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落定以後,顧青去見了回明貴妃。
秋日晴好,寧川殿的院子裏擺著一排竹篩,上麵曬著金黃的桂花。
明貴妃帶著宮女正將曬幹的桂花裝進紗袋,她見顧青進門,眼底浮現笑意,“日頭這樣曬,怎麼不在家裏歇著?”
一邊說,一邊帶她到涼亭坐下。
亭中煮了茶,馥鬱清香。
“我來向娘娘致謝。”顧青將帶來的點心放在桌上,“前些日子多虧娘娘照應,我聽殿下說,娘娘喜歡馬蹄糕,就試著做了些。”
明貴妃打開食盒盒蓋,見晶瑩剔透的馬蹄糕如花瓣一般,裏麵嵌著雪白的馬蹄果肉,當即笑了,“殿下竟還記得這個。”
她命人去取分食的碟子,又親手為顧青倒茶,“本該請你去殿內坐坐,但如今裏麵正收拾東西,到處亂糟糟的,咱們且在這兒喝茶賞景,等下次再見,怕就是在宮外了。”
顧青知道她已征得監國長公主準允,即將搬去宮外與兒子同住,心中為她歡喜,笑道:“娘娘去了宮外,可比現在自由多了。”
“是啊,”明貴妃輕笑,“當年在皇子府的時候,我還能去外麵走動,後來進了宮,就再沒出去過。”
就連鳳珣最寵愛的瑜貴妃,十多年來也隻出宮過兩回,一回是其父過世,一回是兒子鳳元泰燒成重傷。
明貴妃環視周遭華美的殿宇,如釋重負般歎了口氣,“許久沒去外麵,也不知京城變成了什麼模樣,聽說縈香閣從黑水街搬到了永寧坊,他家的梨花酥酪不知還是不是原來的口味。”
她看了眼顧青,又笑,“我第一次吃他家的點心,還是郭太妃指使殿下去買的。”
郭太妃武將出身,先帝又不怎麼拘著她,她時常帶著年幼的鳳澤偷偷出宮。
有一回明貴妃就在街上與她碰個正著。
那時明貴妃剛被指給鳳珣作為側妃,還有兩個月就要出嫁。
待嫁的少女總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煩亂心事,於是那日她喬裝打扮,獨自溜出家門,想去外麵散心。
路過縈香閣時,見外麵排著許多客人,她一時來了興致,也想買些點心嚐嚐。
嬌小的貴女夾在人群當中,冷不防被後麵的漢子一擠,險些摔倒。
是郭太妃扶住了她。
明貴妃在進宮謝恩時曾與她見過麵,當場嚇得不行。
她是要嫁給皇子的人,如今跟一群市井百姓擠在一起,若被宮裏的人瞧見,不說她品行不端,也要扣她一個沒規矩的帽子。
郭太妃把她提出人群,順手將身邊帶著的小娃娃塞到她排隊的位置。
明貴妃這才認出那個小娃娃是小皇子鳳澤。
郭太妃問了句明貴妃想買什麼點心,又對兒子交代了幾句,就帶著她去路邊等候。
明貴妃臊得不敢抬頭,卻聽郭太妃毫不在意地笑笑,“這家點心不錯,我時常帶兒子來買。”
那日,明貴妃不但吃到了糕點,還被郭太妃帶著喝了頓茶,聽了場戲。
臨分別前,郭太妃像帶孩子似地拍拍小姑娘的腦袋,“日後若有想吃的,千萬別虧待自己的肚子。”
皇家的規矩總是很多,鳳珣作為二皇子,處處不願落在兄長的後麵,對府中人的要求更是嚴苛。
明貴妃嫁過去後,處處謹小慎微,但不管什麼時候,她都記得郭太妃的叮囑,再累再辛苦也不會跟自己的身子過不去。
跟她同時進府的還有另一名側妃,就是後來的瑜貴妃。
瑜貴妃生得貌美,兄長隋文遠又深得鳳珣倚重,很快便得了鳳珣歡心。
明貴妃無意與她爭寵,偏生她這副知進退懂禮數的性子也頗合鳳珣的心意,每每瑜貴妃與鳳珣鬧了脾氣,鳳珣就會來明貴妃這裏歇下。
久而久之,瑜貴妃就視明貴妃為眼中釘,暗中給她使過不少絆子。
明貴妃並不把她的小打小鬧放在心上,直到景德二十九年的八月十五。
先帝於天明池設中秋宴,與民同樂。
當她暈暈乎乎被侍女扶進一個小房間時,本能地感到不對。
她並未飲多少酒,卻整個人都軟得厲害。
侍女將她扶到床上,二話不說就開始解她的衣衫。
她又驚又怒,想把人推開卻渾身無力。
“主子別怪我,”侍女顫抖著說,“我也是沒辦法。”
明貴妃立刻猜到後麵會發生什麼,她沒空因為侍女的背叛而傷心,她更害怕接下來的事情,那會將她和她身後的家族拖入萬劫不複之地。