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建立內部財務牽製製度。
第五,合理配置財務管理權限,公司財務管理權可分為財務決策權、財務執行權、財務監督權。財務決策權包括財務戰略決策和財務戰術決策。財務戰略決策必須集中在股東會和董事會,而一般的或日常的財務決策則可授權給經理層來作出。經理層在實施董事會的戰略決策時必須采用職能專門化的授權實施體製。
財務監督權在公司內部是分散配置的,包括橫向財務監督、縱向財務監督、內部審計監督和員工財務監督。其中,橫向財務監督是在公司治理結構內部相平行的組織機構之間進行的財務監督和約束行為;縱向財務監督是在公司內部上級組織或個人對下級組織或個人的財務監督約束行為;內部審計的監督是審計部門通過內部常規稽核、離任審計、落實舉報、監督審查企業的會計報表等手段,對會計及其他部門實施內部控製;員工監督是基層群眾對企業財務活動進行的民主監督,是一種軟性監督,須輔之以激勵方式。
上述權力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必須合理配置和落實,否則就會權責不清,濫用職權,尤其是當財務控製權、財務執行權、財務監督權集於一身時,就會有辦事程序由一個人操縱的現象出現,從而導致企業管理混亂,加大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甚至企業倒閉。巴林銀行的裏森就是因為過於集權而為所欲為,置巴林於水火之中的。
第六,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係統。良好的信息溝通係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杜絕由於信息不對稱、會計信息失真而造成的難以為管理和監督提供可靠的資料,造成監督失控,經濟效率低下的情況。
◎ 財務監督講求程序控製
進行程序控製,有助於按照規範程序恰當處理同類業務,減少差錯,提高效率,明確各有關崗位的責任,並且對於財務監督的執行,能夠起到強有力的支持作用。以下幾種方式都屬於程序控製:
1 控製人方麵:采取不相容職務分離的控製措施
不相容職務是指如由某個員工獨自擔任,則增加其出現錯誤尤其舞弊可能性的那些職務或崗位。從控製的觀點看,如某員工在履行其職責的正常過程中就可能發生錯誤或舞弊,並且控製又難以發現,那麼,可以認為這些職務或職責是不相容的。從一般意義上,不相容職務的分離,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麵:
(1)授權進行某項經濟業務的職務與執行該項業務的職務要分離;
(2)執行某項經濟業務的職務與記錄該項經濟業務的職務要分離;
(3)執行某項經濟業務的職務與審核該項經濟業務的職務要分離;
(4)保管某項財產的職務與記錄該項財產的職務要分離。
雖然不能保證擔任不相容職務的員工之間會串通勾結,但是如果不進行不相容職務的分離則發生錯弊的可能性會更大。因此,這種控製還是很有必要的。
2 工作內容方麵:考慮對文件記錄、資產與記錄保護等方麵的控製
(1)文件記錄控製。文件記錄控製不僅是內部控製發揮作用的重要方式,而且也是授權控製和職務分離控製有效性的保證。
(2)資產與記錄保護控製。資產與記錄保護控製是指通過對有關資產和記錄實施特定保護措施以保證其安全和完整的一種控製方式。具體方式主要有接觸控製,即針對有關重要的資產和文件記錄,明確其可以接觸或接近的人員,以及接觸或接近人員的職責範圍,限製其他人員接觸或接近,以保證資產和記錄的安全與完整;盤點控製,即通過對企業的資產實施定期盤點清查,並將盤點結果與會計記錄進行比較以確定其是否相符。
3 程序方麵:考慮授權及操作控製
(1)授權控製。授權控製是指各有關單位或崗位在處理經濟業務時,必須得到相應授權,經過批準才能進行。在公司中,股東大會授權給董事會,董事會將大部分權力授予公司總經理和有關高層管理者,總經理等高層管理者再向下層管理者進行授權。實施授權控製,首先必須明確兩種授權的管理層次和範圍,每個管理層次的一般授權或特別授權的內容標準和限度等。其次,明確每類經濟業務的授權批準程序。第三,建立授權批準的檢查製度。其目的主要是通過必要的檢查程序以確保每類經濟業務授權批準的工作質量。
