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達哥拉斯一生做了兩件事,從事神職工作和興辦學校。他在埃及10年,主要生活在神廟裏,必然要關心神話和宗教。後來到了克羅托內,才開始傳道授業。在那個年代,數學知識十分有限,因此,他不可能成為一個純粹的數學家。在薩摩斯的時候,他就認為數乃神的語言,現在他進一步斷定:萬物皆數。確切地說,畢達哥拉斯認為我們生活的世界中的多數事物隻是匆匆過客,隨時都會消亡,惟有數和神是永恒的。這裏的數是指自然數,他對10以內的數都賦予了某種特殊的意義。
1是一切數的源泉,是陽性中的至高者--阿波羅。2是眾神之母。3代表了三維,後來被基督教用來表示三位一體。4象征著一年四季,和人的四大能力--智性、知識、判斷、感覺。5是婚姻數,它等於最小的偶數2與1(萬物之泉)以外的第一個奇數3之和(香煙品牌555是否意味著一個人要結三次婚?)。6不僅完美,且是神靈的數,古希臘人認為轉世的周期是216年(6的3次方)。7不能分解,是處女數。8象征和諧、友誼,正立方體有8個麵。9是10以內最大的平方數,所以是公正的。10是前四個數之和,完美又神聖。
在畢達哥拉斯看來,數學的一切理念都應該是美的,不僅如此,音樂的美也建立在數的基礎之上。在古希臘,音樂主要是樂器伴奏的單聲部樂,如齊唱。直到畢達哥拉斯時代,音樂才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今天我們熟悉的術語如music(音樂)、melody(旋律)、rhythm(節奏)、harmony(和聲)等都是從希臘語來的。畢達哥拉斯擅長演奏的樂器是裏拉琴(lira),他是最早把音樂用於教育的人,學院裏每天上的第一節課便是音樂。在他心中,宇宙是一個龐大的樂隊,每顆星都是一個富於智慧的靈魂,一個神,一個數,一把樂器。
自文藝複興以來,畢達哥拉斯的觀點如黃金分割、和諧比例均被應用於美學,他的數學和哲學思想得到廣泛傳播,很多人文主義者認為他是(包括數學在內的)“精密科學之父”。他從數學的角度出發去解釋世界,這在總體上確立了自然科學的發展方向,影響了後世的科學家。16世紀初期,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自認為他的“日心說”屬於畢達哥拉斯的哲學體係,此後,發現自由落體定律的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也被稱作是畢達哥拉斯主義者,而17世紀創建微積分學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則自認為是畢達哥拉斯主義的最後一位傳人。
由於畢達哥拉斯學派發現了根號2的無理性,使數學遇到了第一次危機。從畢達哥拉斯定理提煉出的整數方程(其解答被稱為畢達哥拉斯三元數組)引伸出了費爾馬大定理,在過去的三個多世紀裏使得全世界最有智慧的人一籌莫展,而這個定理的最終證明在20世紀末曾轟動一時。畢達哥拉斯留下的不朽之謎尚有:因為至今無人破譯古希臘的樂理,我們無法知道畢達哥拉斯時代的音樂是什麼樣的;究竟是否存在無窮多個完美數或親和數這類問題,仍將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裏,困惑著人類的頭腦。
2007年12月,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