸:銀行存款8000
同時:
借:包裝物——庫存已用包裝物7000
貸:包裝物——出租包裝物5000
——出借包裝物2000
第七節 庫存商品的核算製度與銷售監管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財務會計作為新的市場經濟體製的核算基礎,勢必成為具體體現社會經濟生活各種矛盾的集中點。誕生於傳統計劃經濟時代的國有零售企業,必然會從商品流通角度鮮明地反映出當前改革的焦點問題,庫存商品的核算製度與銷售監管就是迫切需要完善的重要問題。
◎ 按銷價核算庫存商品存在的問題
現行的《商品流通企業會計製度》規定,對企業的庫存商品可以采用進價和售價進行核算。國有零售企業可以根據本企業的經營特點,自主選擇庫存商品的核算製度。目前除了批發行業之外,國有零售企業一般都采用售價核算,即將所有庫存商品的毛利均放在“商品進銷差價”科目中進行核算,月末一次性地計算出庫存商品和已銷商品的綜合平均毛利。雖計算簡單易行,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還存在一些問題。
1 進銷差價存在人為漏洞。
所謂進銷差價,即是對以一定數額進價的商品虛加上一定的毛利作為零售單價入賬,此入賬價高出實際零售價若幹。
譬如,將進價3000元的電腦,虛報毛利2000元,合計零售單價為5000元入賬,而該電腦實際售價隻有4000元,以致每銷售一台電腦就要損失1000元。采用售價核算庫存商品的企業,大多數不計進價,財會主管部門隻計庫存商品總額,而庫存商品明細賬則由各櫃組按售價具體核算並記賬。這樣的記賬程序為一些人員違法、鑽製度的空子提供了條件。進貨時,故意虛報毛利,以抬高商品的賬麵售價和毛利率。在期末核算利潤時,當期利潤就相應增大,並以此多分利潤,實際上是不顧後果提前瓜分庫存商品資金。由於庫存商品按售價進行核算,在賬麵上反映的是售價金額而很少記錄進價金額。其結果不僅會給國有資產造成嚴重損失,而且十分不利於企業今後的清產核資工作。
2 商品毛利用綜合平均差價率計算其結果不準確
在當前市場競爭激烈、各商家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下,用綜合平均差價率公式計算商品削價時的毛利,不僅毛利浮動幅度過大,而且差錯驚人。長此以往,企業不僅僅是經濟效益的下滑,庫存資金也會名存實亡,國家利益嚴重受損。
3 采用售價核算庫存商品不利於信息反饋
按售價核算庫存商品一般采用按月計算、結轉差價的做法,銷售毛利要到月底通過編製記賬憑證、彙總、記賬、編製報表後才能反映出來,由於周期長,財務信息反饋遲緩,且反饋的信息質量差,不利於企業管理層及時發現問題,並相應作出正確的經營決策。庫存商品的保管一般是由各櫃組負責,企業領導層對於基層環節存在的問題和有問題商品不容易及時發現,難以采取有效措施及時進行解決和處理,以致問題越積越多,直至嚴重影響企業的正常營運。
庫存商品按售價核算產生於計劃經濟年代,是針對當時國營企業商品毛利率比較穩定的客觀情況設計的一種核算方法,因此在計劃經濟體製下曾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目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製假、造假、售假的技術和手段層出不窮,花樣不斷翻新,而按售價核算庫存商品這種手工操作、意識落後的核算方法,弊多利少。
◎ 改進核算辦法,加強銷售監管
1 庫存商品采用進價核算
其具體做法:
(1)對庫存商品設置總賬和明細賬,並統一按進價記賬;
(2)庫存商品明細賬依據商品的編號、品名、規格、等級進行分戶,按永續盤存製組織核算,以實物數量和進價金額逐筆反映庫存商品的進、銷、調、存,庫存商品賬冊保存在財會部門,以便隨時調閱庫存商品結算數據以及使用電腦對商品實行單品管理;
(3)建立健全商品賬冊體係,對庫存商品實行三級核算,以保證賬賬相符、賬實相符。從而對售價核算製度所存在的三個嚴重缺陷,都給以較好地解決,滿足了對庫存商品科學管理的需要,體現了市場經濟運行的客觀規律。
2.完善庫存商品銷售監管