(2)內部稽核。內部稽核是指由有關部門中獨立人員驗證與複核另一人或部門執行工作正確性的一種控製活動或方式。如由會計部門專人驗證與複核發票、工資計算表及存貨彙總表的正確性,核對銀行對賬單與銀行存款日記賬的記錄等;由管理當局複核應收賬款賬齡分析表的正確性等。通過內部稽核,可以及時發現已發生但尚未造成影響或損失的錯誤和舞弊,發揮內部控製的預警作用。
◎ 依靠激勵促進監督運行
監督的目的是為了防止代理人的機會主義行為,但是現代公司中普遍存在著以代理人占有私有信息為特征的不平衡現象,委托人難以事事加以監督,尤其是監督並不受代理人歡迎會經常遭抵觸,因此僅靠監督來達到監督的目的是欠妥當的。而激勵卻可以通過提高代理人與委托人的利益相關度來幫助實現監督有效進行的目的。
對於下麵的激勵方式,企業可以借鑒之:
1 設計合理的報酬結構
無論對經營者、管理者和員工來說,其經濟需求仍是他們工作的重要動機。但不同層次的代理人的報酬形式是不同的,每一種報酬方式都應有一定的激勵作用,如股東對經營者的激勵不僅要有利於企業目前的發展,還要有利於企業的長期發展;既要能激勵經營者,又不至於影響普通員工和管理者的積極性。
2 引入競爭機製
在成熟的市場經濟中,有效地引入競爭機製對代理人能起到強大的激勵作用。競爭機製的激勵作用,首先在於競爭本身,馬克思認為“在大多數生產勞動中,單是社會接觸就會引起競爭心和特有的精神振奮,從而提高每個人的個人工作效率”。馬克思的這句話不僅適用於普通員工,對一個社會中處於經營階層的經營者和管理者也是適用的。其次,市場競爭的基本規律是優勝劣汰,如果代理人在競爭中被淘汰,意味著他們的既得利益將被剝奪,尤其是經營者,其個人價值將大幅度降低,所以為了保住既得利益和促進事業終身化,經營者不得不努力工作。
3 提供個人發展和晉升的機會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類的高層次需要有被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以及麥克利蘭成就需要理論中的成就需要和權力需要。因此在激勵機製中就應包含這種需求的實現途徑。如管理者對經營者要善於授權,處理好集權和分權的關係;對員工應建立一套通暢的晉升係統和健全的培訓製度,營造出實現自我價值的環境,以達到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的最佳協調統一。尤其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要素在生產要素中起著關鍵作用,它與其他生產要素不同,擁有知識的人是否願意發揮其才能是關鍵。一個製度能在多大程度上激發人的創造性,這對於知識經濟來說是最重要的。因此,企業決策層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通過合理的利益分配機製調動人才的積極性,以確保企業長期穩定生存和發展。
第四節 創造理財文化氛圍
在邁入新紀元的時候,理財文化以驚濤拍岸之勢衝擊著我們的生活模式,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並迅速融進現代文化洪流中,成為現代文明的一朵奇葩。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組織生產經營活動的終極目標應是追求資產的最大增值,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因此,企業總經理必須潛心理財,並精於理財。但由於企業財務活動涉及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麵,因此,可以想像,在一個企業當中,僅僅依靠企業總經理本人及企業財務部門的理財是遠遠不夠的,企業總經理要理好財,取得理想的理財效果,應努力在企業內部塑造一種企業理財文化、樹立全員理財、全過程理財的觀念。在理財活動中,必須堅持人本主義理財觀,按照調動人的積極性的原則開展企業各項理財活動。
在現代企業中、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新的管理理論,已被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並產生了積極的效果。在塑造企業文化的同時、應努力塑造企業理財文化,以取得好的理財效果。企業理財文化應是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優秀的企業總經理要通過理財文化來展示你的理財才華。作為公司的總經理,你應具備較高的財務管理理論水平,應具備嫻熟的處理財務事務的基本功,還應具備豐富的理財實踐經驗和理財技巧。隻有這樣,你才能在解決企業和部門內部重大財務問題時遊刃有餘。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新的管理理論,是一個融合經濟和文化意義的新概念。目前盡管對此有多種不同的解釋,但對其基本含義的把握則是確定的,即企業文化是指一個企業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在長期的生產、建設、經營、管理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占主導地位的,並為全體員工所認同和恪守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企業的發展壯大和成功,就是得益於這些價值觀念和行為難則,是它們支撐著企業走出困境,走向輝煌,是它們使企業全體員工產生了一股強大的內部凝聚力。
企業理財文化,是企業文化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環境的影響下,由企業財務部門和全體職工在長期的理財活動中,共同創造出來的理財成果和理財精神成果表現形態的總和。企業理財文化是企業文化教育的內容之一,它具有曆史繼承性和漸進性,任何一種企業理財文化的誕生,都是源於對曆史的繼承和現實發展的進取。
理財是企業經營管理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涉及企業內部的方方麵麵,因此,在理財過程中,企業總經理要重視企業理財文化的塑造,通過創立企業理財文化樹立財務意識,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企業理財文化體現的一種理財哲學,是一種群體意識。研究企業理財文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企業財務管理狀況的改善。企業總經理應該成為企業理財文化的培養者和倡導者。
一個成熟、優秀的企業理財文化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麵的功能:
1 可以全方位地研究企業的理財情況,並闡明企業內部各部門與企業財務管理部門的內在聯係。
2 可以對企業內部各部門及全體職工的行為起導向作用,對企業整體的理財目標取向起導向作用。
3 可以減少理財中的內耗,增強凝聚力。
4 可以以對企業內部各部門及全體職工在處理各種經濟問題時起到心理上的約束作用,強化他們的自覺管理意識。
5 理財文化是一種道德規範,能促進職工自覺地按照這些標準來規範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從而形成良好的群眾理財基礎。
6 能對職工的當家理財思想、主人翁意識、勤儉持家思想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使職工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個人融合到集體的理財活動中去。
7 可以激發職工的熱情,認識到自己工作的意義。
8 優秀的企業理財文化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將產生很大的影響,能夠提高企業的知名度,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一定範圍內和地區內產生一定的影響。
那麼企業總經理應該從哪些方麵構建企業理財文化呢?不同企業理財文化的具體內容各不相同,而且由於企業的發展以及其麵臨的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同一個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其理財文化的內容也可能不一致。從總的框架構成來看,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內容:企業財務管理的價值觀念;企業理財哲學;企業財務管理精神;企業財務管理製度;企業理財道德風尚;企業民主理財意識等。它們之間相互聯係、相互製約,共同構成企業理財文化的有機整體。