目前,國家對各級商品流通企業考核的主要指標是看該企業向國家上交利稅的能力,銷售額已不再是考核的主要指標,且零售企業絕大多數做的是門市生意,收入的是現鈔,屬流動性最強的資產,也是國家稅收的當然對象。正因為現金資產流動的特殊性,使得一些心術不正的人,利用現金銷售收入形式偷稅漏稅。譬如,少報現金營業額,降低納稅基礎;利用增值稅可以抵扣的規定,用現金進貨,卻開增值稅發票,不入庫存賬;有些批零兼營單位,利用現金的全流通特點,將零售製度用在對集團的商品銷售上,銷售所得現金收入一部分用於支付給集團的商業回扣,等等。由於商品零售中銷售對象的分散性,稅務部門要想一筆筆查清賬十分困難,各級政府和稅收機關應對國有零售企業現金財產的保全引起充分重視,切實加強對國有零售企業現金銷售款的監管。目前,實際效果比較理想的解決辦法之一就是實行電腦統一收款。這既可以提高會計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又可以杜絕現金收入管理不嚴和容易失竊的弊端,更便於有關部門查證和監管。
3.提高國有零售企業財會部門技術裝備水平,提高財會人員專業素質
國有零售企業,特別是中小型零售企業,普遍存在財會部門技術裝備落後,大多數企業仍用算盤和計算器手工做賬,財會人員專業素質較低,基本上不懂電腦,不可能利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參與企業的控製和決策。在當前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形勢下,財務會計部門必須參與企業管理層決策以及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管理的控製活動。既要參與經營循環控製,又要參與決策控製,而這兩個控製係統的緊密結合必須通過計算機中央控製係統才能成功。計算機中央控製係統除了對庫存商品實行進價核算之外,還掌握著商品進銷調存的全部動態,並能對現有和潛在的客戶、製造供應商等市場需求動態和發展趨勢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及時地發出各種信息和指令。在國有零售企業財會部門技術裝備水平提高的同時,要提升財會人員的專業素質,以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從而直接地運用和分析各種經濟信息,積極參與企業的管理和決策。
4.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實力的國有零售企業
據統計,我國現有國有大型零售商場800多家,中小型零售商場100多萬家,而小的零售商店有1400萬家左右。可見,如何將那些既不符合現代化財會管理的規範,也不能滿足參與國內、國際市場激烈競爭需求的數量眾多的國有零售企業改造成為現代化的商品流通企業是一項艱巨的改革任務,如果隻是考慮改進一些成本核算方法,增加幾台電腦,或者辦幾期企業財會人員短期學習班等小打小鬧的做法,要在三、五年內使企業脫困、翻身是不可能的。我們應從符合現代企業財會管理的需要出發,從運用大型的中央控製電腦管理係統和便於將來電腦聯網的角度考慮,加快國有中小型零售企業的改革步伐,實行資產重組,優勢剝離,將其一部分優質資產改組成大的集團公司,或者是由企業集團統一領導下的超市(或連鎖店、大賣場等),這就能提高國有零售企業國際競爭實力,提高企業經營效益。
第八節 商品購銷入賬時間和價格
◎ 商品購銷的入賬時間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購銷的過程,也就是商品所有權轉移的過程。因此,商品購銷的入賬時間應以商品所有權轉移的時間為依據,即購貨方以取得商品所有權的時間為商品購進的入賬時間;銷貨方以失去商品所有權的時間為商品銷售的入賬時間。在實際工作中,由於貨款結算和商品交接方式的不同,商品所有權的轉移情況比較複雜,因此,商品購進、銷售的具體入賬時間,應根據不同的商品交接方式和結算方式,作相應的處理。
1 商品購進的入賬時間
商品購進的入賬時間應以支付貨款或收到商品的時間為依據。根據交接方式和貨款結算的方式不同,可按以下幾種情況確定:
(1)商品先到,貨款後付的情況下,應以收到商品的時間為商品購進的入賬時間。但為簡化核算手續,便於集中反映商品采購資金使用情況,可以作如下處理;
①凡月份內能結算貨款的,仍以付款時間作為商品購進的入賬時間。
②凡月份內不能結清貨款的,月終補做商品購進入賬。
(2)貸款先付,商品後到的情況下,應以支付貨款作為商品購進的入賬時間。
(3)在采用預付貨款方式購進商品時,則以收到所購商品的時間而不能以預付貨款的時間作為商品購進的入賬時間。因為預付貨款不能形成買賣雙方的商品交易行為。
(4)進口商品以支付貨款為購進的入賬時間。
2 商品銷售的入賬時間
商品銷售是以發出商品,收取貨款的時間;或以發出商品,取得收取貨款權利的時間作為入賬時間。根據商品交接方式和貨款結算方式的不同,(商品流通企業商品銷售入賬時間有以下幾種情況)可按以下原則確認:
(1)采用直接收款方式銷售,以實際收到貨款或取得收取貨款的憑證、發票賬單和提貨單己交給購貨方(無論商品是否發生)時,作為商品銷售入賬時間。
(2)采用托收承付和委托收款方式銷售,以商品已經發出並辦妥托收手續時,作為銷售入賬時間。
(3)采用分期收款方式的,以本期收到貨款或以合同約定的本期應收款的日期作為商品銷售入賬時間。
(4)采用預收貨款方式銷售,以實際發生商品銷售時為銷售入賬時間。
(5)采用委托其他單位代銷的,以代銷商品已經售出,並收到代銷單位代銷清單時,作為銷售的入賬時間。
(6)出口商品銷售,陸運以取得承運貨物收據或鐵路聯運運單 海運以取得出口裝船提單,空運以取得運單並向銀行辦理交單後,作為銷售入賬時間;易貨貿易出口(包括邊境貿易)以取得有關運單作為銷售的入賬時間。
(7)進口商品銷售,實行貨到結算的,在貨船到達我國港口取得船舶到港通知,向訂貨單位開出結算憑證以後(陸運、空運與海運結算方法相同),作為銷售入賬時間;實行單到結算的,憑國外賬單向訂貨單位開出憑證後,作為銷售入賬的時間。
◎ 商品購銷的入賬價格
1 商品購進的入賬價格
商品購進價格,即商品購進成本。從理論上說,應包括:買價、運雜費、應付稅金、合理的損耗、入庫前挑選整理費等實際支出。但由於商品購銷頻繁,存放時間不一,費用分攤複雜,且費用項目最終認為利潤的扣減項目,為減化核算規定,凡從國內購進用於國內銷售或出口的商品,原則上的進貨原價和購入環節交納的稅金,作為購進入賬價格。具體規定如下:
(1)向生產單位購進的商品,按生產單位的出廠價作為商品購進的入賬價格。從商業係統內部調入的商品,以調撥價和批發價入賬。
(2)向農業生產者購進的農副產品,如屬直接收購的按收購價入賬;屬應稅產品的,以收購價加收購稅金入賬。
(3)進口商品,其入賬價格應包括進口商品在到達目的港口以前發生的各種支出,具體包括;
①進價:即進口商品按對外承付貨孰之日國家外彙牌價結算的到岸階(CIF)。如進口合同簽定的價格為離岸價(FOB),在商品到達目的港口以前,由我方以外彙支付的運費、保險費和傭金等,均加入進價。
②進口稅金:即商品報關進口時應交納的稅金。包括進口關稅、進口產品稅或增值稅等。
③購進外彙價差:即企業從外彙調劑中心購進外彙或有償使用政府留成外彙用於進口,按規定結轉的購進外彙價差。包括購進外彙額度或有償使用政府留成外彙額度支付的價格和手續費,或購進現彙支付的價格與國家外彙牌價的價差和手續費。
④企業委托其他單位代理進口的商品,其進價成本還應包括支付給委托單位的有關費用,即實際支付給代理單位的進口合同之外的海外運保費、傭金等。企業支付給代理單位的代理手續費、檢驗費、銀行財務費、外運勞務費、代墊資金利息等,分別計入經營費用和財務費用。
2 商品銷售的入賬價格
商品銷售的入賬價格,應以出售商品的實際價格為入賬價格。
(1)商業批發企業直接供應給生產部門和零售企業、基層供銷社的商品,按批發價作為商品銷售的入賬價格。
(2)零售企業或基層供銷社直接供應給消費者的商品,按零售價扣除增值稅作為銷售入賬價格。
(3)商業企業采用浮動價、批量作價,按協商價即實際開票價作為銷售入賬價格。
(4)出口商品以離岸價(FOB)為銷售入賬價格,如果合同確定的價格不是離岸價,在出口商品離岸以後支付的運費,保險費、傭金等,應衝減出口銷售收入;企業收到的傭金,應增加當期出口銷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