企業理財文化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思想靈魂,是加強財務管理,改善財務狀況的精神力量和智能因素。
在企業理財文化的塑造過程中,企業總經理是至關重要的。企業總經理的經營哲學觀念、價值觀念、道德意識、管理風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和影響著企業理財文化的形成和其具體內容。企業總經理要負責製訂理財文化建設的總體方案,負責方案的實施,並且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帶頭貫徹企業新的理財行為規範,成為企業理財文化的典型和楷模。
第五節 抓住資本運營的真諦
如果你沒有抓住事物的本質,麵對它,你隻能充當盲人和弱者。資本運營也是如此,你不了解其真諦,你在它麵前就會變得束手無策。
◎ 資本運營的內涵
隻要存在市場經濟,就有資本的概念,有資本就需要運營資本。
那什麼是資本運營呢?資本運營就是通過優化配置資源和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對企業的有形資本和無形資本進行交易,以達到利潤最大化和資本保值、增值的一種經營方式。簡單地說,資本運營就是把資本投放到最能賺錢的領域之中,使資本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值。
這個內涵大致包括三方麵:資本的內部積累;資本的橫向集中;資本的社會化控製。其具體形態有五種:產品經營形態、資產經營形態、金融經營形態、房地產經營形態和無形資產經營形態。
如果你想更進一步理解,企業資本運營的內涵,就去觀摩一下張瑞敏的海爾集團,感受海爾的色彩形象主調,領略海爾集團那與海相連、淡藍色平闊壯觀的工業園區。當你有幸目睹到那一張張在緊張有序生產線上工作、被淡藍色烘托得詳和至極的幸福麵孔時,相信你會為成功的資本運營的力量而感到震撼。
當然,企業的資本運營不是霧裏看花,而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他首先是一種活動,是從企業作為“經濟組織”的定義出發的、講究“經濟”的活動。因此,這種活動有別於其他活動,它必須注重經濟核算,不能“隻算政治賬不算經濟賬”,那種不注重實效的形式主義“歸大堆”、“拉郎配”等,不能算是資本運營。其次,這種活動不是“空中樓閣”,必須實事求是,建立在“順理成章”的基礎上,是一係列遵循客觀規律、順其自然的活動。同時,它也講求彈性原則,不拘泥於條條框框。更確切地說表現在資本運營方式上,究竟是表現為一般的生產經營,還是表現為兼並、收購等具體的產權資本運作,視具體實際需要而定。並且在不同的企業、不同時期,其具體業務多有不同。譬如某個企業在某一特定時期,其主要的任務也許是搞收購,或者是搞股份製改造乃至股票上市,等等。但這些具體的業務並不能代表企業資本運營的全部。因為按照正常的情況,企業在從事這些產權資本運作的同時,其生產經營仍在連續不斷地進行,為兼並、收購等產權行為提供基礎和前提。可見,真正意義上的企業資本運營,是以企業生產經營為依托、以資本保值增值為目的的一係列活動。不從事生產經營,僅開展兼並、收購、重組等產權資本運作的經濟組織,無論其業務開展的多麼“繁榮”,也不是完整意義上的企業資本運營,不具有普遍意義和幫助企業解決現實問題的操作性。這好比是零售店搞產品促銷,有非常好的促銷組合手段,但沒有相應的產品,也隻能是白費精神,沒有任何實質性意義。
◎ 資本運營的動機
資本運營的燦爛笑容並不是每一個企業都能領受的,更多的企業麵對的是它的能夠撕裂“五髒六腑”的獠牙。可是依然有不怕死的,在資本運作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因為資本運營的魅力無限:
1 企業的資本運營實際上給企業創出了除投資者投資和一般意義上的企業自我積累之外的資本增值之路。
根據資本的流動性與增值性的關係,資本隻有流動起來,才有增值的可能性。而資本運營的初衷就是要使資本通過良性的循環運動,達到增值保值的目的。
2 企業的資本運營有利於開闊生產經營思維空間,為提高經濟效益提供了新途徑。
3 資本運營有助於企業確定大效益觀念,以最適宜的技術和質量,以有效的方式和合理的成本取得滿意的收益。
4 企業的資本運營不僅可以發展企業本身,而且可以實現社會產業結構和企業產品的合理化,實現社會和企業的“雙贏”,並促進資本的流動。
因為資本市場最核心的作用與功能就是實現資本的最高效率的配置。
5 企業資本運營衝破了傳統的企業管理運作模式。
與隻注重數量、注重實物產出,不注重“價值補償”和“實物替換”的有效產出的、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相比較,資本運營抓住了資本價值這個根本,實現了由實物管理向更高層次的價值管理的轉變。資本運營把企業所能夠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變為價值載體和實現手段,並促進其優化配置,提高其市場價值,不但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更有利於增加有效產出,實現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而且有利於使靜態的資本擁有市場,符合企業經營向綜合化、立體化、多元化發展的大趨勢,有利於促進社會資本結構、企業結構、產品結構及企業經營方向的優化,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6 企業資本運營有助於增強企業的資本保值增值意識,強化企業的時間價值觀念。
在計劃經濟時代,因為產品的供需不受市場調整,因此,許多產品出現人為的短缺情況。麵對這種局麵,企業在政府的分配機製下,爭相向政府要項目,鋪攤子,不管三七二十一,拿到錢就開始操作。因為,需大於供,“醜媳婦不愁嫁”,產品隻要能生產出來,就不愁銷路。於是造成大量的、靠數量拉動的、低水平的重複性建設。雖然,目前我國尚處於經濟轉軌時期,但是買方市場已經形成,意味著企業靠數量擴張、速度拉動求得經濟增長的老路已經走到了盡頭,而靠科學的管理方式、精益求精的技術求得經濟增長正日新月異地發展起來。企業為應對這種新局麵,應當科學地組織資本運營,對企業管理方式和思路進行改造。這不但有利於促進企業強化資本保值增值意識,而且可以增強企業的時間價值觀念。
我們有許多實踐的例子可以證明資本運營的魅力所在。比如對於美國在線、雅虎、亞馬遜書店等網絡公司來說,即使它們在業績並無顯著進步的情況下也能持續享有不斷推升的股價,這就是因為,在網絡公司建立初期,它有著一個強大的背景,即資本市場。由於它們擁有大量資本市場資金的投入並以此來改善營運,自然會增強投資者對它們的信心。這些網絡公司的活力,來自於資本運營,即使是那些很小的網絡公司的運作核心也是如此。網絡概念股的運作現在到處都是一樣的,即以概念推高股價,以售股籌集資金,有了資金再發展概念化的業務,獲得高效益後再促使股價上升。這種從無到有的步驟,簡單一句話,就是用概念的炒作在股市上變現。你說這是泡沫也好,但網絡業務在全球各地實實在在的發展,一波接一波,炒得越大名氣越響,形成一種不可抗拒的財富效應。資本運營,就是如此之神奇!
◎ 資本運營的內容
既然資本運營涉及企業為使資本保值增值進行的一切活動,那麼,企業資本運營就不應該局限於產權資本運營,而應該包括所有為了實現企業資本保值增值所涉及的其他相關活動。
從這個角度出發,人力資本運營、實業資本運營、金融資本運營、無形資本運營(輕資產運營)都應該包括在企業資本運營範圍之內。
1 人力資本運營
你的公司可以缺錢,也可以衰敗,甚至可以破產,所有這些,都不是什麼大問題,隻要你擁有一隻隊伍,你就可以重新站起來。張瑞敏認為:“企業的成敗靠的是人,誰有高素質的人,誰就可以在競爭中獲勝”。眾所周知,是沃爾瑪商品的質美價廉為其贏得了無以倫比的競爭優勢,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其實企業之間這種產品的互相競爭,僅是企業間表層的競爭,真正支撐商品質優價廉水平的,是人力資本的素質。也就是說,企業間競爭的深層次挖掘應該是人。
我國屬於發展中國家,不管從經濟還是從文化的發展乃至人口素質上都遠遠落後於世界發達國家。於是乎相當多的無論是在觀念上還是在能力上都不能適應形勢發展要求的人員充斥在企業的每個角落,蠶食著企業的生命力,再加上多年來在企業管理中對人力資本的研究相當薄弱,認識不清,重視不夠,沒有好的培訓製度,更不存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使得我國大部分企業麵對國際競爭舉步維艱。近期的經濟理論研究表明,經濟係統的人力資本質量已成為增長要素的內在構成部分,經濟越發展,對人力資本質量的要求越高。據估計,聯合國經合組織主要成員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的50%以上,是以知識為基礎的,在知識密集的高技術產業尤其顯著。
從另一方麵來講,資本的特性決定了其不可能自發地保值增值,而必須使其具有人格化的代表,使其進入科學管理狀態。這依靠於對企業人才的科學管理。
因此,我國企業要想成功地組織資本運營,以適應知識經濟的發展狀況,首先必須著眼於人力資本運營,它不僅是企業資本運營的重要方麵,而且是企業組織資本運營的基礎和前提。
2 實業資本運營
實業資本運營是指企業將資本直接投放到生產經營活動所需要的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之中,以形成從事產品生產或者提供服務的經濟活動能力的運作過程。實質上就是涉及產品和服務供、產、銷全過程的資本運營。實業資本運營是企業資本運營範疇中最基本的運作方式,也是繼人力資本運營之後企業資本運營的另一個重要內容。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企業作為社會上的一種經濟組織,其基本功能是向社會提供價廉物美的產品和實際有效的服務,以滿足社會需要。因此,當企業在向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盈利問題,使得投入運營的資本能夠保值增值,在客觀上要求把盈利和資本保值增值作為社會對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滿意的回報。
3 金融資本運營
金融資本是與實物相對應的資本形態,一般不涉及企業的廠房、原材物料、機器設備等,主要表現形式為有價證券,如股票、債券、期貨和期權等。
金融資本運營主要有股票資本運營、債券資本運營和期貨、期權資本運營三部分構成,是指企業以金融資本為對象而進行的一係列資本運營活動。實際上也是企業資本滲透能力的運用,是指企業在原有實業領域經營較成功的基礎上,用閑置的資本通過買賣有價證券或期貨合約等手段,實現所持有金融資本的增值。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我國經濟市場化進程的全方位推進,企業必須通過各種途徑科學運營資本,實現資本的保值增值,已是大勢所趨,金融資本運營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企業資本運營必不可少的一個構成部分。
4 產權資本運營
麵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化市場,企業必須要具備競爭優勢,才能立足於其中。企業實力的增強,依靠兩個基本途徑:一是靠資本集中;二是靠資本積聚,即通過運作產權,實現資本迅速擴張。產權是對財產的廣義的所有權——包括狹義所有權(歸屬權)、占有權、支配權和使用權這樣一組權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可以看作是一種資本。強調產權是一種資本,其意義在於將企業的經營資源不僅僅局限於企業自身的資本、勞動力、技術等,而要在更大的範圍內運作資本,使企業通過兼並、收購、租賃等產權資本經營形式,實現資本擴張,獲得資本的最大增值。多年來,我們對於如何走自我積累“滾雪球”式的資本集中之路,有相當多成功的經驗和相應的管理理論和方法,但由於受計劃經濟體製製約,對於產權資本運營,則少有研究。產權資本運營是指企業以追求最大利潤和促進資本最大增值為目的,以資本的價值形態經營為特征,通過市場交易對產權進行優化配置,實現資本運營目標的一係列活動,其對象是產權,經營的主要方式是產權交易。
其運作有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資本所有者及其代理人依據出資者的所有權經營企業的產權資本,以實現資本的保值增值目標。諸如通過改變企業的資本結構,使投資主體多元化,實現資本的擴張;通過投資活動形成資本性權益;通過對產權的轉讓或收購,分散風險,保證資本收益的最大化。另一個層次是指企業經營者依據企業的法人財產權經營企業的法人資產,以實現企業法人資產的保值增值目標。諸如通過資產交易使資產從實物形態變為貨幣形態,或者從貨幣形態變為實物形態,資產交易的結果是改變了不同資產在總資產中的比例;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發行企業債券,進入產權交易市場進行兼並、收購、參股、租賃等。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逐步建立,生產要素的流通已經成為必然,作為企業生產要素綜合體的產權,正在大步進入市場,成為企業產權資本運營的重要表現。
5 無形資本運營(輕資產運營)
企業的經驗、規範的流程管理、治理製度、與各方麵的關係資源、企業的品牌、人力資源、價值觀都屬於無形資本。
世界經濟一體化條件下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社會各界都感覺到知識經濟正在自己的周圍形成濃厚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下研究企業管理問題,便自然而然地認真思考知識經濟對傳統企業管理的挑戰,而知識經濟又是以無形資本運營為“重頭戲”的經濟。因此,無形資本運營正逐漸成為世界一流企業資本運營的核心戰略。
美國微軟公司的比爾·蓋茨憑什麼在20多年的時間裏能夠成為世界首富?又憑什麼連續三年位居世界富豪的榜首?微軟推銷的隻是軟盤、光盤及其包含知識的產品。比爾·蓋茨靠知識致富,創造了舉世震驚的奇跡。全世界都穿耐克鞋,但是耐克公司在全世界竟沒有一家工廠,它憑的又是什麼?是品牌。
所以,無形資本運營與全部用自有資本經營相比,可以獲得更強的盈利能力,更快的速度與更持續的增長力。
◎ 資本運營的真諦
隨著企業改革的深化,資本運營在我國悄然興起,越來越為理論界、實業界和政府管理部門重視和關注。然而在其發展過程中,一些企業的資本運營有背於資本運營的初衷,呈現畸形發展狀態。有兩句話可以驗證:“經營企業不如倒賣企業”;“倒賣企業是快速發財的機會”。
這是沒有抓住資本運營真諦的表現。
要真正理解資本運營的含義,先要知道“資本”是什麼?馬克思用40年的時間研究了“資本”問題,並揭示了“資本”概念的本質。他在其《資本論》中指出:資本是能夠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資本是一種能夠自行增值的價值。馬克思認為資本是伴隨著商品—貨幣運動而產生的,資本的產生與發展不但不能脫離商品—貨幣運動,而恰恰是以商品—貨幣運動為載體的,是通過投資某個行業、生產經營某種產品表現出來的。根據馬克思的分析,資本具有增值性、流動性和風險性等幾種特征。資本運營是借用此三種特征在經濟領域中的應用,以便形象地描述企業為使資本保值增值的活動處於一個創造性運動之中。
資本運營由來已久,在中國,作為明確的經濟學概念始於90年代,而且是作為與生產經營相對立的一個概念提出來並加以使用的。因此,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雖然資本運營泛指以資本增值為目的的經營活動,其內涵十分豐富,生產經營也包括在其中。但是基於概念提出的初衷,目前人們通常所說的資本運營仍是一個狹義的概念,其主要是指可以獨立於生產經營而存在,旨在提高企業資本運營效率和效益的經濟行為和經營活動。而真正意義上的資本運營,是以企業生產經營為依托、以資本保值增值為目的的一係列活動。也就是說,不重視生產經營,僅開展兼並、收購、重組等產權資本運作的經濟組織,無論其業務開展的多麼“繁榮”,也不是完整意義上的企業資本運營,不具有普遍意義和幫助企業解決現實問題的操作性。
企業進行資本運營有以下幾種目的:
1 為了充分利用閑置資產
如把閑置的房地產或設備租賃、轉讓,以回收資金並投入實業經營;把閑置的資金委托專門機構投入證券、期貨、債券市場。
2 為了擴大資金來源和彌補資金缺口
如在資本市場上融資;通過租賃、承包、兼並等方法迅速實現生產力能力的擴張。
3 為了規模擴張,使自己的資本產生乘數效應
4 開拓新經營領域,在主業外從事副業,以貼補“家用”
如抽調一部分資金、人力進行股票炒作、產權轉讓及企業兼並之類的活動。
5 為了資本運營而進行資本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